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强  施孝勤 《医学信息》2006,19(12):2185-2186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手术并发症及老人的身心改变。结果 术后视力≥0.3者42眼(75%),0.05-0.25者9眼(16%),总脱盲率(91.1%)。结论 在精心准备下,对高龄患者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张洪权 《医学信息》2010,23(3):680-68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有限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行球周麻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0倒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全部脱盲。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58眼(72.5%),0.2-04者16眼(20.0%),0.1者6眼(7.5%)。结论在基层医院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经济、有效、安全,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 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I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以前大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本低,手术时间短且具有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1],但对病人的术前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本院完成530例580只眼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30例(580只眼),其中男230只眼,女350只眼。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10.2)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4,光定位正常。核确度采用LocoⅡ标准,Ⅱ级核160只,Ⅲ级核325只,Ⅳ级核95只。1.2手术方…  相似文献   

5.
黄立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84-28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6.
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早期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角膜水肿与人工晶状体的关联性。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7家医院对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早期安全性调查。共调查了452眼,术后角膜水肿14只眼,角膜水肿发生率为3.10%。不同的医院和黏弹剂是角膜水肿或混浊的危险因素,国产医用透明质酸钠风险高。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包括人工晶状体本身引起的不良事件、手术操作技术导致的并发症、手术本身并发症。而手术操作技术导致的并发症、手术本身的并发症不纳入人工晶状体不良事件范畴。在角膜水肿的并发症中,手术操作技术、黏弹剂是角膜水肿或混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28例31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该切口避开了原有滤过区,不涉及前房角、不影响房水循环,且有便于操作、无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及对虹膜刺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同时血糖在8.3-15.7mmol/L之间的25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和可能的并发症。结果术后4周视力≥0.3者19眼,其中≥0.5的14眼,低于0.1者4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正规治疗仍血糖高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正常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昌体植入术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昌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6 ̄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较前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术中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及仔细选择病例对手术成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晓玲 《医学信息》2006,19(4):660-66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瞳孔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5例57眼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的虹膜及瞳孔变化的并发症占3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引起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术中瞳孔缩小,器械反复进入前房过多刺激损伤虹膜,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襻未植入囊袋内,术后虹膜炎等。  相似文献   

11.
高垒  蒋宝霖 《解剖与临床》2005,10(4):315-316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起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实施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手术210例和超声乳化手术161例,同期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371例,比较术后视力、术后散光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和3个月,患者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和散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在术后1周均消退。结论: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超声乳化方法更易掌握。与超声乳化相比,远期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历悌,王俐平,刘玉莲,李白梅邵阳市中心医院自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具有使患者视力改善满意、符合生理要求、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的优点;解决了单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需戴镜矫正视力及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方角膜缘后直切口,进入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后,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眼(66.02%),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0眼(87.3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 (45/55)、89.09% (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不同切口方位对散光的影响,从机制上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方法白内障6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选择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轴向切口方位,对照组选择于水平子午线轴向切口方位。结果术前两组之间散光较均衡,两组间散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散光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散光均随时间推移而减小。术后1个月,治疗组散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散光仍高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轴位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顺规为83.3%,术后1个月顺规为66.7%;对照组术后第3天顺规为86.7%,术后1个月顺规为73.3%。术后3 d与1个月,两组差别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众多,选择切口方位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轴向能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 10月至2023年2月10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前节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 m,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观察组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改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眼前节参数,提升角膜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散光程度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和使用.我院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152例(共160眼)患者进行了非超乳小切口手术,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