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岗区流动育龄妇女的HPV感染情况,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因分型技术对深圳市龙岗区流动育龄妇女364名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并对宫颈光滑、宫颈Ⅰ、Ⅱ、Ⅲ糜烂、宫颈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糜烂者感染高危型HPV的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364名育龄妇女中80例感染高危型HPV,其中宫颈光滑、宫颈1度糜烂者214人中,HPV阳性者25人,宫颈Ⅱ度糜烂86人中,HPV阳性者29人,宫颈Ⅲ度糜烂者64人中,HPV阳性者26人,宫颈单纯型糜烂81人中,HPV阳性者14人,宫颈颗粒型糜烂92人中,HPV阳性者25人,宫颈乳头型糜烂49人中,HPV阳性者29人,说明宫颈糜烂程度越重,HPV高危型检出率越高,乳头型宫颈糜烂比另外两型HPV高危型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 HPV高危型感染与宫颈糜烂程度及类型关系密切,我们应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密切检测重度宫颈糜烂及乳头型糜烂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120例患者分组,Ⅰ组1040例给予TCT检查;Ⅱ组1040例给予高危型HPV检测;Ⅲ组1040例给予咖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三组中高危型HPV阳性或(和)TCT涂片异常者在阴道镜下定点行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Ⅰ、Ⅲ组2080例患者中TCT涂片异常者76例(占3.65%),Ⅱ、Ⅲ组2080例患者中共筛查出132例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率为6.35%),ITI组104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TCT均阳性者35例(占3.37%)。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炎症:Ⅰ、Ⅱ组,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以上者,Ⅰ、Ⅱ组,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CINⅡ级及以上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其筛查效率高于单独使用TCT。  相似文献   

4.
多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Ⅲ32.77%,CINⅡ56.3%,CINⅠ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Ⅲ32.77%,CINⅡ56.3%,CINⅠ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陈曦曦  汪艳 《安徽医学》2014,(2):197-1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沙眼衣原体(Ct)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免疫层析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3例正常宫颈上皮女性行HPV 16/18、Ct检测。结果 CIN组中HPV16/18阳性率为75.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56.66%、84.31%和87.75%,随着CIN级别的增高,其阳性率呈递增趋势,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N Ⅱ和Ⅲ较CIN Ⅰ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 Ⅱ与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Ct阳性率为2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Ct阳性率分别为23.33%、33.33%和30.61%,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各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HPV16/18合并Ct感染率为13.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16/18感染与CIN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t感染与CIN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及产后自然转归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孕期产检及分娩的病例3382例,孕前1年曾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测,孕妇于分娩前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狄Ⅱ代(HPVHC-Ⅱ)法检测,产后1年随访HR—HPV阳性病例,仍为阳性者进一步行细胞学、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3382够妊娠晚期妇女宫颈HR—HPV感染率为18.4%(623/3382),怀孕3次及3次以上者HR.HPV感染率升高(P:0.016),年龄及产次与妊娠晚期HR—HPV感染无明显关系。530名产妇于产后1年随访HR—HPV,仍为阳性的为140例,阳性率为26.4%(140/530)。140例HR—HPV持续阳性者行细胞学检查,正常/炎症9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40例,低度上皮内病变6例,高度鳞状七皮内病变4例,50例阴道镜下活检炎症/湿疣变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6例,0INⅡ4例,CINⅢ8例。结论孕3次以上妊娠晚期HR-HPV感染率升高;孕期HR—HPV感染产后转阴率高,分娩方式与HR—HPV感染转阴无关;产后HR—HPV感染持续存在应密切随访,进一步行细胞学、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凯普导流杂交) HPV检测法( HybriMax)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及作为首选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亚型的女性共7056例,分为5个年龄段:≤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研究HR-HPV各亚型感染情况,不同年龄的HPV感染状况。计算导流杂交检测结果对筛查CIN2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其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可能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定义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果 HR-HPV感染率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各年龄段HR-HPV感染率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3.61,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最密切的亚型是HPV16、58和33型,占所有≥CIN2病变的70.86%(124/175);导流杂交技术HPV检测对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40.64%,阳性预测值为39.01%,阴性预测值为95.59%。结论中老年女性HR-HPV感染比例高,不能忽视该人群HPV筛查及感染情况;导流杂交技术有较好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有指导意义;作为宫颈筛查方法仍需联合TCT等细胞学筛查进一步分流或按目前指南进行联合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镇江地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女性子宫颈病变情况及 HPV 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在19种 HPV 基因型感染筛查中 HPV 结果阳性的女性978名,进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金标准。结果:978名女性中无 CIN 病变、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9.26%(873/978)、5.42%(53/978)、4.91%(48/978)和0.41%(4/978), 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的 HPV 基因型别分布有差异,随宫颈病变程度增高,16和18型的 HPV 检出比例增加,宫颈高度病变患病高峰为36~40岁年龄段。978名妇女检出19种基因型 HPV 共1240频次,其中高危型931例(75.08%),以 HPV52、58、16、51、18和39型多见,低危型97例(7.82%),以 HPV43型多见,中国人常见亚型共212例(17.10%),以 HPV53、CP8304型多见;HPV 单一型别感染为80.16%(784/978),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为19.84%(194/978),多重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宫颈病变间的 HPV 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镇江地区生殖道有 HPV 感染的女性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 HPV 多重感染无关,而与不同基因型 HPV 感染有关,HPV16/18型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6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宫颈糜烂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宫颈糜烂187例(单纯型36例,颗粒型62例,乳头型89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苦参栓、微波、苦参栓加微波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苦参栓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治愈率显著优于颗粒型(P〈0.05)及乳头型(P〈0.01);微波对单纯型宫颈糜烂的治愈率显著优于颗粒型(P〈0.05)及乳头型(P〈0.01);苦参栓加微波治疗组对颗粒型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乳头型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在三种疗法中最高(P〈0.01)。结论:单纯型及乳头型宫颈糜烂以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