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沛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77-1078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定的治疗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传统治疗组)4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颅内压平均为(20.1±2.5)mmHg、术后5天颅内压平均为(18.2±2.2)mmHg、术后7天颅内压平均为(15.9±2.3)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半年恢复良好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具有并发症少、患者存活率高、颅内压降低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病历回顾及随访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一12个月,按GOS分级,1分23例,2分14例,3分3例,4分7例,5分33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办法,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认为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有效方法,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具有皮瓣设计更合理,减少了外减压的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75例重型颅脑损伤( SCCI)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改良组,37例)及标准切口大骨瓣减压术(标准组,38例)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改良组良好,轻残率较标准组提高,重残率下降,治疗更个体化,而且同样能达到充分显露病灶和有效减压的目的,建议基层医院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50例行常规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常规骨瓣组,将2014—2018年收治的50例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大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生活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患者预后。结果常规骨瓣组和大骨瓣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的脑梗死、切口疝、癫痫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大骨瓣组恢复较好患者比例高于常规骨瓣组,死亡患者比例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占位性损伤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历,筛查第一次手术清除脑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等占位性损伤术后保留骨瓣但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析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原因。结果 41例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其中术后局部脑水肿和进展性出血34例,术区新发血肿6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结论有占位效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有14.4%的患者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对大多数没有术中脑膨出的患者保留骨瓣是安全的,但对于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伤后早期低血压和初始颅内压35mm Hg的患者可能需要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8.
大骨瓣减压术被认为是一种降低颅内压效果确切、易于开展的方法,在基层医院中被广泛应用到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但去除大骨瓣后也会造成某些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本科2008年8月- 2010年8月共有42例老年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死率高达42%-70%[1].急诊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由江基尧等[2]最先引进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又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近年来已经在国内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并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总结.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在伤后38~ 80 d,术后并发分流管腹腔端阻塞2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36例(80%);脑室不同程度缩小34例(76%).出院时GOS评定:良好8例,中残19例,重残13例,长期昏迷5例,其中恢复较好(良好/中残)27例(60%),较术前有明显提高(x2 =23.47,P<0.01). 结论 早期、同时行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伴脑积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7例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35例(21.0%)减压术后6个月内死亡.78例(46.7%)发生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39例(23.4%)出现≥2种并发症.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最高(26.9%),其次是硬膜下积液(25.1%).入院GCS评分低和年龄高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最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为脑膨出和硬膜下积液.术者应考虑GCS评分和年龄等危险因素,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改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均予术中颅内压监测,动态记录术前、术中的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其中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急性脑膨出。全部病例中,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 Hg患者共8例(14.3%);而7例(87.5%)发生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均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 Hg。随访6个月,GOS评分不良者占41.4%;而发生术中并发症的患者评分不良者比例高达85.7%(6/7),且3例死亡均来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相关,术中监测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幅度,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诊治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监护、去大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治疗、高渗盐溶液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有争议的若干问题进展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晞  刘科  许毅  肖虹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7-110
目的 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的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治疗经验和疗效,探讨提高其手术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10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经验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抢救成功率,手术中加用人...  相似文献   

16.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6例重型TBI患者中:65例(19.34%)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3周~6个月之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TBI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年龄(OR=1.070,P=0.020)、去骨瓣(OR=5.530,P=0.032)、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42.512,P=0.001)、硬脑膜缝合(OR=30.276,P=0.035)、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2.993,P=0.000)。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敞开和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膜缝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可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等7个指标与动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合并伤等三个指标与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可能为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可能为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是颅脑创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D-二聚体含量及合并伤是颅脑创伤继发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大脑浅静脉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微创穿刺钻颅,导管连接换能器,连续监测颅内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后置管,监测心率、血压;于颈静脉置管,以备采血之用。此后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ICP)与脑灌注压(CCP)、脑组织氧摄取率及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CP、CCP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组织氧摄取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DL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6 d观察组V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但对于脑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及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