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申屠瑛  朱泳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122-124,12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生理指标情况;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术后24、48、72h睡眠时间明显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项目饮食、睡眠、精神、对疾病的认知、配合治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HSS评分各级别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跟踪随访,共12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RO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较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RoM评分也与对照组较为相近,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和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的早期疗效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和短期康复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无差异。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例,选择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按照拆线后康复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系统康复组(术后由专科医生指导康复,疗程45d以上)和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书面康复指导,自行康复治疗)。两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术前指导、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步态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于手术治疗前1d,手术后第14天及第45天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以及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术后第14天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SS评分和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5天时,系统康复组HSS评分和ROM改善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术后经系统康复训练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周健强  付昆  孟志斌  李洪潮 《重庆医学》2015,(18):2563-256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知情同意下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中立位放置,观察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屈曲放置。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明显增大(P<0.05),WOMAC评分明显减小(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值较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术后膝前痛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膝前痛,对照组发生率为10.81%(P=0.045)。结论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徐艺  李琳  史凌云 《西部医学》2019,31(8):1293-129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因膝骨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由同一组医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术后康复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内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明显增加,膝关节内翻角度和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膝关节内翻角度外,观察组以上其他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另外,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社会功能和情绪角色等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快速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在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76例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控式运动矫形器。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H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6、12周,两组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的患者46例,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治疗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23例。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和1、2周休息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1、2周和1个月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系统)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在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多形式护理模式均可应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探讨在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依据双盲法均分,每组各36例。对照组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仅开展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分析比对近期指标、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24 h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前VAS评分较对照组无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48、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前HSS评分、ROM角度比对照组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SS评分、ROM角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且所占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开展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8月于本院骨科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 d、术后5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应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功能评定。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 OA组的ROM高于RA组(P〈0.05),VAS评分低于RA组(P〈0.05)。RA组引流量、患肢膝上10 cm周径、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多于OA组(P〈0.05)。R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低于OA组(P〈0.05)。结论 与骨性关节炎患者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术后3周后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2.5%和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检测腰椎、股骨骨密度较术前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进行早期康复可减少骨密度减少量,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梁荣伟 《河北医学》2014,(1):116-119
目的:探究并分析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 TKA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单髁置换(UKA)。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 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为(27.8±2.5)分,与对照组(28.0±2.4)分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为(108.3±10.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胫股角为(176.2±1.4),矫形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较好,较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与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n=78),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Womac关节炎指数、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VAS疼痛评分、膝骨关节炎X线分级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关节炎指数、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及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的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级患者所占比率明显升高,2级患者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与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筋痹方口服+局部熨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比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时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为70.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1周时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2周、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筋痹方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收治的部分早中期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根据术式分为治疗组(20 例):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对照组(23 例): 单纯膝关节镜清理。分别于术前、术后2 d、术后12 个月记录治疗组、对照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 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及胫股角(FTA)。对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2 d、术后12 个月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两组不同时间的HSS 膝关节评分、 VAS 评分、ROM、FT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间的HSS 膝关节评分、VAS、ROM、FT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治疗效果更好;③两组的HSS 膝关节评分、VAS 评分、 ROM、FTA 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手术相较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 单髁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方式,具备手术费用低、操作过程简单及创伤小等特点,对符合适应证的 人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髋-膝-踝角(HKA)和胫股角(FTA)]。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活动度及总分维度等不同方面KSS评分均持续升高,疼痛、缺陷扣分等维度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ROM及HSS评分均持续升高,而VAS评分则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加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120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60膝)采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液加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38例(60膝)采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加口服尼美舒利治疗。治疗后4周,运用VAS、HSS评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和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加中药熏洗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