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剂量内毒素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持续24周的高脂饮食建立了大鼠肥胖、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观察了小剂量内毒素处理后模型大鼠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库普弗细胞是肝脏巨噬细胞.此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巨噬细胞,尤其是库普弗细胞的异常表现,探讨了这些异常表现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对肝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物模型,探讨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在NASH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持续16周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造模结束时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血清转氨酶,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NOS、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KP-1、TNF-α、TGF-β.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动物体重、肝脏指数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和0.01).血清转氨酶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除血清NO显著升高外(P<0.05),MDA、SOD、NOS、GSH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匀浆中,MDA、NO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SOD、NOS、GSH则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值分别<0.05和0.01).模型组α-SMA、KP-1、TNF-α、TGF-β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值均<0.01).结论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TNF-α、TGF-β、NO等炎性介质活化,共同参与了NASH的发病,并预示NASH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库普弗细胞是肝脏巨噬细胞。此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巨噬细胞,尤其是库普弗细胞的异常表现,探讨了这些异常表现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对肝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阶段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情况.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模型组(高脂饮食),各组12只.8周、12周处死大鼠后称量体重、肝重,并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门静脉、腹主动脉血中内毒素(ET)水平;取小肠组织经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取肝标本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模型组大鼠TG、ALT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呈升高趋势,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8周、12周模型组大鼠门静脉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腹主动脉血ET与同期门静脉E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12周观察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现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炎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肠上皮连接增宽,绒毛稀疏、缺如,固有层水肿.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IETM可促使炎症因子TNF-α释放增加,加重肝脏损害,IETM的形成与肠黏膜屏障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肠道通透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主要来源于肠道。有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现尚少有对大鼠NASH各阶段肠道通透性动态变化情况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动态观察了NASH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旨在探索肠道通透性改变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肝脏》2011,16(5):388-392
目的 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中C组给予乳果糖(10 mL/d)进行干预。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干预4周后,再次检测B、C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B、C两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B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而C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肠道通透性增高,乳果糖可降低NASH患者肠道的通透性及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饮食改变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饮食治疗组在高脂饮食12周后恢复正常饲料喂养。16周后处死动物。结果:正常饮食能显著降低造模大鼠的体重、肝指数、转氨酶,还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的程度。结论:单纯恢复正常饮食即可治疗大鼠NASH。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与酒精性肝炎相似的组织学表现,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方法用喂饲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4周后用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分小、中、大剂量进行治疗,12周后处死测定血脂、ALT、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CD14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4型Toll样受体(TLR-4)mRNA的表达。同期正常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结果第12周时,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ET、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D1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主要分布于肝窦内,部分呈灶型聚集;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组织CD1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模型组可见少量细胞核染色的NF-κB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汇管区。模型组肝组织LBPmRNA和TLR-4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中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和TLR-4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和下调肝组织内毒素相关受体表达继而减轻炎症性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Fibrosis in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h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re relevant causes of cirrhosis and liver-related mortality. Alcohol abuse represent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in many countries, and liver diseas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relevant causes of death related to this fact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hepatic abnormality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progresses to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cases. Moreover, presence of NAFL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brosis in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focussing on the diagnostic issues and predictive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appearance and progression of fibrosis in the two condition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枯否氏细胞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枯否氏细胞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正常组(9只),分别预高脂肪饮食和标准饮食饲养12周,HE梁色观察肝细胞切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和溶菌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枯否氏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肥胖,高脂血症伴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与正常相比,模型组肝小叶内枯否氏细胞数显著增加,并呈活化状态,模型组枯否氏细胞变化与其肝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肝脏枯否氏细胞增多,并可能与其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疾病的诊断均从问病史开始,体检、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影像诊断、组织学检查等.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例可作为NAFLD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血糖、血脂常规检查也有助于诊断,但有200左右的NAFLD患者在确诊时,体重.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硬化。NASH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NASH可能有治疗作用。但有关大黄酸对大鼠NASH防治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逆转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库普弗细胞中LPS诱导的IκB激酶-β(IKK-β)表达以及对NASH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正常Wistar大鼠库普弗细胞,并应用LPS(1μg/ml)及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10 nmol/L和50 nmol/L)干预培养,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体内实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后者以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5%玉米油)喂养复制NASH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以1 mg·kg^-1·d^-1、4mg·kg^-1·d^-1剂量的罗格列酮和等容积等渗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RT-PCR检测库普弗中细胞IKK-β、肝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分别检测库普弗细胞中IKK-β蛋白表达和肝组织NF-κB活性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LPS可显著增高体外培养库普弗细胞中IKK-βmRNA、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中TNFα水平。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NF-κB活性与COX-2的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罗格列酮体外可抑制LPS诱导库普弗细胞中IKK-β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内通过抑制肝组织NF-κB活化,减少COX-2表达,均表明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活化,下调炎症介质基因表达,从而减少了NFα等炎症介质合成、释放,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结论 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干预IKK-β/IκB/NF-κβB/TNFα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从细胞分子水平逆转NASH大鼠肝组织的炎症反应,这为临床上有效治疗NASH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经血清学、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排除甲一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对其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97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5例(15.5%)。病变的特点是小叶内3区为主的大泡性脂肪变性,邻近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小叶内有弥漫的单个核和分叶核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肝组织的病变按Brunt标准进行了分级和分期后,计有7例GlS1,3例G2S2,4例G1S1,1例G3S2。其中14例患者有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10例有高脂血症,8例患有糖尿病,9例于B超下检出脂肪肝。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原因不明性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高发密切相关。为此,NAFLD特别是其严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的研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增高,由其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但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为止未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1-2].  相似文献   

20.
Kupffer细胞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及吞噬、免疫等功能,并与多种肝脏疾病如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脂质代谢、信号蛋白变化、活性氧、抗原递呈等方面对Kupffer细胞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