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汪雷  刘弋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 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 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 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庄文  朱红  肖乾虎 《四川医学》2004,25(4):385-386
目的 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手术(Miles)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5年来因直肠下段癌行经腹会阴术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肠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疝11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与侧腹壁问隙疝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扭曲及回缩坏死狭窄2例。全组4例发生肠绞窄。手术分别行内疝复位及绞窄肠段切除吻合、重新再次缝合关闭腹内裂隙、肠粘连松解、以及松解游离乙状结肠造瘘肠管重新再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iles术后并发肠梗阻需再手术病例均为术中、术后处理不当所致。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其重点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14例均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5.5天,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11月-2007年11月我们收治的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中,慢性不全梗阻有89例(79.5%),急性完全性肠梗阻23例(20.5%)。112例均行手术探查,其中98例一期切除吻合术,9例切除后肠造瘘二期吻合术,5例一期近端造瘘二期切除吻合术;一期手术切除率95.5%,术后并发症12例(10.7%),死亡2例(1.8%)。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结肠癌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工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有效的结肠灌洗可提高工期根治切除手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SBO)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38例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充电解质、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愈,1例保守三天后症状不缓解中转手术,术中见小肠广泛粘连,松解粘连时多处肠管破裂而行部分肠段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保守治疗5天厉中转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出现肠瘘,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质早期炎性肠梗阻如诊断明确,应保守治疗.如过早手术,容易如现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1例中,1249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2 例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10例为阑尾根部穿孔或腹膜后阑尾中转剖腹手术.1例术后出血而再手术,戳孔感染4例,无因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正确处理系膜并将阑尾移出腹腔,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6例经禁饮食,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等疗法,治疗平均6天痊愈,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术后5—7天,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多由腹腔无菌性炎症导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中治愈49例,平均治愈时间12.5d。1例再次行剖腹术后死亡。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10d,有较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多由腹腔内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绝大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医源性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松  刘维明 《华夏医学》2004,17(4):600-601
腹部手术后再手术在临床并不少见。而所谓医源性再手术是指由于术前诊断错误,术中处理或术后护理不当而引起需二次剖腹处理的手术,不包括术后肠粘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营养不良等所致刀口裂开。近年来,笔者共治疗25例,现将再手术原因及教训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保守治疗47例,梗阻缓解时间3d一42d,平均12.7d;手术治疗6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d一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病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在发病前一般均接受过1次或多次手术,体质情况差。对这类患者再梗阻时是否需要手术解除、手术指征如何、何时手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6年以来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的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条件为:(1)腹部手术后3~30d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2)无肠绞窄的情况,无明显腹腔感染、脓肿;(3)无低血钾、腹膜后创伤等致麻痹性肠梗阻的因素存在。有4例由外院手术后转来本院,另5例本院手术后发生。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9.2岁。发病前有1次腹部手术史者4例,2次腹部手术史者3例,3次腹部手术史者2例。前次手术类别以胃手术和肠粘连松解较多,共5例,其余为阑尾切除术后2例,胆道术后1例,妇科术后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本组9例以腹胀、腹痛和腹部轻压痛为主,7例有恶心、呕吐,6例停止肛门排气排便,2例有肠鸣音亢进,1例可见肠型。X线腹部平片9例均表现为阶梯状液平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2006年8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手术成功,3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伤小,术后再粘连少,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对这类患者再梗阻时是否需要手术解除、手术指征如何、何时手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一年来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的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早期按摩理疗防治肠粘连13例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张德福于平陈哲【关键词】肠梗阻术后按摩理疗防治肠粘连我院自1987年7月以来,在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中,有13例在术后几日又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经用多种方法,疗效不显...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残余腹腔脓肿,无因出血、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异位阑尾炎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对策。方法 对收治的急诊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再手术者因操作不当再手术5例,其中术后阑尾系膜出血2例,急性肠梗阻1例,阑尾残株炎2例;因漏诊、其他疾病误诊4例,其中漏诊右半结肠癌2例,卵巢囊肿蒂扭转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再次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 操作不当、诊断失误是急诊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遵循外科基本原则,规范手术操作,避免漏诊、误诊是预防急诊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基本时策。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39-54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手术患者1182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2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和防治措施。结果:21例直肠癌患者中Dixon手术15例(71.4%),Miles手术6例(28.6%)。术后吻合口瘘10例(47.6%),小肠与盆底或腹壁粘连成角5例(23.8%),小肠单纯粘连2例(9.5%),造口旁小肠内疝2例(9.5%),造瘘口狭窄1例(4.8%),肠道多发癌1例(4.8%)。再次手术14例(66.7%),其中再次腹腔镜探查4例(28.6%),剖腹探查10例(71.4%),20例治愈,1例未愈。直肠癌术后早期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远低于不全性肠梗阻,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吻合口瘘(Dixon术)和肠粘连(Miles术),腹内疝也是较常见的原因,同时需特别注意较少见的肠道多发癌可能。术后早期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低,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手术时机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已上升到急性肠梗阻总病例数的30%一60%,成为目前肠梗阻发生的主要原因[1]。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发生的方法颇多。本文介绍一种防止再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漂浮法。1病例和方法1.1病例4例均为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男2例,女2例;年龄31-64岁;2例为急性阑尾炎术后广泛肠粘连,l例为结肠癌误诊为肠扭转肠术后严重肠粘连,l例为Noble#合排列术后广泛肠粘连。1.2漂浮法的具体方法术中轻柔、仔细分离肠粘连后,关区前用生理盐水灌洗腹腔,以清除阻腔内的细菌、异物和凝血小块,两侧上腹部及盆腔各留罡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7例慢性放射性小肠炎所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对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例肠切除吻合患者,恢复后基本无症状;1例肠造口和1例短路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腹胀、腹痛存在,但较前明显减轻;1例粘连松解术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但术后3月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术后1年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多需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首选术式;对于营养状况差、腹腔粘连严重的患者,肠造口或短路手术是值得选择的;肠粘连松解术大多数情况下不适合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