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探讨应用纳络酮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反射功能和安全性。将5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1例),均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止惊等综合治疗,但治疗组用微量输液泵缓慢泵入纳络酮,连续给药5~7d。两组在性别、病情、发病日龄均有可比性,而纳络酮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72%(26/36)和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分别为42.86%(9/21)和61.90%(13/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74,P<0.05)。纳络酮能明显提高HIE的治愈好转率,应作为新生儿HIE的常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发生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惊厥、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T检查脑白质低密度分布范围观察组重度改变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早期联合应用纳络酮、苯巴比妥、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络酮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液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纳络酮组、丹参组三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络酮合复方丹参液,纳络酮组加用纳络酮,丹参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纳络酮组、丹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合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提高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新生儿中、重度HIE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12月至2002年10月住院的72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力、镇静止惊、能量合剂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盐酸纳络酮O.1mg/kg.次加30~40m15%G.S溶液中持续静注,6~8滴./min,每日一次,连续应用3~5天停药,生后7天判定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无兴奋及抑制表现,胰体肌张力、意识状态和原始反射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正常。②有效:生后7天上述症状较前明显改善。③无效:生后7天上述表现无改善,病情逐渐加重,自动退院或临床死亡。结果:观察组显效25例(65.2%),有效11例(28.9%),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6例(17.6%),有效19例(55.9%),无效9例(26.5%),总有效率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伍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纳络酮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1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68例。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纳络酮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并随访12个月,观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纳络酮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NPY、β-EP、NSE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2、3 d的血清NPY、β-EP、NSE和促炎介质、抑炎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1、2、3 d,观察组的血清NPY、β-EP、NSE和促炎介质、抑炎介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能积极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NPY、β-EP、NSE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杜登龙 《临床医学》2015,(4):109-110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按随机抽签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NBNA)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 d和10 d的NBNA评分比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够进一步阻止HIE患儿发生脑缺血缺氧,保护神经细胞,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30例H 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36 h及72 h CK的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结论IVI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早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键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41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2~6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持续72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对两组病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96h时的神经系统表现评分.生后7、28d时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28d时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远期效果。结果亚低温组治疗24、48、72及96h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Z=2.321~2.833,P%0.05)。亚低温组28d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31.P〈0.05)。亚低温组28d神经系统发育评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7~5.22.P〈0.05)。压低温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y^2=2.55.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入院重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8例 ,对照组 15例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于入院第 1、2、3天分别给纳络酮 0 .4mg、0 .8mg、0 .8mg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5 0ml中持续静滴 4小时。结果呼吸衰竭好转率、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88.8%和 46.6%、平均 6天和 7.2天、平均 10天和 11.3天 (P <0 .0 5 )。纳络酮治疗HIE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几乎无副作用 ,是治疗HIE最有效和可靠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FDP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对上述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并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联合应用FDP和脑活素治疗此病总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86.11%,P<0.05),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心肌酶谱改善程度,新生儿NBNA评分,预后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对窒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促进作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玲 《临床荟萃》2001,16(21):989-98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其后神经发育障碍的常见原因 ,临床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对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预防及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生儿HIE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案比较显示 ,对降低新生儿 HIE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72例住院新生儿 HIE病例 ,新生儿 HIE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度参照中华儿科杂志关于修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依据和分度”的标准 ,将 72例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 2例 ,其中男 2…  相似文献   

15.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过程中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1/2003-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并收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200例。纳入标准:①窒息儿根据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②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③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符合足月儿胆红素&;gt;205μmol/L。④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gt;85μmol/L时,临床出现肉眼黄疸。依据缺氧缺血程度分为2组,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窒息组分为轻度、重度2个亚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每个亚组4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与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取患儿股静脉血4mL,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并在急性期(3d内)和恢复期(10d内)用464nm和530nm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反应物中胆红素生成量代表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以每秒每升血清生成胆红素量为单位(μkat/L)。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和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对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胆红素水平: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和对照[(325.62&;#177;39.1),(243.64&;#177;37.6),(305.70&;#177;51.3)μmol/L,F=10.89,P&;lt;0.01]。轻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胆红素水平接近[(89.4&;#177;8.1),(86.7&;#177;3.9)μmol/L]。②胆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重度窒息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l活性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恢复期和对照组(F=38.63,P&;lt;0.0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和恢复期)(F=8.93,P&;lt;0.01)。③黄疸发生率:轻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2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5%;重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生理性黄疸3例,黄疸发生率23%。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0%。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6例,黄疸发生率1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5例,黄疸发生率13%。结论:当不同程度缺氧缺血使新生儿脑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增加致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途径开放,胆红素水平降低。提示胆红素水平、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能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用纳络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分为2 组,观察组35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络酮静注、静滴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常规组33 例仅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6571% ,总有效率为8857% ,常规组分别为2424% 及5455% ,2 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均< 001)。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时间(640±338)日较常规组(1036±352)日明显缩短(P< 001)。结论:联用纳络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息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消失时间与心肌酶谱恢复情况观察,并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应用FDP治疗此病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Z=29.4,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FDP对窒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促进作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纳络酮、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有效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2年1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3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HIE诊断及分度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其中采用纳络酮、VitC、VitE治疗的63例为本院1995年3月~1998年6月收治的病例(治疗组),余75例为1992年1月~1995年2月收治的病例(对照组)。对照组75例中男49例,女26例,5minApgra评分<6分61例,胎龄39±11W,入院体重3290±120g。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如呼吸、意识改变、惊…  相似文献   

19.
应仲飞  洪慧 《临床医学》2004,24(2):11-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纳洛酮治疗组 3 0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3 0例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3 3 %和 73 3 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治疗 ,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络酮、苦碟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纳络酮和苦碟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迟发脑病发生率为3.33%和16.67%;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苦碟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