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对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要点体会如下。1认真核对血液标本,了解患者的病史(1)认真核对血液标本是保证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准确无误的前提。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由医护人员和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绝对不允许患者家属送血样。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本必须是输血前3 d之内的。安全输血的关键是准确无误地采集患者的血液,并作好标记进行输血前检查[1]。(2)输血申请单必须详细填写,方便输血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护理管理》2020,(4):495-495
输血医嘱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了输血患者身份识别的闭环管理和输血环节的可追溯性,保障患者安全,执行输血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此功能基于信息化的条码管理,身份核对采用扫描二维码或条码的方式。输血医嘱管理系统包括医生开具配血医嘱、填写并打印输血申请单及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护士确认生成医嘱、为患者采集血样,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血库,血库工作人员配血,医生填写取血单并提交输血医嘱,护士取血及复核,两名护士共同到患者床旁输血,输血巡视和结束记录、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判断输血是否成功救治患者的标准,也是现代输血的本质特征.安全性是前提,有效性是目的,缺一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输血.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规定患者在输血前必须常规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三项试验,三项试验对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是输血前试验的"三道保险"是临床有效输血的保障[2].输血前试验是安全有效输血的前提,对输血前检测的血液标本的严格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性措施之一[3].我国多部规范性文件对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等有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规范血液标本造成输血前交叉配血困难,引起的输血反应依然存在,延误患者救治、甚至造成死亡,输血引起众多医疗纠纷,影响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血除自体输血外,异体输血均存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有效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国家采取无偿献血政策,筛选健康的献血者,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倡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要求采供血机构对血液制品在采集后至发放前和医疗机构对患者在实施输血治疗前,须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血清标志物检测[1],以极大程度降低临床经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风险,有效避免经输血感染病毒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王梁平  周春兰 《护理学报》2009,16(20):24-26
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实施输血,提高输血疗效,保障输血安全。输血技术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目前,与临床输血发展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流程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通过40545例次配血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和血液输注护理,依照相关文献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分析总结出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补充和完善了《护理学基础》输血操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2012年正式实施的卫生部部长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人病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明确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管理办法》,做好医院的临床输血评价工作,我们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血液制品输注指南》以及长期的临床输血实践与管理经验[3-5],制订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证作评价;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24 h多次输血,按1次计算)后24 ~48 h须对患者临床输血有效性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依靠血库工作人员与临床医生、护士相互沟通、协作,保证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临床用血的6个环节,即:输血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发血和输血。笔者对本院2008-01/2008-12临床输血风险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本院血库2008-01/2008-12收到的临床用血申请单、样本接收登记本、患者签订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交叉配血登记本、血液及制品出入库登记本、  相似文献   

10.
总结输血安全护理单的临床应用体会,强调对输血前标本的采集、取血、输血前、中、后双人核对、双人签名制度和输注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等输血技术操作程序进行规范,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以安全输血、避免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略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家卫生部已明确要求县(市)级以上医院要成立输血科,对临床输血加强管理。2000年卫生部专门颁发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送检、交叉配血、血液人库和贮存、发血及输血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国内传染病发生率的增加,输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要求医护人员更新输血观念。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要遵循规范、安全、高效三原则,要切实落实国家及军队有关血液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更新医护人员的用血观念;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将输血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用血和输血新业务新技术。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参阅大量文献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关于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62-1663
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涉及血液的保存和运输、血样的采集和管理、血液的交配和发放、血液的输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各个方面都有规范和标准,书面记录繁杂、费时、易出错,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是现代输血科发展的方向,而开发一套集备血、输血、检验、计费、审核、查询、统计、质量管理等输  相似文献   

13.
输血是临床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的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是1个关键的环节.临床在配血过程中,发现一患者抗体筛查实验阳性,因怀疑其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送本中心血站交叉配血,我们运用毛细管离心法对本患者血型进行定型,筛查不规则抗体,最后交叉配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邓丽丽  刘雪君 《全科护理》2011,(10):869-870
总结输血安全护理单的临床应用体会,强调对输血前标本的采集、取血、输血前、中、后双人核对、双人签名制度和输注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等输血技术操作程序进行规范,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以安全输血、避免误差。  相似文献   

15.
<正>输血前试验是临床避免输血反应的最后一道实验室关口,关乎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1]。完整的输血前血型相关检测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等,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对本院住院患者输血前血型鉴定时,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BO血型变异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籍贯甘肃,2003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9年在北京德辉医院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落实卫生部2006—04—29颁布实施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血液质量,输血安全,我们应用安全式采样血袋代替普通血袋进行血液采集及留样200份,无1例血液污染及留错血样事件发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目的 在输血前检查中交叉配血是很重要的项目,但在作者的第三护理大学医院里已省去了交叉配血。作者介绍了其采用的方法:如果抗体筛选是阴性的,则由两名技术人员检测同一患者血样的ABO血型,在未与患者进行血清学或电子交叉配型的情况下发给患者的血液。原料和方法 为了确定不进行血清学交叉配型可能影响患者安全,在65,628例进行了输血前检查的血样中,作者对从收到血样至发放血液期间的常见错误进行了研究。全部血样标签都视为不合格。结果 发现有1,082(1.64%)个血样贴错标签。两名技术人员的ABO血型鉴定不一致达0.43%。在血液发放前这些错误已被发现。未发现血袋标签错误或发血错误。结论:如果使用这种发现错误的方法,红细胞抗体阴性的患者不进行交叉配型是安全的。这种快速发放血液可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5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预储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采集血液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探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预储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血常规指标均有下降,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Hb>110 g/L、Hct>30%、PLT>150×109/L),因此不会造成组织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开展预储式自体输血首先可以部分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同时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该文探讨输血科开展此项工作时应配置的人员及相应规范化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临床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曾多次应用盐水法交叉配血输血。近日因贫血住院治疗,前二次输血未出现输血反应,第三次输血后出现寒颤、腰痛、血尿等临床症状。因需要再次输血,故送我室进行交叉配血。与同型相配,主侧出现凝集现象,同时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筛选,结果阳性。遂对患者血样进行进一步检验分析。1·2血型血清学检查1·2.1红细胞血型患者为B,CCDee,交叉配血不合供者血型分别为B,ccDEe、B,CcDEE、B,CCDEe。1·2.2患者血清抗体筛选选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谱细胞与患者血清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