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中D5选择性的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中心助孕的第一周期D5新鲜移植患者,移植单囊胚者为单囊胚组(77例),移植双囊胚者为双囊胚组(48例)。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超排卵情况、胚胎形成情况、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种植率及多胎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66.23%)显著高于双囊胚移植组(47.92%)(P0.05),单囊胚移植组多胎率(6.25%)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组(32.26%)(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在不降低妊娠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对选择性囊胚培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囊胚培养的IVF组1 153个周期和ICSI组205个周期的囊胚培养结局。结果:IVF组和ICSI组分别有14 748和2 655枚胚胎进行序贯囊胚培养,两组均无因无囊胚可移植而取消周期。IVF组共形成7 871枚囊胚,ICSI组形成1 210枚囊胚;IVF组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利用率均显著高于ICSI组(64.77%vs 58.72%,53.37%vs 45.57%,60.06%vs 52.17%,P均0.05);但IVF组与ICSI组种植率(48.94%vs51.43%)、临床妊娠率(49.03%vs 52.02%)和流产率(11.69%vs 15.56)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同样的选择性囊胚培养纳入标准下,IVF相比于ICSI行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利用率更高,因无囊胚移植取消周期的风险相对更小。针对不同的受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选择性囊胚培养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既往剖宫产史对IVF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IVF助孕治疗的1 9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不同的分娩史将患者分为剖宫产史组(756例)和阴道分娩史组(1 231例)。比较两组患者IVF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剖宫产组临床妊娠共373人,临床妊娠率49.34%;阴道分娩史组临床妊娠共713人,临床妊娠率57.92%,两组间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囊胚移植妊娠结局比较,阴道分娩史组的双囊胚移植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剖宫产史组(P<0.05),但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双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双囊胚移植其他各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卵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阴道分娩史组的总妊娠率、双卵裂胚移植的妊娠率及双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史组(P<0.05),但单卵裂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双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在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不明显影响IVF助孕单卵裂期胚胎/单囊胚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双卵裂期胚胎及双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是否与剖宫产史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IVF/ICSI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胚胎形成的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临床囊胚培养策略及冻融移植周期胚胎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间年龄36岁患者共993个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形成的D5囊胚、D6囊胚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在冻融移植周期中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指标。结果剩余胚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53.75%、可利用囊胚率67.54%,冻融周期移植囊胚妊娠率62.54%;D5囊胚组的妊娠率(70.93%)和种植率(52.55%)显著高于D6囊胚组(分别为49.55%、34.43%)和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分别为55.49%、36.75%)(P0.05),而D6囊胚组与D3优质卵裂期胚胎组之间妊娠率和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周期D3移植和/或冷冻后剩余的胚胎继续培养,可获得良好的囊胚形成率;所形成的囊胚在冻融移植周期中也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结局,尤其是D5的囊胚,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冻融周期可首选D5囊胚进行复苏移植,利于在最少的移植周期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1 7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和胚胎质量分为4组,其中移植胚胎为第5天(D5)优质囊胚者设为A1组(n=635);移植胚胎为D5非优质囊胚设为A2组(n=199);移植胚胎为D6优质囊胚设为B1组(n=418),移植胚胎为D6非优质囊胚设为B2组(n=509)。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BMI)及囊胚形成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1组与B1组的BMI、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2组的不孕年限、BMI、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2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优质胚胎组中,囊胚形成时间是引起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的显著因素[OR=2.240,95%CI(1.592-3.152)](P0.05)。结论在冻融单囊胚移植时,若移植胚胎为优胚,则囊胚形成时间对于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当移植囊胚为非优胚时,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D5囊胚移植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苏周期第5天(D5)单囊胚移植与双囊胚移植对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的不育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466例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的不育症患者复苏周期D5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根据D5囊胚移植个数分为D5单囊胚移植组(207例)与D5双囊胚移植组(259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单卵双胎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囊胚移植组的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单囊胚移植组(52.6%vs.2.4%)(P0.001);单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双囊胚移植组(79.2%vs.57.5%)(P0.001);新生儿基本情况的统计显示,单囊胚移植组新生儿的胎龄及平均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双囊胚移植组[分别为(38.6±2.1)周vs.(37.4±2.4)周,(3 282.0±523.4)g vs.(2 937.9±645.5)g](P0.001)。结论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新鲜周期未移植且为第一次复苏周期D5囊胚移植的患者,可以建议行D5单囊胚移植,其能获得与D5双囊胚移植相似的活产率,并能显著降低多胎率、延长孕周并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等级胚胎囊胚培养的价值,并观察其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共纳入684个周期,将新鲜周期剩余无冷冻价值的低等级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当有囊胚形成时给予冷冻保存,若新鲜周期移植后未妊娠,则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统计分析鲜胚周期低等级胚胎囊胚形成率、妊娠率及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在684个鲜胚周期中,有3 536个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其中475个周期有1 187个囊胚形成,囊胚形成率为33.6%,209个周期无囊胚形成。有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8.8%)及种植率(32.3%)较无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9.8%)及种植率(17.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胚胎周期未妊娠者有111个周期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40.5%)、种植率(27.4%)、流产率(8.9%),与同时期卵裂期胚胎冻融周期(n=2 156)的临床妊娠率(43.0%)、种植率(24.0%)、流产率(7.8%)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囊胚移植组异位妊娠率高于同期卵裂期冻胚移植组(8.9%vs.3.7%)(P0.05)。结论卵裂期形态学评分为低等级的胚胎依然有囊胚培养的价值,有助于增加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胚发育速度(D5或D6)分别对35周岁以下女性不同等级冻融囊胚(优质冻融囊胚或非优质冻融囊胚)发育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取卵年龄35岁,行D5或D6冻融囊胚移植的周期1 539个,根据移植囊胚数目和囊胚等级,单个优质冻融囊胚移植组(283个移植周期)、两个优质冻融囊胚移植组(838个移植周期)、单个非优质冻融囊胚移植组(194个移植周期)、两个非优质冻融囊胚移植组(224个移植周期)。各组内再根据冷冻前形成的囊胚时间,分为D5组和D6组,比较各组内D5和D6冻融囊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在单个非优质冻融囊胚移植中,D5组的临床妊娠率(46.88%)和种植率(46.88%)高于D6组(分别为33.08%和33.08%),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两个非优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D5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D6组(41.67%vs.31.01%,P0.05),临床妊娠率(54.54%vs.47.47%)和继续妊娠率(88.89%vs.76.00%)均高于D6组,早期流产率(11.11%vs.22.67%)低于D6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单个优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D5组的临床妊娠率(50.85%vs.52.83%)、种植率(51.41%vs.52.83%)、早期流产率(18.89%vs.17.86%)、继续妊娠率(80.00%vs.80.31%)与D6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两个优质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D5组的临床妊娠率(78.40%vs.74.86%)、种植率(61.48%vs.59.38%)、早期流产率(7.90%vs.9.70%)、继续妊娠率(91.52%vs.88.06%)与D6组比较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中,囊胚的发育速度对非优质冻融囊胚的发育潜能可能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对于优质冻融囊胚发育潜能的预测价值不大。因此,在35周岁以下的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若无优质囊胚,可考虑优先选择D5非优质冻融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结论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赠卵试管婴儿供/受卵双方临床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自愿捐卵的34例患者及同期接受赠卵并完成IVF-ET周期的34例患者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受卵组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授精的比例显著高于供卵组(58.85%vs.23.53%,P0.01),且受精率(73.87%vs.53.48%)及优质胚胎率(93.87%vs.81.16%)均显著高于供卵组(P0.001);供卵组和受卵组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0%(24/40)和45.45%(20/4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供卵组FET周期种植率显著高于受卵组(41.18%vs.26.37%,P0.05);两组间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囊胚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赠卵试管婴儿是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有效方法,赠卵8枚左右不影响供者妊娠结局;受卵者采用ICSI授精并囊胚移植,或可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囊胚时期及囊胚质量在单囊胚冷冻复苏周期中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单囊胚冷冻复苏周期的患者,总例数为243例;分析研究囊胚时期及囊胚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囊胚时期及囊胚质量与临床结局有相关性:囊胚移植D5与D6植入率(61.14%vs.44.00%)和临床妊娠率(60.62%vs.4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囊胚与非优质囊胚植入率(66.94%vs.47.90%)和临床妊娠率(66.94%vs.47.06%)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内膜厚度、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囊胚冷冻复苏时可以优先考虑D5优质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囊胚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不同囊胚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评分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科室行单囊胚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647个周期。根据囊胚的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细胞(TE)评级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移植AA级囊胚)231个周期,B组(移植AB/BA级囊胚)422个周期,C组(移植BB级囊胚)885个周期,D组(移植CB/BC级囊胚)109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授精方式、基础性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及Gn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ICM和TE评分的下降(从A组到D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流产率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各组间的早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性别比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的1 00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9岁(n=296);B组:30~34岁(n=389);C组:35~37岁(n=151);D组:≥38岁(n=169)。比较4组的临床结局,探讨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4组临床妊娠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B、C组相比较,D组的早期流产率、足月产率及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至D组,早期流产率呈递增趋势,足月产率和活产率呈递减趋势。在年龄≥38岁组,早期流产率高达38.82%,足月产率41.18%,活产率仅有25.44%。结论年龄≥38岁的患者行优质单囊胚移植,妊娠率与其它年龄组无差异,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足月产率及活产率明显降低,建议行双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复苏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完全扩张的囊胚发育形成天数和囊胚质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预测临床结局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完成的4 668个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囊胚发育天数、囊胚质量、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细胞(TE)评分,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D5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80.85%vs.69.08%)和活产率(70.28%vs.57.03%)均显著高于D6囊胚,流产率则低于D6囊胚(13.08%vs.17.43%)(P均0.05)。优质囊胚(AA、BA、AB)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非优质囊胚(BB、BC、CB)(P均0.05)。AA级囊胚临床妊娠率(86.86%)和活产率(78.11%)最高,而流产率(10.08%)最低;BA级囊胚临床妊娠率(84.08%vs.81.67%)和活产率(73.60%vs.69.56%)高于AB级,且流产率较低(12.47%vs.14.83%)(P均0.05)。非优质囊胚中,CB级囊胚较BC级囊胚移植流产率更低(11.59%vs.18.88%,P0.05)。相对于ICM的形态和级别,随着TE评分增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增高,而流产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选择D5形成的扩张囊胚进行复苏移植,临床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内细胞团与滋养层细胞均是具有显著意义的评价活产率的预测指标,滋养层细胞级别高的囊胚流产率低从而可以维持持续妊娠,尤其对于优质囊胚而言,滋养层细胞对于囊胚种植潜能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囊胚发育速度及形态学评分对单囊胚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单囊胚移植的296例患者资料,根据囊胚发育速度(D5/D6)及ICM/TE形态学评分分为D5组、D6组,及优质囊胚组、非优质囊胚组(包括B/C、C/B两个亚组),比较不同组间妊娠结局,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单囊胚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移植优质囊胚者,D6组相对于D5组孕早期流产率稍高(10.3%vs.4.0%)、临床妊娠率稍高(59.2%vs.40.3%),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非优质囊胚者,D5组临床妊娠率稍高于D6组(45.6%vs.33.3%),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ICM/TE评分为C/B的非优质囊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优质囊胚组(33.3%vs.48.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临床妊娠率仅与囊胚内细胞团评分相关[OR=0.12,95%CI(0.03,0.56),P=0.007]。结论对于优质囊胚而言,囊胚发育速度对FET周期单囊胚移植结局影响不大;但对于非优质囊胚而言,在进行胚胎移植时,倾向于优先选择D5日内细胞团评分较高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行囊胚培养后移植与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囊胚培养再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作比较,根据胚胎的冷冻时机不同,分为卵裂期冷冻组(112例)和囊胚期冷冻组(845例),两组患者使用1∶1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情况、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间的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期冷冻组的D5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而D6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卵裂期冷冻组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继发不孕比例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IVF的占比、基础AMH水平、优质囊胚(≥3BB)比例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多胎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卵裂期冷冻组与囊胚期冷冻组的基本资料均无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体重指数(BMI)对于PCOS患者IVF/ICSI治疗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我中心就诊的1 323名PCOS患者(1 323个IVF/ICSI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PCOS诊断参照Rotterdam ESHRE/ASRM标准。按照BMI值(亚洲标准)分为偏瘦/正常体重组(BMI24kg/m2)、超重组(24≤BMI28kg/m2)、肥胖组(BMI≥28kg/m2),并以不同授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分析各组的促排卵情况有无差异;再从所有周期中筛选出进行了鲜胚移植的800个周期,仍按照上述BMI标准分为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又按授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1 323个IVF/ICSI周期中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Gn用量、Gn天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偏瘦/正常组Gn用量最少、Gn时间最短,肥胖组Gn用量最多、Gn时间最长。偏瘦/正常组的扳机日E2和P水平、获卵数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偏瘦/正常组的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和中重度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比较3组患者的IVF亚组和ICSI亚组胚胎形成结局,结果显示:偏瘦/正常组IVF亚组的可利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超重组、肥胖组的IVF亚组;偏瘦/正常组ICSI亚组的可利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超重组ICSI亚组;偏瘦/正常组IVF亚组的有囊胚形成周期率显著高于超重组IVF亚组(P均0.05)。进行鲜胚移植的800个周期中,3组IVF亚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ICSI亚组的各观察指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MI增加,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IVF亚组的胚胎种植率呈下降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中,BMI升高可能会影响促排卵反应,导致Gn用量增加、Gn促排天数延长。虽然不同BMI各组的妊娠结局尚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BMI增加,IVF亚组的胚胎种植率呈略下降的趋势,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行助孕治疗前PCOS患者的BMI控制仍应给予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鲜周期IVF/ICSI-ET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选择性单囊胚移植(eSBT)与双囊胚移植(DBT)的妊娠结局,探讨eSB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的210例年龄40岁、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根据移植囊胚个数不同分为两组:eSBT组,仅移植1枚优质囊胚,共127例;DBT组,移植2个囊胚(其中至少1个优质囊胚),共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胚胎形成情况、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活产率、单卵双胎率及出生婴儿畸形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BT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DBT组(73.23%vs.61.45%,P0.05);eSBT组的多胎率(1.08%vs.49.21%)、晚期流产率(0vs.7.94%)、早产率(3.75%vs.20.37%)、低体重儿出生率(6.17%vs.30.38%)均显著低于DBT组(P0.05);eSBT组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高于DBT组[(3 160.06±441.94)g vs.(2 735.39±555.08)g,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卵巢功能正常且至少有1枚优质囊胚行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可优先考虑eSB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D5和D6的冻融囊胚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为囊胚复苏日的胚胎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的178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冷冻前形成囊胚的时间(D5或D6)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结果共复苏178个周期,复苏囊胚303个,复苏后所有囊胚腔均扩张,复苏成活率100%。平均移植囊胚数(1.70±0.46)个。178个周期均进行了胚胎移植,囊胚种植率为59.4%(180/303),临床妊娠率70.8%(126/178),失访5例,活产率55.6%(99/178),流产率17.5%(22/126)。D5冻融囊胚的临床妊娠率(78.0%),显著高于D6冻融囊胚的临床妊娠率(64.6%)(P0.05)。D5冻融囊胚的种植率(64.3%)、活产率(63.4%)高于D6冻融囊胚的种植率(51.0%)和活产率(4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和0.053)。D5的流产率(14.3%)要低于D6(2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 D5和D6的囊胚冷冻复苏后均有较好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但是D5的囊胚临床结局要优于D6的囊胚,囊胚复苏移植时可以优先考虑选择D5的胚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