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市不同体质量学生饮食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扬州市学生体质状况,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和指导.方法 以现场测量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080名学生的体质量状况、饮食行为和574对学生家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常吃高能食品、有暴饮暴食、挑食行为和零食行为等特点.超重和肥胖学生家长的生活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有别于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和肥胖学生的家长喜欢吃动物性脂肪(肥肉);低体质量学生的家长饮酒史长,体育锻炼多.学生家长的超重率20.03%,肥胖率12.72%,合计32.75%,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子女的肥胖率在不同体质状态的家长中无明显的差别,但学生的超重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呈现数值特点;肥胖组18.31%>超重组13.68%>正常组12.25%.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邯郸市涉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并探讨饮食行为对其影响,为开展学生超重、肥胖饮食相关行为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4—10月抽取涉县中小学生共6 327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以了解涉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6 327名学生,超重学生844名,超重率13.34%;肥胖学生571名,肥胖率9.02%。其中男生3 160名(49.94%),超重学生521名,超重率16.49%,肥胖学生392名,肥胖率12.40%;女生3 167名(50.06%),超重学生323名,超重率10.20%,肥胖学生179名,肥胖率5.65%。通过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吃高能量零食次数(OR=2.243)、吃饭速度快(OR=6.311)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吃饭用碗与成人用碗一样大(OR=0.523)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涉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与中小学生高能量零食使用频率高、吃饭速度快及吃饭用碗大小等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因此,应针对相应问题开展合理的膳食教育,从而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夏惠芬  李伟  周建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78-4579
[目的]了解南昌市中小学肥胖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市6所中小学1 620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该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南昌市中小学肥胖率为9.2%,其中城区肥胖率为10.76%,农村的肥胖率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饮食行为上肥胖学生都具有喜食油腻食品、暴饮暴食、爱吃甜食等特点。[结论]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防治肥胖,可提高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平遥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平遥县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平遥县县直中小学生 12 5 71名7~ 18岁现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县直中小学营养不良率为 2 2 2 % ,超重、肥胖率为 16 0 %。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而超重、肥胖率则显著低于男生。中学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小学生 ,而超重、肥胖率则显著低于小学生。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由此可见从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 ,调整膳食结构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行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2所中小学9 933名学生,随机分为6所干预校和6所对照校,对干预校采取学校环境政策干预、健康教育、体育活动指导结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校超重率在原有基础上(12.9%)上升了0.2%,肥胖率(7.4%)未变化;对照校超重率、肥胖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11.5%、7.7%)上升了0.5%、0.1%。干预前两组学校正常体重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臀围均升高(P<0.05),干预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均下降(P<0.05),对照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臀围升高、腰围降低(P<0.05);干预校学生在干预后肥胖相关饮食问题正确率上升,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下降(P<0.05)。结论 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能控制肥胖相关指标的增长速度,改善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况,探讨流行趋势,为卫生和教育部门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4年学生健康监测数据,计算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是否超重肥胖,计算分年龄段和性别的超重率、肥胖率。结果 2009-2014年中小学生男生超重率为16.97%~19.15%、肥胖率为11.28%~15.29%,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随年份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年龄男生超重率较为稳定,肥胖率则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女生超重率为9.68%~14.89%、肥胖率为4.20%~7.63%,女生超重率、肥胖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χ2=24.35、20.87,均P<0.01)。女生超重率随年龄增长稍有下降趋势,肥胖率随年龄增长下降趋势明显。各年龄段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均P<0.05)。结论宝山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男生超重肥胖较为严重但趋于稳中有降,女生超重肥胖呈上升趋势,男、女生均存在年龄越小肥胖率越高现象,可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防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宁夏地区2005和2014年回、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状况,为预防儿童肥胖与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05和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BMI标准选择肥胖与超重儿童,分析宁夏回汉族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结果 2005年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5.9%和2.2%,2014年为10.5%和5.1%,均出现增加趋势.2005年回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4.6%和1.5%,汉族学生为4.8%和2.8%;2014年回族学生为10.4%和4.7%,汉族学生为10.5%和5.4%;9年间回族学生超重率增加了5.9百分点,肥胖率增加了3.2百分点,汉族学生分别增加了5.7和2.7百分点.2014年男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6%,6.9%,大于2005年的6.5%,2.9%;2014年女生则为8.3%,3.3%,同样高于2005年的5.3%,1.5%,2个年份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都为男生大于女生.2005年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为8.2%,3.4%,乡村学生为4.3%,2.2%;2014年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2.4%,6.5%,乡村学生为8.5%,4.7%;9年间乡村学生肥胖率增加了2.5百分点,高于城市学生的2.2百分点.男女城乡组间超重肥胖率2005年为城男>城女>乡女>乡男,2014年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结论 宁夏地区7~18岁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率出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回族和乡村学生,需及时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阜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方法以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对辖区内的2 540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2.44%,肥胖率为4.80%,超重率4.21%;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12.87,P0.01;χ2肥胖=10.19,P0.01);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商洛市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及肥胖发生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8所小学和中学的6 9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BMI指数,采用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分析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本市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4.37%,肥胖率为10.69%。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6.20%,肥胖率为12.71%,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2.24%,肥胖率为8.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喜食甜食、西餐(OR=2.431,95%CI=1.171~5.846)、不爱运动(OR=1.106,95%CI=1.011~2.937)、熬夜(OR=1.347,95%CI=1.102~4.073)和不吃早餐(OR=1.122,95%CI=1.004~1.980)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运动锻炼(OR=0.819,95%CI=0.011~0.979)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经相关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西餐食用次数、碳酸饮料食用量呈明显正相关(r=0.736、0.693,P0.05),与运动锻炼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814,P0.05)。结论商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城区学生发病率最高,与喜食甜食、西餐、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烟台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烟台市3个城区6所中小学8~14岁1052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1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城区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7.59%,肥胖率为23.38%。男生的超重肥胖率(48.54%)高于女生(32.81%)(χ2=18.275,P<0.001)。睡前吃食物、每天吃早餐和偏食挑食对超重肥胖的发生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7,7.123,24.895,P<0.01)。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超重肥胖、出生体重超重和父亲抽烟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6,28.565,20.886,4.66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男生、睡前吃食物、母亲超重肥胖和出生体重≥4kg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2,2.032,1.865,1.790,1.725);每天吃早餐和偏食挑食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76,0.433)。结论 烟台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吴忠地区1 728例回汉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进行超重、肥胖的筛查。结果: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1%和2.6%,且汉族学生高于回族学生(P<0.05),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应以城市男生为重点,加强中小学生预防肥胖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近年来扬州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2018年、2021年扬州市学生健康体检数据,随机抽取城区及乡镇的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抽取25 833名学生,发现中重度消瘦377人,占1.46%,轻度消瘦508人,占1.97%,正常15 117人,占58.52%,超重5 115人,占19.80%,肥胖4 716人,占18.26%,生长迟缓24人,占0.09%。中小学生生长迟缓发生率2015年为0.23%,2018年为0.08%,2021年为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P<0.05);2015年中小学生轻度消瘦、超重、肥胖率是2021年的0.63、0.84、0.79,2018年中重度消瘦和肥胖率是2021年的0.66、0.84(P值均<0.05);男生轻度消瘦、超重、肥胖发生率均高于女生;与乡镇学生相比,城区学生消瘦发生率低,超重发生率高;与高中学生相比,小学生中重度消瘦和肥胖的发生率高,初中生肥胖发生率高(P值均<0.05)。结论 与2015年、2018年相比,2...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小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小学生对于营养、身体活动及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态度以及相关行为,为儿童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6所小学2~5年级1 0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济南市小学生超重率18%,肥胖率19.3%,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超重和肥胖小学生多吃蔬菜和常吃西式快餐两题正确率偏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饮食行为亦普遍存在,超重和肥胖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结论】济南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和良好的营养态度,但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应加强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福州市2014年2 446名7~18岁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14.7%,其中男生18.5%、女生10.8%;肥胖检出率3.0%,其中男生3.4%,女生2.5%;超重肥胖检出率17.7%,其中男生21.9%,女生13.3%。总体上超重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城市男生超重肥胖程度高于农村男生和城乡女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城乡、每周吃早餐次数和每周吃鸡蛋频率等,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受多因素影响,规律吃早餐、减少鸡蛋摄入、参加体育锻炼及适当家庭作业,有助于减少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6.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昆明市7所中小学校的5956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昆明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6.83%;超重率为8.83%;肥胖率为8.46%。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初中生营养不良及肥胖率均高于高中生及小学生。小学生肥胖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10~12岁为肥胖增长的高发年龄。[结论]昆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昆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种营养问题并存,学生的营养总体上分布出现“双峰现象”,即肥胖、超重及营养不良并存,正常体重者比例减少,应针对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问题,提出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6所学校1 22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2%的中小学生有特别的食物偏好。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有吃零食习惯,碳酸饮料和西式快餐食用率很高。早餐的食用情况良好,但存在营养搭配问题。超重及肥胖男孩比例高于女孩、小学生比例高于中学生。超重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有待改进;预防和控制不良饮食行为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尤其是加强对母亲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史平  王丹  杜鹏  刘敏 《中国健康教育》2013,(1):39-41,60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1240名中学生,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状况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应答的1232名学生中,超重学生有126人,超重率10.23%;肥胖学生有99人,肥胖患病率8.03%,超重肥胖共发生225人,检出率为18.26%。高中男生(8.33%)肥胖率明显高于高中女生(5.74%),超重(26.19%)和肥胖(21.21%)及运动锻炼60 min以上≥3 d/周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51.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60 min以上<3 d/周(OR=6.92)、使用计算机时间每天超过2 h(OR=6.55)、经常吃路边摊(OR=5.65)、每天看电视超过2 h(OR=4.30)、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2 h(OR=3.88)、经常吃油炸食品(OR=1.86)和甜点(OR=1.54)等是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静态生活方式和的不良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是引起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中学生肥胖现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超重及肥胖现况,探讨影响中学生肥胖相关的因素,为卫生职能部门制定青少年卫生/学校卫生的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超重及肥胖,通过问卷调查,对4021名11~19岁中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率分别为3.8%(男生为4.5%,女生为3.0%)和14.1%(男生为16.3%,女生为11.7%);不同性质学校间超重与肥胖率存在差异;超重以及肥胖学生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等多方面均与正常体重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防治青少年肥胖应以改进饮食习惯及运动处方为基础,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