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报告我院收治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儿童地震伤员的受伤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平均8.4岁,四肢躯干骨折40例次,胸、腹、头颅损伤14例次,软组织损伤18例次,休克3例。根据ISS评分,轻伤(〈16分)42例(75.0%),重伤(16~24分)14例(25.0%)。四肢及骨盆骨折全部愈合,18例皮肤软组织损伤经清创术,16例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愈合。9个肢体截肢后,3—6个月安装假肢并开始下地活动,56例全部治愈。结论:儿童地震伤员的治疗以功能重建、简单有效、创伤小为原则,心理疏导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地震骨伤的伤情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收入德阳二院的伤者986例(男性601例,女性385例),分析其骨伤特点.结果 986例入院伤者中获得完整检诊资料的骨伤患者974例,其中合并骨折的多发伤563例(占57.8%),挤压综合征47例(占4.85%),软组织损伤363例(占37.3%),四肢骨折389例(占39.9%),脊柱骨折244例(占25.1%),骨盆骨折102例(占10.4%),其他部位骨折195例(占20.0%).结论 本次地震伤中,以骨伤患者最多,且以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为主.但一线救援处理措施存在不足,需加强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相关理论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2010年4月16日我科收治28例玉树地震伤员的护理,总结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护理,应对大批量的不同民族地震伤员,我们采用的交流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护理经验总结,尽量尊重患者的民族生活习惯,同时避免增加感染的因素,合理使用志愿者,多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使患者达到身心的护理,早日康复.结果 28例患者全部顺利出院,其中1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安装滤网并进行溶栓治疗得到康复,顺利出院,有1例患者截肢,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安排、有效的护理加上刻苦的钻研,是可以让不同文化的护理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14日7: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伤病员在当地进行紧急处理后,于2010年4月17日零时由飞机后送34例到我院救治。尽管任务紧急,救治准备时间短,但是医院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采取“四个集中”,即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病员、集中救治,经过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治疗,全部达到治愈或临床出院标准。现将该批地震伤员的救治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69例骨科伤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四肢和脊柱骨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8年5月17日~2008年6月25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伤员69例,其中肋骨骨折9例,锁骨骨折5例,四肢骨折58例,骨盆骨折7例,颈椎骨折i例,胸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11例,截肢术后5例,采用分类检伤,损害控制,分次手术等方法积极救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无死亡、无院内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地震后送伤员,病情复杂,伤口污染程度高,应分类检伤,采用损害控制,后期专科手术的救治。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63例玉树地震伤员中5例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探讨地震伤员早期的院内应急方案和措施。方法:对我院从地震后至4月30日止收入院的263例玉树大地震伤员中的5例危重症伤员及死亡者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死亡伤者中院前死亡2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例,其中挤压综合征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震后前三周的医疗救援力度,加强伤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可有效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4·20”芦山地震收治的脊柱骨折伤员伤情及临床特点,总结救治经验,为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脊柱骨折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群分布、致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多发伤及诊治情况的有关数据. 结果 本次收治的地震伤员中,中青年(17~ 50岁)共50例,占收治脊柱骨折伤员比例为79%,其中男伤员(33例,52%)多于女伤员(17例,27%).高处坠落伤(32例,51%)及摔伤(16例,25%)为主要致伤原因.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椎(T11~L2,41例,65%),主要骨折类型为爆裂骨折(26例,41%)和压缩骨折(16例,25%).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8例,E级44例.脊柱骨折手术治疗36例.随访(34.0 ±2.6)d,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1例,C级6例,D级5例,E级49例. 结论 与汶川地震伤员比较,芦山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伤情特点是男性中青年多、以高处坠落伤为主、累及胸腰椎和爆裂骨折多、神经损伤较轻、多发伤较少,通过积极治疗,可早期有效地完成对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抢救,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多发伤伤情评定和骨折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发伤包括两种情况:一为多系统损伤,含意明确;另一为多发骨关节损伤,迄今无统一诊断标准,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24个部位法”[1,2],筛选病例215例对多发伤及其治疗方针进行讨论[2,3],对近年来逐步趋向于早期骨折内固定的观点,进行再评价。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院内救治成批后送地震伤3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23日,我院成批接收从四川地震灾区空运来的地震伤员36例。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4-78岁,平均43.8岁。多为复合伤,其中四肢骨折22例,脊柱损伤4例,挤压综合征2例,截肢术后残端感染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群体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31日我院收治的454例地震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伤员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7例,胸腔闭式引流71例,急诊手术213例,死亡37例,死亡率8.1%。其中失血性或(和)创伤性休克29例,特重型颅脑伤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地震群体多发伤的特点是:伤员多而集中,伤情重而复杂,需要全体动员,统一组织,诊治小组迅速初诊、分流,重点抢救,注意多发伤的抢救处理重点和先后顺序,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止漏诊和误诊,才能最大程度的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时空特点及救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的时空特点、临床特点,探讨救治时机、治疗方式选择. 方法 对我科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伤员诊治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收治地震颅脑伤伤员92例,全部来源于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震后早期12 h内收治76例.开展手术10例,死亡3例. 结论 在汶川大批地震伤员早期颅脑外伤所占比例大,病情变化快.就诊伤员均来源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入院后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对提高地震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4.
参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总结地震胸外伤救治的经验。强调了大规模群体伤分类救治、分级救治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各级医院收治伤员差异(伤员到达各级医院时间、伤员获救后出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原因、胸外伤救治内容),胸部损伤的现场急救内容,地震胸外伤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全球共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40余起,在中国就发生10起,造成60万人罹难,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其中重伤员1万余名,伤情以外伤为主,骨折伤占74%.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共有269S人死亡,270人失踪,1.1万余人受伤,其中重伤员3100多名,骨折伤占58.4%.两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军队卫勤依法行动,迅即反应,尽遣精锐,高效指挥,科学组织,全面参与医学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中,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累计收治伤员6.9万人次,实施手术2.2万例.在玉树地震中,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实施手术1635例,创造了救治高原寒区批量地震伤员和高原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中国军队卫勤卓有成效的现场救治,使得两次地震在一周内救治伤病员的数量都达到了总数的60%,收治转运后送伤病员数占总数的80%,有效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队卫勤在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一是必须创新医学救援理论;二是必须搞好军地组织协同;三是必须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四是必须加强配套手段建设;五是必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军队医院接收青海玉树726例地震伤病员救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军队医院接收青海玉树地震后送伤病员的救治措施与经验。方法将4月15日~24日军队医院收治的地震伤病员726例作一总结分析。结果 726例地震伤病员中,地震伤598例,其中复合伤4例,多发伤43例,多部位伤100例,胸腹联合伤1例,单部位伤450例。开放伤44例,闭合伤554例。开放伤合并感染10例(22.7%),气性坏疽1例(2.3%)。手术治疗157例,择期手术116例;非手术325例。急性高原病100例,其中急性高原反应67例,急性肺水肿31例,脑水肿2例。其他疾病28例。726例地震伤病员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进一步规范伤病的诊断、创伤评分(AIS-ISS)及临床资料的完整性,强调分级救治、早期专科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救治,能显著提高危重症伤员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伤残率。执行特殊环境下的工作任务,必须要有特殊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本组中椎管贯通伤3例,椎管盲管伤5例,椎管切线伤3例,椎体伤1例。12例均合并胸、腹腔脏器的损伤。治疗包括早期伤道清创术,正确处理多发伤,及时的脊髓减压、内固定等。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椎管矢状径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的ASIA分级标准,术后11例分别提高了1~3级,1例A级无变化。术后无1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再移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认识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征,掌握正确的早期处理原则,摘除椎管内异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地震伤的特点和救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地震伤的特点以及现场救治的三项原则:先救后找、先多后少、先易后难;科学搬运;救命第一,保存器官肢体第二,维护功能第三.治疗上实施"坚持一个中心、确保二个重点、落实三个环节"的策略,即坚持以解除和处理好危及生命的原发伤为中心,确保微循环的改善和休克的纠正,确保合理的氧供;三个环节就是各脏器功能的全面监测和支持,警惕和积极处理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感染的预防.同时介绍了特殊感染气性坏疽和破伤风的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80例患者手术后切口Ⅰ/甲,CR片骨折对位对线好,无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膝关节无僵硬、肢体肌肉无萎缩,功能康复明显提前。结论对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取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是必须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