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茯苓超微粉中分离出131个成分,鉴定出6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1.145%,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壬醛Nonanal 2.058%;樟脑Camphor 2.401%;2,3-二甲基萘烷2,3-dimethyl Decalin 3.819%;反橙花叔醇trans-Nerolidol 2.266%;金合欢醇Farnesol 3.322%;α-柏木醇α-Cedrol 7.936%。结论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茯苓超微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短柄南蛇藤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9种和21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960%和97.518%.短柄南蛇藤叶两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9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普通粉56.711%,超微粉56.988%).结论 该文首次对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与超微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西中医药》2015,(5):70-72
目的:研究龙脷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4.86%,主要成分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4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亚麻酸。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棕榈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4.
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杨迺嘉  赵德刚 《中成药》2006,28(9):1339-1342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金钗石斛分离出109个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26:环草石斛分离山63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8。2种石斛挥发油成分中,含有10种相同成分。结论:首次报道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丁香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丁香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丁香普通粉中分离出23个峰,从丁香超微粉中分离出27个峰.结论 报道了丁香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超微粉碎在含挥发油类中药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鸡血藤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广西、贵州鸡血藤(Cau lis spatholob i)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鸡血藤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广西鸡血藤分离出97个成分,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77%;贵州鸡血藤分离出82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75%。结论:但还有近40%的成分未鉴定出。2种不同产地鸡血藤挥发油成分中,含有27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α-红没药醇(广西22.435%,贵州15.15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花夹竹桃寄生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2.15%;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11%。结论: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茯苓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将茯苓干燥粉末进行水蒸气回流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将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及确定。结果:从茯苓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茯苓酸(3)、猪苓酸C(4)和去氢茯苓酸(5)。结论:经查阅文献可知,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斌  杨益平  叶阳 《中草药》2006,37(5):655-658
目的研究茯苓P 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 C 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茯苓菌液态发酵合成茯苓三萜的工艺条件.方法:从碳源、氮源、金属离子、辅助因子及初始pH角度对茯苓菌液态发酵合成茯苓三萜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高效发酵工艺.结果: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玉米浆粉、添加金属离子ZnSO4、MnSO4、CuSO4或FeSO4以及辅助因子2-硫代巴比妥、初始pH范围为5~6.结论: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茯苓三萜的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茯苓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条件。方法采用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菌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稳渗剂对茯苓原生质体产率及再生产生不同影响。结论Z10-2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72 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5 m o l/L的甘露醇为佳。Z10-3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56 h,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 m o l/L的甘露醇为佳。Z10-2和Z10-3原生质体均以甘露醇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 m o l/L。在该条件下Z10-2原生质体再生率为7.5×1-0 3,Z10-3为1.3×1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茯苓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指纹图谱法鉴别茯苓药材中的三萜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茯苓酸和去氢乙酰茯苓酸的含量。结果:乙酰茯苓酸在1.52~7.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90%,RSD为1.09%;去氢乙酰茯苓酸的线性范围0.35~1.75μg/ml,r=0.9991,平均回收率97.86%,RSD为1.52%。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衍生法分离茯苓三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兆金  刘浚 《中药材》2002,25(4):247-250
用重氮烷和卤代烃的化学衍生法使结构相近、难以分离的三萜羧酸酯化,不改变三萜骨架结构,分离茯苓三萜,确定其结构。此法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单,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is mainly related to body’s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lucidate the substance basis for warm nature of Poria cocos (called Fuling (FL) in Chinese). Methods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f its separated fractions on the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rat models of cold-deficiency with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called Fuzi (FZ) in Chinese), with hot nature, as reference drug. Biochemical indexes in the material me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 endocrine system, nervous system and nucleotide system were determined, then analyzed by additive,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Results The medicinal nature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amino acids fractions were attributable to plain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s, volatile oils and triterpenoids fractions were attributable to mild warm. Conclusion The nature of FL was regarded as mild warm based on the old record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fraction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volatile oils and triterpenoids might be the main substance basis for the warm nature of FL.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ubstance basis of FL was elucidated from view point of medicinal nature.  相似文献   

18.
茯苓中集落刺激因子诱生剂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黎红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7):401-403
 目的:研究茯苓中能增强机体自身产生集落刺激因子的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方法:未用真空柱层析方法、薄层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借,氢-氢相关谱、破-氢相关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茯苓具有集落刺激因子诱生作用的组分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四环三萜酸类成分,分别是猪苓酸C和茯苓酸。结论:具有集落刺激因子诱生作用的猪苓酸C为首次从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搜集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茯苓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3~150g范围之内。2)临床运用茯苓应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茯苓最佳剂量,如茯苓小剂量健脾渗湿、化痰止泻,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症、泄泻等),临床用量多为3~30 g;中剂量利水行气、宁心安神,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失眠、抑郁症、癫痫等),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等),皮肤病(如顽固性湿疹、胆碱性荨麻疹等),临床用量多为10~90 g;大剂量利水消肿、和胃止呕,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如恶性心包积液、高血压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脂症、类风湿关节炎等)临床用量多为10~150 g。3)为发挥茯苓最佳功效,临床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水渗湿常配伍泽泻、白术等;宁心安神常配伍酸枣仁、知母等。  相似文献   

20.
茯苓代料栽培操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琦  付杰  冯汉鸽  万鸣  黄鹤  王克勤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2):1739-1742
目的:指导茯苓代料栽培各个栽培关键环节,规范茯苓产地代料栽培。方法:在完成代料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各产区代料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结果:通过对茯苓代料栽培进行试验和系统的总结,形成茯苓代料栽培规范化种植技术。结论:经产区应用实践检验,该项茯苓代料栽培技术可以规范化种植,保障代料茯苓栽培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