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1例,血管内径狭窄<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0.05)、C组(t=16.92;P<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0.05)、C组(t=12.08;P<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高血压组:选择山东省泰山疗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4&;#177;8)岁。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126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IMT[(1.06&;#177;0.05)mm]明显比正常对照组[(0.73&;#177;0.02)mm]增厚(t=57.29,P&;lt;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5.8P&;lt;0.001)。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38,-0.46,P&;lt;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紊乱引起血管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215;100%和(D2-Do)/Do&;#215;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lt;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62&;#177;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77;0.31)%】【t=2.306,P&;lt;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gt;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177;3.32)%增至(10.34&;#177;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177;3.20)%增至(5.10&;#177;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gt;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lt;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由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54例,女50例。应用B超声对所有病例肱动脉进行扫查,检测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hcCRP的浓度。结果: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高血压组【(7.06&;#177;1.02)%】低于对照组【(16.50&;#177;1.09)%】(P&;lt;0.01);Flow-MD与hsCRP呈负相关(r=-0.693,P&;lt;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hsCRP浓度增高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对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峰  林宁  陈兵  朱鹏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27-502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结构、缓冲功能、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HPIP.I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n=25)、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组,n=22)和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正常对照组,n=25)肱动脉的结构: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rachial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及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内径的比值(IMT/DD)和功能的指标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ross-sectional cornpliance,CSC)、容积扩张性(volume distensibility,VD)及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ation function,FMD),分析其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IMT,IMT/DD两个高血压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组IMT分别为(0.37&;#177;0.02)和(0.37&;#177;0.09)mm;IMT/DD分别为0.08&;#177;0.04和0.08&;#177;0.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0.05);两个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SC,VD,FMD高血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组CSC分别为(19.22&;#177;4.86)和(14.76&;#177;3.36)&;#215;10^-3mm^2/mmHg;VD分别为(1.56&;#177;0.11)和(1.33&;#177;0.12)&;#215;10^-3mm^2/mmHg;FMD分别为(10.31&;#177;0.87)%和(7.01&;#177;1.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0.05);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lt;0.01~0.05)。收缩压和FMD是与VD关系最密切的参数(F=118.91,92.21,P&;lt;0.01)。结论:高血压导致动脉缓冲功能的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加重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内皮功能特别是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的损伤对肱动脉缓冲功能的降低、大动脉弹性减低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分别为(4.21&;#177;2.24)%,(3.98&;#177;1.85)%,(2.66&;#177;2.0)%,(14.85&;#177;7.94)%,F=13.12,P&;lt;0.01,P&;lt;0.001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9.69&;#177;4.12)%]、糖尿病组[(10.01&;#177;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54&;#177;2、54)%,F=9.64,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病情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177;7和70&;#177;7,t=9.04,P&;lt;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177;6,79&;#177;8和70&;#177;7;t=11.10,6.46,P均&;lt;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4&;#177;9;t=4.64,P&;lt;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8&;#177;10;t=2.42,P&;lt;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lt;85%者的静息心率(81&;#177;9和71&;#177;10;t=5.86,P&;lt;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177;7和74&;#177;9;t=5.69,P&;lt;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lt;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35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粒/次,2次/d,)3个月后,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10.38&;#177;3.04)%和(3.50&;#177;1.28)%,t=6.826.P&;lt;0.01]。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亦明显升高[(370&;#177;247)%和(203.2&;#177;134)%,t=15.31,P&;lt;0.05]。结论: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是可逆性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对其的影响。方法:经2周导入期后,将4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27例)和卡维地洛组(21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治疗前后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lt;0.01);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前降低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P&;lt;0.05~0.01)。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10.53&;#177;8.01)%,(10.90&;#177;7.96)%]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率[(13.89&;#177;2.74)%,(14.12&;#177;2.99)%]较治疗前[(2.67&;#177;1.90)%,(2.70&;#177;1.80)%,(6.52&;#177;2.51)%,(5.98&;#177;2.49)%]均明显改善(P&;lt;0.05~0.01)。结论: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其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50例,其中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梗死组)36例及无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无梗死组)14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结果:两组相比,其FMD及年龄均有显著差异[FMD:(3.57&;#177;3.05)和(5.95&;#177;2.62)%,P&;lt;0.05;年龄:(56.53&;#177;10.41)和(62.54&;#177;8.05)岁,P&;lt;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仅陈旧性心肌梗死与FMD显著相关(r=0.34,P=0.016,0.03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显著低下,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内皮功能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吸烟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1:1配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烟及其吸烟量不同对中老年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5/2004—10在鞍山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者167人。纳入自愿参加实验的吸烟健康体检者85人为吸烟组。排除戒烟已超过2年者和确诊为肺心病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1:1配对为不吸烟组(n=85),不吸烟是指一生中从未吸烟。共配成85对,其中男67对,女18对。根据吸烟者的吸烟指数将其分为大量吸烟组(吸烟指数≥100年支,n=39)和小量吸烟组(吸烟指数&;lt;100年支,n=46)。使用HP2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同时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判断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测定3个心动周期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取其均值。每位受试者分别测定安静时肱动脉内径,之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休息10min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3.5~4.0min再次测定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分别代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吸烟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比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4.38&;#177;0.79)mm,(4.50&;#177;1.09)%,(217.8&;#177;99.6)%;(4.5l&;#177;0.83)mm,(10.51&;#177;3,17)%,(375.6&;#177;197.4)%,t=3.173~4.539,P&;lt;0.01]。大量吸烟组的各项肱动脉血管内皮指标与小量吸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gt;0.05)。结论:中老年吸烟者较不吸烟者伴有更明显的血管功能损害,但与吸烟量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冠心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老年等,但仅约50%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确立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必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民族冠心病发病中的地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收集2001-10/2002-0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10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74)与冠状动脉正常组(n=36),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Hcy水平(μmol/L)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17.40&;#177;10.95和11.78&;#177;4.56;t=3.79,P&;lt;0.05),冠状动脉狭窄组中高Hcy血症占41%,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75,P&;lt;0.01)。冠状动脉狭窄组汉族血浆Hcy水平(μmol/L)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汉族(18.40&;#177;11.86和12.36&;#177;5.17;q=3.65,P&;lt;0.05),冠状动脉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维吾尔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34.P&;gt;0.05)。结论:新疆地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比例较大,而同型半胱氨酸对新疆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在汉族人群中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陈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6-16,19
目的对比分析运动前后的踝臂指数变化,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方法于2002—03/2004—05以辽东学院教学医院丹东市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考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行肢体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后将符合诊断的144例患者分为2组,血管正常组(n=20)和狭窄组(n=22)。分组测定静息及运动后踝臂指数,对比分析静息与运动后踝臂指数与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用以判定其病变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静息踝臂指数&;gt;0.96并运动后踝臂指数&;gt;0.9的20例中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有狭窄8例,40%病变者未被发现。②静息踝臂指数&;lt;0.9并运动后踝臂指数&;lt;0.8的108例中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狭窄104例,诊断正确符合率96,3%。③静息踝臂指数&;gt;0.96并运动后踝臂指数&;lt;0.8的16例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狭窄。④静息踝臂指数狭窄符合率81.3%;运动后踝臂指数狭窄符合率93.8%。运动后踝臂指数诊断狭窄率显著高于静息踝臂指数(χ^2=5.67,P&;lt;0.05)。结论当运动后踝臂指数&;lt;0.8即有严重动脉狭窄时,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的检出符合率较高,提示无刨伤性运动后踝臂指数可有效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功能状态及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2004-03/2004-10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5例,年龄39~7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男11例,女9例)为对照组,年龄30~64)岁。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和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用Logistic回归做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2&;#177;1.42)%,(7.6&;#177;1.12)%,(15.46&;#177;1.2)%,t=2.357,P&;lt;0.05]。而两型心绞痛患者变化率基本相似(P&;gt;0.05)。②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52.18&;#177;16.55),(77.72&;#177;21.05)μmol/LP&;lt;0.05]。⑧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25.8&;#177;108.2),(225.3&;#177;103.8)μg/L,P&;lt;0.05]。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0.70&;#177;11.45)μmol/L,(322.4&;#177;110.2)μg/L,P&;lt;0.05]。⑤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OR值大于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OR值小于1;用回归模型时.偏回归系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过程中,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均可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X线透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360例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以X光透视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无。男218例,平均年龄(54.2&;#177;12.8)岁;女142例,平均年龄(58.5&;#177;1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分成3组,A组: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 192例,B组:血管内径狭窄<50% 103例(29%);C组:无明显狭窄65例。结果 68例X线透视下可见冠状动脉钙化(CAC),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26例(18%),无明显性别差异(x^2=1.02,P>0.05)。A组29.2%(56/192)、B组9.7%(10/103)、C组2%(1/65)可见钙化影,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x^2=12.38,P<0.001)。所有68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50岁以下3%(2/65)、50-59岁10%(9/89)、60-69岁22%(30/138)、70岁及以上40%(27/68)。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2=7.56,P<0.01)。AMI组28%(10/36)可见钙化影,其中8例(80%)为梗死相关血管,陈旧性心肌梗死33%(8/24)可见钙化影,其中7例(88%)为梗死相关血管,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出现血管狭窄,55%(23/42)可见钙化影,18例(78%)疑为罪犯血管,疑不稳定型心绞痛(UA)93例(36%)出现血管狭窄,27%(25/93)可见钙化影,20例(80%)疑为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死和UA患者血管钙化无明显差异(x^2=2.18,P&;gt;0.05),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与其它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x^2=6.82,P&;lt;0.01)。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关系密切,无性别差异,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与梗死相关血管及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亓鹏  敬华  李延延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04-740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О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经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177;0.62),(4.16&;#177;0.64),(3.73&;#177;0.66)g/L,均高于对照组[(2.76&;#177;0.51)g/L],并有递增趋势(t=3.71,P&;lt;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177;0.28)(1.01&;#177;0.24)g/L(1.03&;#177;0.25)g/L低于对照组[(1.23&;#177;0.26)g/L](t=2.90,P&;lt;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lt;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4.32,P&;lt;0.01);异常形态红细胞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5.29,P&;lt;0.05);载脂蛋白B/A比值&;gt;1检出率同时显高于对照组(x^2=3.78,P&;lt;0.05)。结论:血浆Fg的增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其增高程度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有关,可预示病情程度;载脂蛋白A减低,载脂蛋白B增高是血浆Fg增高的影响因素,并可能影响红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等速运动过程中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测定技术,进一步揭示等速运动状态下肌疲劳发生时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的变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以12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30%和50%随意性最大肌肉收缩力量(maximal voluntary eorltraction,MVC)的肘关节等速运动形式,对运动过程中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疲劳前后sEMG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值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离心性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向心性运动,与运动前(百分之百)比较,30%MVC组运动结束时屈曲和伸展运动力矩峰值分别降至为(72.58&;#177;7.61)%和(66.66&;#177;7.33)%,50%MVC分别为(43.16&;#177;8.05)%和(33.55&;#177;8.58)%;在运动过程中的眩二头肌和肱三头肌sEMG的中位频率呈明显下降(30%MVC:t=2.504,P&;lt;0.05和t=3.637,P&;lt;0.01;50%MVC:t=4.164.P&;lt;0.01和t=6.039,P&;lt;0.01),sEMG的sEMG积分值(intergrated EMG,IEMG)呈明显升高(30%MVC:t=2.780,P&;lt;0.05和t=3.042.P&;lt;0.05;50%MVC:t=2957,P&;lt;0.05和t=3.07,P&;lt;0.05),但运动期间IEMG变化时间明显滞后于中位频率的变化。结论:关节屈伸运动时力矩峰值变化与sEMG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目的:探讨4种维生素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家兔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在普通饲料中加人胆固醇、猪油和甲硫氨酸,维生素组饲料同模型组,每天再另外灌胃给予维生素E、C、B6和叶酸,连续8周。第8周末,取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脂(除HDL-C以外)、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升高(t=2.412,P&;lt;0.05;t=3.802—5.830,P&;lt;0,01),血清一氧化氮虽有降低,但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HDL-C/LDL-c比值明显减少(1=6.622 P&;lt;0.01)。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降低(t=2.514—2.726,P&;lt;0.05),而血清一氧化氮显著升高,HDL-C/LDL-C比值也明显增加(t=4.128~5.076,P&;lt;0.01)。结论:维生素E、C、B6和叶酸联合运用,能够降低血中多种危险因子的水平,调节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减少或阻断危险因素对内皮功能的损伤,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