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Bertelli等[1]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和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发现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的血供有主要作用。Masquelet[2]介绍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轴为蒂的岛状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M asque let等[1]于1992年首次提出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概念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2~3]。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足及踝关节损伤皮肤缺损1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1年Bertelli等通过对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的研究,提出了皮神经皮瓣的概念;1992年Masqudet等提出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的概念;此后,不同供区来源的神经皮瓣不断出现,并愈来愈受到重视。自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笔者对18例足踝部及小腿下1/3处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国内外都有报道[1,2],我院于1997年开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取得较好疗效。1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约83%[3]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结合而成,17%由其中的一支形成。两神经的汇合部位多位于小腿中(43%)、下(40%)部,偶也可在胭窝或踝部。吻合型腓肠神经从合成处开始到外踝最高点的长度平均为13cm。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上段小隐静脉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体表投影是外踝、跟腱连线中点与胭窝中点的连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直径为0.6~…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对小腿、踝周、足部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21例进行修复,其中4例修复前足背顺行皮瓣5例,逆行皮瓣16例。同时观察和测量腓肠神经的走行及合成以及腓动脉穿支的发出部位。结果21例皮瓣全部存活。腓肠神经(18例)吻合型12例,单干型4例,双干型2例,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吻合点在踝上11~14cm者12例,其吻合点越低者,腓肠神经越短。腓动脉穿支18例其中15例在踝上4~7cm范围内,另3例最高分支点分别位于踝上10、11、11.5c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切取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踝周、足部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修复足跟时必须吻合神经。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报道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对18例足、踝、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修复面积最大为28 cm×10 cm,最小为12 cm×8 cm,修复创面最远达足背跖趾关节背侧。切取皮瓣后,在皮瓣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创面周围找到的一条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 结果 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起水泡等静脉危象的表现,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2年,平均 9 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分辨觉 1~2 cm,无溃疡,色泽好,功能好。 结论 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胫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皮瓣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创面周围找到的一条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的方法修复,更有利于皮瓣成活,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裸露及继发感染,临床修复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可重建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吻合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下段骨外露、踝周瘢痕、溃疡共 12例。皮瓣切取面积 8cm× 6cm~ 15cm× 10cm。 结果 全部皮瓣成活良好 ,切口Ⅰ期愈合 ,术后经 1~ 3年随访 ,皮瓣外观良好 ,恢复了触、温、痛觉 ,两点辨别觉为 3 5mm左右 ,行走和体力劳动时皮肤无磨损。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便安全、吻合了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 ,静脉血回流通畅、感觉功能恢复快 ,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及移植特点,比较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11例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其中3例术中结扎小隐静脉。皮瓣均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结果 11例皮瓣均成活,5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皮下组织液化。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是治疗儿童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结扎小隐静脉对皮瓣成活无明显影响。切取皮瓣上界不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处,两侧不超过侧中线;皮瓣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及细致的显微外科操作,均是保证皮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目的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0cm×10cm~23cm×8cm,穿支血管蒂长1.6~3.0cm.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15例完全成活,无一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感觉。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 998 - 2 0 0 0年 6月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7~ 30岁 ,平均 2 5 2岁。交通事故致足背皮肤缺损 5例 ,外伤足背皮肤感染 1例 ,足跟软组织缺损 2例。创面范围 5cm× 6cm~7cm× 1 0cm ,病程 2个月~ 1年。1 2 手术方法 以腓肠神经行程为轴心设计皮瓣。皮瓣上缘为小腿后侧中上 1 / 3交界处。旋转点在外踝上 2~ 7cm处。先在皮瓣近端向近侧作 2 0cm纵切口 ,显露腓肠神经 ,以其走向为轴心再作准确调整皮瓣位…  相似文献   

14.
足部创面是骨科及整形外科经常涉及的创面,因有肌腱及骨外露,须及时修复,但皮肤组织量及弹性有限,局部皮瓣的修复往往比较困难.1992年,A c Masquelet等[1]首次报道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996年,国内王和驹等[2]开展了临床应用,给此类创面的修复提供了很充裕的供区.  相似文献   

15.
16.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经验,探讨小隐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成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53例,小隐静脉未作特殊处理25例;分别于外踝水平行小隐静脉结扎23例及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5例。结果对小隐静脉未作处理的病例,术后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3例,均有较明显臃肿;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臃肿。随访6个月~1年,前者有明显色素沉着者5例,其余皮肤颜色及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解剖恒定,是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对小隐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成活及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行岛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探讨皮瓣转位的范围.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结果2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例,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跟后3/4、足背跖骨中部以近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诊或延期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31例。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1例皮瓣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损伤轻,是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处和小腱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创面最大10cm×14cm,最小5cm×7cm,其中足背部皮肤缺损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边缘出现水疱,但无坏死;术后经4~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疗效好,易于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