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胸科手术麻醉中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90例实施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采取随机法把90例分成三组,即 A 组、B 组、C 组,每组例数均为30例,A 组麻醉中使用的瑞芬太尼靶浓度为4μg/L,B 组为6μg/L,C 组为8μg/L,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结果:经统计分析,T1时三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明显低于 T0,C 组下降显著;A 组于 T2时各指标和 T0时比较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 <0.05);A 组患者在 T3、T4时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比 T0时高,三组患者 T5时各指标明显比 T0时高。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老年胸科手术麻醉中联合6μg/L 瑞芬太尼和3μg/L 异丙酚,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2例重症肝炎病人AFP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2例重症肝炎中,急性重症肝炎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9例,慢性重症肝炎75例。其中47例AFP<20μg/L(A组),死亡40例,治愈好转7例;24例20μg/L≤AFP<100μg/L(B组),死亡16例,治愈好转8例;22例100μg/L≤AFP<400μg/L(C组),死亡6例,治愈好转16例。19例AFP≥400μg/L(D组),死亡4例,治愈好转15例。A组与B组、C组与D组总死亡率元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间总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结论:AFP水平与重症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症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l)时肌红蛋白(MYO)在不同时间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非AMI患者和AMI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24小时内、48小时内的血浆或血清肌红蛋白(MYO)的浓度,通过ROC曲线特性分析MYO在AMI不同时间内的诊断临界值。结果非AMI患者MYO的浓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而AMI患者的MYO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不同时间内的诊断临界值不同,即入院2小时内、24小时内和48小时内其初筛临界值分别为48.9μg/L、47.8μg/L和43.6μg/L;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7.8μg/L、76.2μg/L和74.1μg/L:确诊临界值分别为99.3ug/L、91.6μg/L和85.5μg/L。其AUC面积分别为0.821、0.842和0.735~结论AMI患者的MYO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不同时间内MYO的临床诊断临界值不同。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小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uLv)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6株分泌抗MuL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类型分别为IgM(F10,D6,C12,A8)和IgG1(A9,B6)。腹水效价为10^-8~10^-5。相对亲和力分别为1.25ug/ml(F10),1.30μtg/ml(D6),1.20μg/ml(C12),1.0μg/ml(As),0.07μg/ml(A9),0.001μg/ml(B6)。F10,D6,C12,和A8能识别相同或相近的抗原表位,A9和B6识别不同的抗原位点。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6株MeAb与11种鼠源性病毒抗原脑膜炎病毒(LCM);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鼠痘病毒(Ect.);鼠肝炎病毒(MHV);仙台病毒(Sendai);呼肠孤癌病毒(Reo3);鼠肺炎病毒(PVM);细小病毒(MVM);鼠腺病毒(MAd);多瘤病毒(Polyoma);脑脊髓炎病毒(GDVII)均无反应。将MuLv MeAb标记荧光素应用于实际检测,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应用于普通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I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老年病人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1.0、1.2、1.5μg/ml)。结果:镇痛效果A组较差(P〈0.05),B、C组相当;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1.2μg/ml舒芬太尼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腹部手术的PCIA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方法选择90例胃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0.5μg/kg雷米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B组:1μg/kg雷米芬太尼加1.5mg/kg丙泊酚;C组:单纯静注2.5mg/kg丙泊酚,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结果3组间丙泊酚用药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安全离院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A、B组患者术中均无体动反应,而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组患者术中MAP、HR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P〈0.01)。3组间呼吸均明显抑制,其中A、B组多于C组(P〈0.01),术者满意度A、B组好于C组(P〈0.05)。患者满意度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适量的雷米芬太尼(0.1μg/kg)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静脉麻醉药的总用药量,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与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一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组(B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C组)三组,每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5mg/kg静注;B组先给予1μg/kg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1.5mg/kg;C组先给予0.75μg/kg瑞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1.5mg/kg,注药完毕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有影响手术操作的肢动静脉给予0.5mg/kg的丙泊酚。结果:B组、C组与A组相比,镇痛更满意,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更短(P〈0.01)结论: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3年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68例作为A组,随机抽取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术患者290例作为B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f50±9)分钟和(49±11)分钟,t=I.17;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60)ml和(195±70)ml,t-=0.90;平均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下降分别为(5.2±5)g/L和(5.1±48)g/L,r-=0.24;平均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6±9小时和(15±9)小时,t=1.31;平均产后病率分别为(0.50%±0.29%)和(0.49%±0.31%),t=0.39;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5±1.6天和(4.3±1.9)天,t=1.3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避免再次手术.节约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孕周、不同碘营养状况下孕妇尿碘,分析孕妇碘营养状况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1997年7月-200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及分娩的孕产妇的尿标本18,528例次,检测她们的尿碘值。分组:A组为未补充“金典”组,B组为补充“金典”组;孕早期为1组,孕中期为2组,孕晚期为3组。结果(1)本实验资料尿碘中位数为231μg/L,孕产妇尿碘值〈50μg/L、〈100μg/L、〈200μg/L的发生率分别为2.4%、13.9%及43.4%;(2)孕早、中、晚期未补充“金典”组尿碘值分别为162μg/L、193μg/L、260μg/L。均低于同期补充“金典”组(377μg/L、286μg/L、382μg/L),其差异有显着性(P=0.000);(3)随着孕周的增加,未补充“金典”组尿碘值依次升高,其差异有显着性(P=0.000)。结论 (1)在我院就诊分娩的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碘营养缺乏状况;(2)尿碘值代表了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应检测尿碘以指导补碘。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素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格雷夫斯病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es)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用甲状腺素减少复发的效果。方法:对新确立诊断的60例Graves病患者,在他巴唑治疗0.5年后,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小剂量他巴唑加左旋甲状腺素(L-T4)50μg/d;B组:单纯小剂量他巴唑治疗;C组:同A组。治疗24个月后,A组停他巴唑,单用L-T4 50μg/d;B组继续以他巴唑维持量,C组他巴唑维持量加L-T4 50μg/d,半年后停药随访。结果A、C组TSAb;B组继续以他巴唑维持量,C组他巴唑维持量加L-T450μg/d,半年后停药随访。结果A、C组TSAb滴度较B组低,但3组停药1年内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别为4/20,20%、5.20,25%和4/20,20%,结论他巴唑加用甲状腺素以及延长甲腺素的治疗,较单用巴唑治疗Graves病并不能更好地降低复发率,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尚不足Graves病复发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作用,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术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首次静推异丙酚1.5mg/kg 芬太尼1μg/kg;B组:首次静推异丙酚2mg/kg 芬太尼1μg/kg;C组:首次静推异丙酚2mg/kg。术中根据镇痛效果,追加异丙酚用量,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A、B组小于C组,意识恢复时间A、B组小于C组,异丙酚用量A、B组少于C组,术中出现疼痛反应B组少于A、C组,用药后SpO2、RR均下降。结论异丙酚2mg/kg与芬太尼1μg/kg配伍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小,麻醉效果佳,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方法:①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80只)。②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2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2.5μg/100μL及5.0μg/μ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1次,共7d)及对照组(D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7d;E组10只,空白对照组)。③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结果:A组Ⅰ型胶原由紧密排列,变成较稀疏,提示含量减少;B组Ⅲ型胶原在血管旁及Ⅰ型胶原间分布减少;C组Ⅰ、Ⅲ型胶原均减少;D组和E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可使胶原的排列分布稀疏,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小鼠高碘甲状腺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小鼠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方法:实验分4个组。对照组(A),小鼠饮水含碘量为10.8μg/L,实验组(B、C和D)小鼠饮水含碘量分别为5000μg/L、10000μg/L、20000μg/L。实验时间为150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甲状腺组织碘含量、甲状腺过氧化酶(TPO)活性及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浓度的改变。结果:实验各组甲状腺组碘含量、血清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摄入碘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各级TPO活性、C组和D组血清FT3水平明显低于照组。实验各组甲状腺呈典型的胶质性甲状腺肿。高碘对小鼠甲状腺形态与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高碘甲状腺肿是由于滤泡扩张,过多胶质堆积在滤胞腔内所致。并非TSH升高导致甲状腺滤泡增生的结果,高碘对甲状腺有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曲马多复合布比卡因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3组。A组:0.125%布比卡因;B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5g/L);C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5g/L)+咪唑安定(0.15g/L)。PCEA参数设置:负荷剂量6ml,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剂量2ml/h。术后记录4,8,12,24,36h,PCEA按压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副反应及HR,BP,RR,SpO2。结果:A,B组PCEA泵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C组联合用药行PCEA泵镇痛效果优于A,B组,镇痛作用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应用于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及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0~60岁之间,体重46~85kg,排除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气管插管困难者除外。诱导:咪唑安定40μg/kg瑞芬太尼(A组1μg/kg、B组1.5μg/kg、C组2μg/kg),万可松80μg/kg,异丙酚1mg/kg,顺序静脉注射(诱导药的静脉推注控制在2min以内)。1~2min后气管时是否有呛咳,GEEagle4000监测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μ02)。观测各数据的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1~5min。结果一般情况均无差异。三组均无肌肉强直发生。插管时呛咳的发生情况A组18例明显多于后两组(13组2例和C组没有)(P<0.01)血流动力学改变:三组比较,A组插管时、插管后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反应强烈。C组诱导后的循环抑制太强,插管后尚平稳。B组全程较平稳。结论瑞芬太尼与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气管内插管是可行的,瑞芬太尼1.5μg/kg是较为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6.
测定25例正常孕妇,22例中度或重度妊高征病人的血浆蛋白C活性(Pc:C)和蛋白e抗原(Pc:Ag)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的水平,以20例非孕妇作对照。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血浆Pc:C为1570%±38.1%,Pc:Ag为7.22±2.3μg/L;妇高征病人Pc:C为193.5%±66%,Pc:Ag为6.96±2.27μg/L;两组呈同步升高(P>0.05),与非孕组(Pc:c为100.9%±25.3%,Pc:Ag为4.66±1.6μg/L)比较,差异显著(P<0.001).t-PA:Ag妇高征组为15.6±11.08μg/L,正常孕妇为8±5.8μg/L,与非孕组(2.02±1.013μg/L)比较,差异显著(P<0.001).表明在妊娠后期,特别是妇高征时,孕妇的抗凝与纤溶系统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偏差,并建立新旧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方法,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方法:用两种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同时测定667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根据酶法测定值,将其分为5个水平组,统计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结果: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值在各水平组的平均值分别为:A:64.0μmol/L,92.7μmol/L;B:182.5μmol/L,201.9μmol/L;C:378.4μmol/L,384.6μmol/L;D:561.2μmol/L,549.4μmol/L;E:1077.7μmol/L,1025.7μmol/L。两种方法相关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87,0.950,0.983,0.994。结论:血清肌酐水平较低时,酶法测定值较与苦味酸法测定值低;在血清肌酐水平为471μmo]/L以上时,酶法因方法学优于苦味酸法,而使测定值能够达到真实水平;若已知酶法测定值,临床医生可通过以下公式y(苦味酸法):0.9186x(酶法)+34.385,得出苦味酸法测定值。反之,则可通过公式y(酶法)=1.0872x(苦味酸法)-37.065,得出酶法测定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吗啡用于硬膜外腔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5μg/kg;B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0μg/kg;C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μg/kg。观察三组病人的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术后镇痛持续时间:A组最短,B、C二组相似;A与B、C二组相比有差异(P<0.01)。副作用:A、B二组相似(P>0.05);C组副作用明显大于A、B二组(P<0.01)。结论:10μg/kg吗啡运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9.
女性吸毒者Th1/Th2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女性吸食海洛因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吸食海洛因对女性免疫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取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h1/Th2细胞因子,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结果:吸毒组30例患者Th1细胞因子(IL-2:1.45±0.48μg/L,TNF-α:0.37±0.14μg/L,INF-γ:2.99±0.55μg/L)和Th2细胞因子(IL-4:23.68±11.22μg/L,IL-10:12.11±5.13μg/L)低于32例健康组Th1细胞因子(IL-2:4.09±0.79μg/L,TNF-β]:0.91±0.35μg/L,INF-γ:5.69±0.91μg/L)、Th2细胞因子(IL-4:54.24士17.21μg/L,IL-10:22.34±7.26μg/L)水平(P〈0.01);吸毒组患者血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吸毒组E2:38.71±18.18ng/L。P:0.79±0.53μg/L;健康组分别为79.98±34.42ng/L和2.10±0.86μg/L)(P〈0.01)。结论:海洛因的摄入可导致青年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和免疫水平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预防胃癌的非COX依赖性途径。【方法】8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A组动物(5只)自由饮用蒸馏水不作特殊处理;B组动物(16只)饮用含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100μg/mL的蒸馏水;C组(16只)、D组(17只)、E组(16只)、F组(16只)动物除饮用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外,C组动物还灌喂吲哚美辛3mg/kg,1次/d,D组、E组、F组动物分别灌喂塞来昔布5mg/kg、10mg/kg和20mg/kg。1次/d。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内处死动物观察腺胃肿瘤的发生率。用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胃肿瘤组织Bax、Bcl-2、Fas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A、B、C、D、E、F组动物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0/5)、75%(12/16)、68.8%(11/16)、70.6%(12/17)、18.8%(3/16)和31.3%(5/16)(P=0.002)。与B组相比,C、D、E和F组胃癌组织Bax、Bcl-2、Fas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防胃癌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基因Bcl-2、Bax、Fas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