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哈乐)片剂口服治疗女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尿道综合征32例,尿道损伤(因手术插尿管所致)18例,尿路感染28例。病程2周~8年。消炎解痉药治疗1周~3个月,尿培养均为阴性,排尿15min~2h一次。用坦索罗辛片0.2mg口服早、晚各一次,连续5~7d。结果总有效率达84.61%,其中痊愈51.28%,显效33.33%。结论坦索罗辛对女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也有明显疗效,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作者前瞻性研究了间断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安全性和疗效。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40例患者。第一期研究中,患者接受0.4mg/d的坦索罗辛共3个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价。随访时进行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超声剩余尿检测。第二期研究中,坦索罗辛治疗有效者再随机分成3个组,组1为持续0.4mg坦索罗辛,每日1次;组2为0.4mg坦索罗辛隔日1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伴有LUTS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年龄52275岁,平均62岁.帕金森病病史1.0210.5年,平均2.3年.治疗前患者IPSS评分为(18.3±3.3)分,最大尿流率为(8.5±3.9) ml/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为(10.9±2.2)分,残余尿量为(41.1±14.0)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8.1±28.2)cmH2O(1 cmH2O=0.098 kPa).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0 mg/d)联合盐酸坦索罗辛(0.2 mg/d)治疗,第4、8周随访,第4周尿急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增加索利那新至10.0 mg/d.治疗8周后行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OAB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等参数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45例治疗4、8周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3.3±2.4)分和(12.6±2.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7±4.1) ml/s和(14.2±3.2) ml/s,OABSS评分分别为(7.8±2.1)分和(5.9±1.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OABSS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为(38.5±12.7) 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为(63.2±30.1) cmH2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口干3例,视物模糊2例,便秘l例,无急性尿潴留发生. 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是控制男性帕金森病患者LUTS症状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剂量坦索罗辛治疗BPH引起LUTS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4周.261例经诊断为BPH引起LUTS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126例)或0.4 mg每晚1次(135例),比较治疗前后的IPSS评分和Qmax. 结果 0.2 mg组IPSS由治疗前的17.72±2.50降至10.21±1.95,平均下降7.59±2.74;Qmax由(8.78±3.70) ml/s升至(12.74±2.99) ml/s,平均上升(4.31±3.01) ml/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4 mg组IPSS由治疗前的19.24±3.22降至11.21±3.02,平均下降8.49±3.73;Qmax由(7.74±1.97) ml/s升至(12.04±2.46) ml/s,平均上升(4.73±2.97) ml/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PS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max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按体质量≤55.0、55.1~ 65.0、65.1~75.0、>75.0 kg进一步分组,发现体质量65.1 ~75.0、>75.0 kg两组间IPSS和Qmax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体质量≤65.0 kg的患者而言,使用大剂量坦索罗辛对于改善BPH引起的LUTS并不能带来显著益处,但对于体质量≥65.1 kg患者可建议增加坦索罗辛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服用坦索罗辛后剩余尿量、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的变化。方法:选择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测定其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应用坦索罗辛后前3个月每月随访1次,后3个月随访1次,连续2次,比较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参数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前3个月临床症状参数改善较明显,3个月后变化不再明显,维持在平稳水平。结论:坦索罗辛对有下尿路症状的BPH人群的临床症状参数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其对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减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坦索罗辛干预的效果。方法:192例典型的伴有LUTS的BPH患者治疗前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问卷5(IIEF-5)调查,同时检测最大尿流率(Qm ax)。然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坦索罗辛0.2 mg,对照组(89例)应用安慰剂,1次/d,疗程8周。分析治疗前不同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后LUTS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92例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3~32(20.20±6.81)分,QOL评分0~6(4.51±0.76)分,Qm ax 8~30(9.6±8.79)m l/s,IIEF-5评分1~24(9.80±8.62)分。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75%(144/192)。统计学显示:IPSS和IIEF-5有明显的相关性(r=-0.312,P<0.001)。年龄与IPSS和IIEF-5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203,P<0.005和r=-0.571,P<0.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年龄和LUTS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LUTS的严重程度与性功能障碍的发展密切相关。坦索罗辛在改善LUTS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7年3~12月对门诊50例BPH患者进行分组药物治疗比较,以观察盐酸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导致的LUTS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泄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其发病率约占成人男性的35%~50%~[1],虽然治疗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9.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选择性α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 AR)阻滞剂在早泄治疗中的价值 ,我们从 1998年 5月至2 0 0 0年 1月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早泄 6 5例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6 5例年龄 2 3~ 5 4岁 (33.7±7.2 ) ,病程 2月~ 4年 (2 5 .3± 5 .6月 )。其中 15例阴茎接触阴道口即射精 ;2 1例阴茎一插入阴道口即射精 ;2 9例阴茎插入阴道口后 2分钟内稍作抽动即射精。所有患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阴囊内容物触诊无异常 ,前列腺肛检正常。小便常规、前列腺液及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无勃起障碍及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治疗不同体积BP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患者68例,其中I组36例,体积〈50ml;Ⅱ组32例,体积≥50ml,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天1次,服用3个月。回顾性分析服用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PSS、QOL、Qmax均有所改善,减少了PVR,I组优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前列腺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有10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头晕、头痛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均于服药3天后症状消失;逆行射精4例,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结论:盐酸蛆索罗辛能明显改善BPH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前列腺体积小于50ml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治疗组口服坦索罗辛。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在前列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5%,治疗组6.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有效改善下尿路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高剑  宫敬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9):700-701,710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结石直径0.4~1.0cm。治疗组口服坦索罗辛0.4mg,每晚1次,口服诺氟沙星胶囊0.2g/次,每天3次,服药不超过2周,并适量饮水和运动;对照组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0.2g/次,每天3次,适量饮水和运动。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2周内,治疗组排石率为83.3%(50/60),对照组为41.7%(25/60),两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5.1天,对照组为8.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药治疗,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9例。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缓解肾绞痛症状,有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了解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老年血压并发BPH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高血压并BPH患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及QOL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没有调整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对BPH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对输尿管远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将104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坦索罗辛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38.46%(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4.9d,对照组为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肾绞痛发作而需使用镇痛剂的使用率治疗组为3.84%,对照组为19.2%。2周内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远端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远端结石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并探讨坦索罗辛(Tarnsulosin,Harnal)治疗前列腺癌伴发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存在LUTS、血压正常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在20分以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MAB),同时治疗组联合应用超选择性αlA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治疗组的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血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与8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AB治疗可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而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甚微。  相似文献   

16.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α1A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从1997年7月至10月对60例症状性BPH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观察6周。结果表明病人主观症状明显改善,I-PSS评分降低39.7%;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提高22.9%,36%。  相似文献   

17.
托特罗定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常伴有膀胱活动过度。本研究旨在评价托特罗定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活动过度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未经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3例,分成两组,25例患者单用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28例服用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和托特罗定(2mg,每天2次)。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53例患者均完成了12周的治疗。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组IPSS、QOL分别由治疗前的(21.50±5.42)、(4.58±0.94)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4.80±4.21)、(2.78±0.91)分(P均<0.05);而Qmax治疗后显著提高[(12.20±6.60)ml/svs(16.40±5.13)ml/s,(P<0.05)]。储尿期症状评分由治疗前的(9.87±2.38)分下降到治疗后的(6.45±0.63)分(P<0.05)。坦索罗辛+托特罗定联合治疗组IPSS、QOL分别由治疗前的(20.9±5.15)、(4.61±0.86)分降到治疗后的(14.90±5.32)、(2.12±0.87)分(P均<0.05);Qmax由治疗前的(13.30±7.80)ml/s提高到治疗后的(16.70±6.32)ml/s(P<0.05)。储尿期症状评分由治疗前的(10.12±3.10)分下降到治疗后的(4.77±0.75)分(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迅速缓解BPH所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而坦索罗辛+托特罗定联合治疗可以更好的减轻BPH所导致的储尿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A组:服用石淋通5片,3次/d;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天数、使用镇痛剂例数。定期随访2周。结果 A组与B组在结石排出率、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剂使用率等三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传统保守排石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的排石治疗,可以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确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A、B组为C、D组的对照组):结石≤5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A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C组,治疗组);结石510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D组,治疗组)。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疼痛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和其它方法介入率情况。结果(1)结石≤5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0±1.32)d和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1.82)d和58.3%(P均<0.05)。(2)结石510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D组,治疗组)。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疼痛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和其它方法介入率情况。结果(1)结石≤5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0±1.32)d和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1.82)d和58.3%(P均<0.05)。(2)结石510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38.3%,高于对照组的20.2%(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0±1.57)d和38.4%,均低于对照组的(11.20±1.72)d和65.7%(P均<0.05)。(3)4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均>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有效缓解肾绞痛的发作,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单用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坦索罗辛+翁沥通组及坦索罗辛+保列治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症状评分、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变化以及药物费用。结果:三组在降低IPSS症状评分、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和缩小前列腺体积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坦索罗辛组药物费用最低。结论:单用坦索罗辛即可很好地控制B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