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病例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的50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指标。结果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引起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常见病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常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等。结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中的一项或几项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2例心电图表现云南省人民医院(650022)金志兰,张 毅例1:男,45岁,患者反复发作心动过速5年,心慌来就诊,心电图检查为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75年12月12日描记的心电图,各导联可见P—R间期缩短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临床症状而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Q波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基础病因。方法:22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行心脏B超、血脂、血糖、心肌酶检查,并到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最终确定其病因。结果:15例病理性Q波患者中,病因为冠心病者8例(53.3%)、DCM者2例(13.3%)、HCM者3例(20.0%)、心肌炎后遣症1例(6.7%)、病因不明者1例(6.7%);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病因为冠心病者1例(14.3%)、DCM者4例(57.1%)、高血压心脏病者1例(14.3%)、病因不明者1例(14.3%)。结论:平时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者其基础病因可以是冠心病、HCM、DCM或心肌炎后遗症等;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病因多由DCM所致,而较少与冠心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表现,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下患者心电图变化表现,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非正常心电图67例次(95.7%),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合并几种表现):房性心律15例次,窦性心动过速21例次,心房纤颤3例次,室性早搏2例次.SⅠQⅢTⅢ12例次,TV1~V2倒置2例次,TV1 ~ V3倒置10例次,TV1 ~ V4倒置11例次,TⅡ、Ⅲ、aVF倒置5例次,TⅢ、aVF倒置2例次,STV1 ~ V3压低5例次,STV1~V2上抬3例次,V1~V2呈QS型5例次,肺型P波4例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次.结论 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表现较为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常见,并各自有其特点,其中ST-T改变50例(92.6%),左室高电压22例(40.7%),异常Q波20例(37.0%),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其中室性早搏18例(33.3%),房室传导阻滞9例(16.7%),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13.0%),房性早搏5例(9.3%),心房颤动3例(5.6%)。结论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的认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大大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波改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根据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238例,对照组200例。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S-T波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80例心电图资料,依据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分为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50例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组30例。结果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组Sv2、Sv3、Sv3+Rv6均高于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v2、Sv3、Sv3+Rv6均可以作为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26-12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规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心电室2010年1月至20010年12月863例老年患者心电图检查中的异常结果285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发生心电异常率33%,在老年人群中,ST段改变、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是异常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结论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率33%,定期体检项目包括心电图检查可以较早的发现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束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电图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有束支阻滞患者的典型和不典型文氏现象的病例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依据心电图特点、临床相关资料、24 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确诊为束支传导的文氏现象6例.另2例依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多项生化检查,心脏B超及心电图特点,最后均被确诊为病理性文氏型束支传导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结论 结论束支文氏现象的临床预后较差,它可以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能够及时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同期接诊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总结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ECG改变表现为QRS波群与ST-T发生明显改变。合并广泛的间壁梗死,会导致V1、V5、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异常Q波;而合并前壁或侧壁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则是R波高度降低,V5、V6出现明显S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其心电图特征则是与左右两侧心前导联的ST段有明显增高迹象,J点模糊不清,且波动变化带有明显规律。结论根据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可发现异常Q波与ST-T改变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128例GBS患儿均行心电图检查,128例中75例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①肌电图以周围神经传导减慢或缺失为主的脱髓鞘型61例(81.3%),12例(16.O%)以远端波幅降低或不能引出为主的轴索型,正常2例(2.7%)。②儿童GBS心电异常的发生率为33.6%(43/128),以窭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其次为ST—T改变等,且多发生在病后1周内。结论本病可因感染诱发,神经病变与异常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轴索型较脱髓鞘型预后差。心电图检查对估计GBS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12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入院当日或入院次日描记的心电图。结果 126例患者中19例心电图正常,107例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4.92%。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为T波改变61例、ST段改变52例、左室面高电压46例、早搏36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126例患者中,心电图正常者死亡2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改变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地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所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加以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08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59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599例,其中CRBBB合并LAFB 88例,﹥60岁明显偏多;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常见于年轻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UIB)、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少见。CLBBB、UIB、LPFB大都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多见;CRBBB、LAFB、CRBBB合并LAFB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常见;ICRBBB器质性心脏病较少,部分合并先心病、心肌炎。结论 CLBBB、UIB、LPFB发病率低,但发病年龄高,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LAFB与CRBBB多见,多数﹥60岁,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少于CLBBB;CRBBB容易合并LAFB;ICRBBB年轻人多见,器质性心脏病少见。所有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愿意合作的门诊中持续使用氯氮平药物10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有9例(17.3%),其中QTC延长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T波改变3例。心电图与氯氮平联用中成药(银杏叶制剂)治疗有显著性相关(r=-0.338,P=0.014)。结论 长程持续使用氯氮平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可能不大.银杏叶制剂可能对氯氮平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中青年糖尿病酮症患者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改变,探讨糖尿病酮症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入选78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急性期及酮症纠正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同时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78例酮症期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与缓解期比较均明显升高;78例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异常者46例(58.9%),主要异常是ST-T改变32例(41.0%),其中ST段压低8例,ST段抬高1例,T波平坦或倒置23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23.1%),缓解期有32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好转,其中20例恢复正常;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患者组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78例患者中有3例酮症患者急性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超过正常值2倍,2例患者ST段压低0.1mV,1例患者ST段轻度抬高,缓解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恢复正常,3例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2例ST段压低患者升高0.05mV以上,ST段抬高者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糖尿病酮症患者存在心脏-过性非特异性损害,心肌酶谱可以出现异常升高,酮症期间应重视心脏的监测,酮体纠正后应重视心脏的随访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药》2009,(12):34-34
我今年55岁,2003年发现自己患心脏病,同年9月查心电图提示电轴右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脉搏55~60次/分。2008年8月检查心电图结果基本同前,QRS波情况如下:V1呈R型,RV1=1.6mV(毫伏),升支粗钝,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病( C V D) 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我们对128 例 C V D 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研究。发现 C V D 心电图异常84 例( 占656 % ) ,正常者44 例( 占344 % ) 。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占833 % ,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占587 % ( P< 001) 。按 C V D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轻、中、重三型,轻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占577 % ,中型患者占636 % ,重型占821 % ( P< 0 .01) 。男性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占417 % ,女性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占583 % 。我们认为 C V D 与心血管及病情发展、治疗、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故 C V D 应进行心电图的常规检查及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且住院期间进行DCG检查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4例起搏功能障碍,均为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为4.08%;DCG检查发现起搏功能异常4例,感知功能异常5例,误感知2例,一过性起搏周期改变1例,检出率为12.24%,优于常规检查。结论:DCG更容易发现起搏功能异常,便于及时、及早发现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心脏毒性,即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按是否出现心电图异常分为心电图正常组(44例)和心电图异常组(70例),收集患者住院电子病历信息。分析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蒽环类药物类型及累积剂量、是否使用心脏保护药物等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窦性心动过速17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早期复极化5例,室性早搏3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ST-T改变67例,QTc间期延长(即QTc>460ms) 21例;(2)心电图异常组中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及合并高脂血症、蒽环类药物平均累计剂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17,95%CI:0.984~1.051,P=0.003)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