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皮环切术的并发症(综合报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包皮环切术(下称环切术)是一普通手术,英国每年有3万以年手术例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英国医学会明确推荐:环切术仅适用于有医疗原因者。本文综述了包皮环切术的各种并发症,并讨论了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包皮环切术(下称环切术)是一普通手术,英国每年有3万以上手术例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英国医学会已明确推荐:环切术仅适用于有医疗原因者.本文综述了包皮环切术的各种并发症,并讨论了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探讨其预防方法及处理。方法应用商环对526例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行包皮环切术,对术后并发症分析处理提出预防办法。结果手术并发症:水肿387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拆环前环自行脱落3例,内板保留过多5例,误伤阴茎包皮1例,术后出血3例,去环结痂脱落后创口裂开10例,术后创口疼痛剧烈者8例,拆环后系带对合不齐愈合3例。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通过处理可以达到满意疗效,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病率高达45.3%,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1],其治疗以包皮环切手术为主.2013年首次报道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的发明是包皮环切术的一次巨大突破,它是一种“机械式切割缝合技术”,首先通过环形刀具将过长包皮组织切除,同时通过切缘植入类似订书机缝合机械原理的单排缝钉完成组...  相似文献   

5.
包皮环切术的并发症及防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本组资料的并发症以利预防和正确施术。方法:分析本组的并发症,结合文献提出防范措施。结果:1200例环切术共发生并发症36例,发生率为3%。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和水肿,也包括感染和切口部分裂开,龟头表面点状灼伤以及早期形态不良。这些并发症中,出现3例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血,经再次手术痊愈;另一例严重水肿,经保守治疗无效,长达9个月,最后经"纵切横缝"治愈。结论:术者应熟知环切术的并发症,术前应告知患者或患者(小儿)双亲正确和公正的信息,共同讨论决定手术。"纵切横缝"是处理术后严重水肿病例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器械-包皮去除环进行包皮环切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组各100例患者分别施行该手术和经典的包皮环切术,随访3~6个月,对比手术时间、手术失血,前瞻性对比术后疼痛、不适及术后失血、水肿等并发症和术后包皮形状、勃起功能。结果该术的切除范围标准,并发症少,痛苦小,患者的满意度高。结论用该器械进行包皮环切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包皮环切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包皮除去环施行成人包皮环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包皮除去环行成人包皮环切术 80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9年 9月~ 2 0 0 1年 3月间对 80例包茎或包皮过长的门诊患者 ,用包皮除去环进行手术 ,其中包茎 2 4例 ,包皮过长5 6例 ;平均年龄 2 7( 15~ 63)岁。1 2 器械介绍  韩国GM商社SDS -2包皮除去环由内环、外环和弹力线三部件组成 ,其中内环的外侧面有环形凹槽 ,可将包皮用弹力线捆绑卡在其中。成人用内环直径分 2 0、2 2、2 4、2 6、2 8、30mm六种型号。1.3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用 0 .5 %碘伏消毒 ,2 %利多卡因行阴茎根部浸润麻醉后 ,用两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三种不同术式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传统手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380例;包皮环切器治疗261例,包皮切割吻合器治疗89例.结果 各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12%、0.38%、12.35%;水肿发生率为5.26%、15.3%、7.86%;感染发生率为3.68%、4.59%、3.37%.结论 环切器组出血概率最低,水肿发生率最高,切割吻合器组出血概率较其他两组稍高,三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院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包皮环切圈行包皮环压术 32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 32 8例 ,年龄 1~ 38岁 ,平均2 0 .2岁。其中包茎 12 7例 ,包皮过长 2 0 1例。1.2 包皮环切圈 即内外径均相同的 2个圆形板圈样结构 ,分别称为底圈和垫圈 ,对应有 3个等分对称的螺孔和圆孔 ,2mm的螺钉刚能通过圆孔旋入螺孔使两圈紧密嵌合 (见图 1)。   图 1 包皮环切圈行包皮环压术(a) :包皮背侧正中剪开后将包皮绕底圈翻转 ;(b) :用输精管固定钳 (或用磨尖钳嘴的皮钳 )穿入两圈的螺 (圆 )孔 ,夹住两孔的外缘固定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A组)、包皮环扎术(B组)、传统包皮环切术(C组)对276例(每组92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术后感染、出血(血肿)、水肿、包皮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2±2.45)min、(7.24±1.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0.82)ml、(1.51±0.72)ml;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1.37±0.68)、(1.20±0.79)均低于C组(28.36±4.22)min、(9.52±3.29)ml、(3.06±0.75),(P0.05);但B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3.18±0.82)明显高于A组(1.85±0.63)、C组(1.82±0.75),(P0.05);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43%)低于B组(14.13%)(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美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D)与商环在治疗包皮/包茎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包皮过长/包茎患者1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CSD组(n=93)和商环组(n=87),比较两者治疗包皮过长/包茎安全性和疗效等方面指标.结果 DCSD组和商环组手术时间分别是(6.36±1.09)和(7.23±1.10) min,术后24h疼痛评分分别是(1.94±1.08)和(2.89±0.98)分,术后7d疼痛评分分别是(2.08±0.89)和(3.74±1.01)分,愈合时间分别是(18.44±3.58)和(21.66 ±3.65)d,术后切开裂开发生率分别是2.2%和11.5%,术后满意率分别是86.0%和73.6%,上述指标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术中失血量、术后水肿及感染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P>0.05).结论 DCSD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愈合时间短以及外观满意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脑干占位性病变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JS  Shi JX  Wang H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76-978
目的 分析脑干病变手术后并发症,探讨手术治疗脑干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38例脑干占位性病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对38例患者进行至少2次随访,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结果 38例患者中1例死亡,3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7%(37/38),病死率为2.7%(1/38).感觉障碍总发生率37%(14/38),术后好转率43%(6/14),肢体运动障碍总发生率55%(21/38),其中57%(12/21)痊愈,余者好转;中脑病变眼球运动障碍发生率7/8,5/7痊愈;桥脑病变面瘫发生率77%(10/13),40%(4/10)痊愈,余者好转.延髓病变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4/9,3个月后均恢复.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多可痊愈.结论 脑干内膨生性生长的病变手术后的并发症可以接受,对脑干内的病变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 统计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的胰肾联合移植术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将受者分为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因,评估再次手术对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3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6).56例胰腺手术成功,术后(14± 8)d完全停用胰岛素,外科并发症导致移植胰腺切除4例.15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接受透析的时间为(33±12)d,其余受者肾功能均在术后2~7 d恢复正常,带移植物功能死亡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3/6).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 (15/60).外科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切口感染、移植胰腺血管栓塞及移植胰胰腺炎,外科并发症降低了术后1年受者及移植胰腺的存活率,而对肾脏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降低了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率,是影响术后早期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谢玉宏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7,20(5):275-277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4月间行肝切除术2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例,为肝右叶肝癌病人。术中出血、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胆瘘、膈下积液与感染、胸腔积液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8%、0.92%、0.92%、1.83%、1.38%、8.26%和1.38%。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肝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8年1月本团队手术治疗的4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58例,女273例,平均年龄14.9±6.2岁.术前均行全脊柱CT平扫和全脊柱MRI,排查椎管内畸形情况;心脏彩超和腹部B超检查排除其他内脏畸形.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撑开型...  相似文献   

17.
自1982年,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理念倡导在直视下从肛提肌平面完成直肠系膜组织的分离切除,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而吻合器械等现代医疗设备的更新与进步为直肠癌外科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肿瘤病理和生物学特性理解的逐渐加深改变了直肠癌治疗的结果。手术技术操作规范无疑也应成为外科医生基础培训的重要环节。术者和助手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吻合器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且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此外,各种吻合器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处理方法,也应该被结直肠外科医生所熟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优化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自2002-12—2012-12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程、营养状况、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试验(PPD)、药物治疗方式、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病变节段、神经功能JOA评分、脓肿形成、手术入路并进行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01例术后获得随访24~108个月,平均36.5个月。10例(9.9%)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神经功能JOA评分是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SGA5%组、术前药物治疗时间4周、神经功能JOA评分0~24分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4周的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预防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于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或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Bilhaut-Cloquet术治疗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其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2006年至2009年,对15例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患儿分别采用经典和改良Bilhaut-Cloquet术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5例获得1~20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参照Kawabata评分标准:采用经典Bilhaut-Cloquet术者5例,优1例,良3例,差1例;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者10例,优6例,良3例,差1例.两组中指甲畸形明显者9例,瘢痕挛缩、增生者5例.结论 Bilhaut-Cloquet术是治疗复拇指畸形的有效治疗术式,适合于Ⅰ型对等型多拇;Ⅱ型以上的多拇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更有利于指间关节(IP)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除了重视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和侧偏畸形的矫正外,指体外观尤其是指甲的精确重建应当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Bilhaut-Cloquet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umb duplic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Methods Bilhaut-Cloquet procedure and modified Bilhaut-Cloquet procedure were carried out in 15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thumb duplication during 2006 to 2009.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up postoperatively to observe any complications and assess the results using Kawabata evaluation criterion. Results The 15 children were follow-up for 1 to 20 months (6 months on average) postoperatively. According to Kawabata evaluation criterion, the Bilhaut-Cloquet procedure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in 1 cases, good in 3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s. Modified Bilhaut Cloquet procedure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in 6 cases, good in 3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 Nine cases had apparent nail deformity and 5 cases were accompanied by cicatricial contracture and hyperplasia. Conclusion The Bilhaut-Cloquet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umb duplication,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ype Ⅰ thumb duplication. Modified Bilhaut-Cloquet procedure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IP range of motion when used in type Ⅱ or more severe thumb duplication. Besides joint range of motion, stability, and correction of lateral deviation, appearance of the thumb especially accurate nail restoration should acquire mo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