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血中检出一株红斑丹毒丝菌郭玉梅(内蒙古集宁铁路医院012000)王军(内蒙古包头铁路医院)红斑丹毒丝菌最初是猪及其它动物的病原菌,引起人类疾病主要是接触病鱼、病兽或其皮革而染,最常见的是类丹毒为一种传染性皮炎,常始于伤口,大多发生在手部,特别是手指...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患者脓液中分离到一株红斑丹毒丝菌,现报道如下:一、病例患者,女,16岁。3年来反复右耳流脓。近日,因前额持续性隐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入院。CT诊断:右顶脑脓肿。取脓液培养出红斑丹毒丝菌。患者经青霉素治疗后,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二、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患有猪红斑丹毒丝菌致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65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个月入院,术前血培养证实为猪红斑丹毒丝菌,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脱垂、赘生物形成并重度关闭不全.考虑到患者心功能不全且赘生物较大,在应用青霉素抗感染24 h后,实施了急诊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整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4周后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结论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与职业暴露有关,累及人的心脏瓣膜极为罕见,死亡率高.详细采集病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一株红斑丹毒丝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一名发热患儿血液中分离出一株红斑丹毒丝菌。报告于后。一、病例患儿,女,8岁,因反复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入院。体检扁桃体,肝脾,心肺、尿常规、肝功能均正常;皮肤上有红色盘形状斑疹,血培养得红斑丹毒丝菌。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例住院患者的耳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猪红斑丹毒丝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尿中分离出不产硫化氢的红斑丹毒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是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丹毒丝菌属的代表菌种,可引起类丹毒,伤口感染,败血症及心内膜炎等。我室从一女性尿路感染的尿标本中,连续两次分离到该菌,特予介绍。病例:患者,女,56岁,有十余年的肾盂肾炎病史。近日因突感尿频、尿痛、低热于门诊就医。尿液混  相似文献   

7.
一株不产硫化氢的红斑丹毒丝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一名宫颈癌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红斑丹毒丝菌 ,现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 ,女 ,52岁 ,因宫颈接触性出血3个月于2001年2月13日入院。体检宫颈有一结节状肿瘤 ,活检为宫颈内生型透明细胞型腺癌。入院后取阴道分泌物培养 ,分离出红斑丹毒丝菌。2生物学特性标本在5%CO2 环境中孵育24h ,在羊血平板可见灰白色、细小、圆形菌落 ,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涂片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呈链状排列 ,无芽孢及荚膜。3生化反应采用手工和生物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两种鉴定方法 ,其氧化酶、触酶、硝酸盐还原、动…  相似文献   

8.
谈谈类丹毒     
类丹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病原菌为红斑丹毒丝菌,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阳性。猪最易感染而发生猪丹毒,很多猪为带菌者。牛、马、骆驼、鸭、鸡、鸽、鱼类均能传染本病。当人体表有伤口时,接触上述病原菌即可受染。临床表现:临床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败血症型。其中以局限型最为常见,多于伤后1~3日患部出现疼痛,继则发生肿胀和红斑,一周后病损渐向四周扩大。其特点为:①局部可见紫红色、边缘清楚略隆  相似文献   

9.
红斑丹毒丝菌所致肝脓疡国内尚未见报告,我院曾收治过一例,特予报道。病例报告患者萧某,男性,33岁,农民。1966年11月3日因发热6天、右侧胸痛1天入院。患者入院前6天开始发热,伴有畏寒,曾服中药两剂无效。入院前1日呼吸时自觉右侧胸痛,但不咳嗽。大小便正常。既往无慢性咳嗽史  相似文献   

10.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孢酵母属 (Trichosporon)为半知菌亚门隐球菌科真菌 ,由其引起的感染较少见 ,该菌既可以引起表浅部位感染又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 ,患者的预后极差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是近年才由丝孢酵母属中新确定的一个种 ,目前我国由该菌引起的多发性感染尚未见报道 ,近期我科从皮肤科的 1例患者体内连续多次多部位分离出 1株酵母样真菌 ,经鉴定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2 0岁 ,因面部红斑 9年 ,泛发性皮疹 ,高热 1个月于 2 0 0 0年 4月底入我院。在当地医院诊断“面部螨虫感染”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用雷公藤、…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一般多采用抗生素来治疗丹毒,近年来我科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以紫外线强红斑量照射联合治疗丹毒,不仅提高了疗效,同时还缩短了疗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红斑丹毒丝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门诊一例多重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红斑丹毒丝菌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2 7岁 ,1年前出现白带增多、有异味 ,妇科检查 :阴道粘膜充血 ,有较多的黄色粘稠白带 ,白带涂片及培养 ,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细菌生长和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临床治疗用氧氟沙星 0 .2g每日 2次和甲硝唑 0 .5g每日 2次 ,口服 7d ,达克宁栓 2 0 0mg ,阴道放置每日 1次 ,共14d。症状明显减轻 ,1个月后白带又增多 ,涂片及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继续按上述方案重复一个疗程 ,症状时轻时重 ,此次就诊前出现阴道灼痛、外阴搔痒 ,复查见阴道粘膜充血 ,…  相似文献   

13.
田超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88-1290
孢子丝菌病又称玫瑰花园丁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下组织真菌病,孢子丝菌由Schenck于1898年在美国分离。申克孢子丝菌分布于全球的土壤中,而孢子丝菌病则局限于墨西哥、中南美洲和其他地区,最常见的感染方式是皮肤  相似文献   

14.
刘妍希 《当代护士》2018,(9):165-166
正丹毒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部、小腿,足背等处,多为单侧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本科2017年4月发生1例多发性跖疣平阳霉素[1]注射后逐渐蔓延到同侧小腿引发丹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右足底多个新生物伴疼痛于2017年4月本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足癣、糖尿病、小腿感染史及药敏史。  相似文献   

15.
黄颖 《全科护理》2011,(36):3405-3405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其临床表现急,感染蔓延快,可发生在全身各处,但以小腿伸侧、足背及面部多见。一般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化脓,但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水肿和象皮腿。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畏寒、高热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片状红斑,手指轻压,红色可消退,有烧灼样疼痛。2010年10月14日我科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丹毒病人,经治疗肝功能好转,  相似文献   

16.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按病因不同可分为两型,即金葡菌感染型和非金葡菌感染型。通过3例尸解组织学观察,阐述该病的发病机理及系统组织学变化,提出上述两型皮肤损害的不同及其与重症多形红斑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真菌病,为人兽共患病,主要由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而致病,可引起皮肤、黏膜及淋巴管的炎症。其传染源、传播方式和分布模式因致病菌种的不同而不同。其中,球形孢子丝菌主要引起固定型皮肤病变;巴西孢子丝菌毒性强,是与猫传播的孢子丝菌病最相关的物种。近年来动物感染的病例报道日渐增多,巴西地区也因出现暴发事件而备受国际关注。因此了解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致病菌种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治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孢子丝菌感染引起肉芽肿一例山东即墨市中医医院(266200)蓝信国孢子丝菌是深部真菌的一种,主要侵犯皮肤,且致病性强。我们从一患者肉芽肿组织中分离到此菌。患儿,女,6岁,脸颊部因皮肤破损过起一丘疹,红肿明显奇痒被手指挖破,出血及分泌物后结痂增生变大。...  相似文献   

19.
丹毒是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粘膜网状淋巴管炎又称急性淋巴管炎。丹毒链球菌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细菌,它通过细微的皮肤损伤处侵犯网状淋巴管,并累及邻近的皮下组织,然后迅速蔓延。下肢腿胫部、踝部、足背部多发。本病初期可有怕冷、发热、关节酸痛、头痛、纳呆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皮肤小片红斑,后迅速蔓延成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边界清楚。严重的红肿处可伴发紫癜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应用巢式PCR检测实验小鼠组织中申克孢子丝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实验小鼠申克孢子丝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为建立检测人申克孢子丝菌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小鼠模型,应用合成的申克孢子丝菌种特异性引物ITS3-SSP进行巢式PCR扩增小鼠皮损组织内核糖体DNA的ITS2靶序列,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形态学鉴定结果对比,观察种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的准确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组织学检查可以从11只感染小鼠尾组织中见到染成紫红色的圆形、卵圆形孢子;第一循环PCR检测实验小鼠申克孢子丝菌,只有3只小鼠呈阳性;而巢式PCR检测申克孢子丝菌特异性DNA,11只实验小鼠中9只呈阳性;而3只对照组小鼠无一呈阳性。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巢式PCR结合种特异性引物ITS3-SSP可以有效检出实验小鼠皮损中的申克孢子丝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组织学检查和真菌培养阴性的标本,本方法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