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入住ICU的结缔组织病(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表征和预后转归的关系,深化CTDs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CTDs并发重症肺炎病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对比分析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点。结果纳入39例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获取阳性病原学结果 58份。治疗成功24例(61.5%),治疗失败15例(38.5%),其中死亡10例(25.6%)。肠道革兰阴性杆菌26例(44.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2例(20.7%)、革兰阳性球菌7例(12.1%)、真菌感染9例(15.5%)、病毒感染4例(6.9%)。与治疗成功患者比较,治疗失败者APACHEⅡ评分更高(23分vs 19分,P=0.041);罹患间质性肺病(73.3%vs 37.5%,P=0.048)、使用糖皮质激素(100.0%vs 70.8%,P=0.031)、有创机械通气(60.0%vs 20.8%,P=0.019)及耐药微生物感染比例更高;混合感染(≥2种病原微生物)更多见(66.7%vs 25.0%,P=0.018)。结论入住ICU的CTDs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失败风险高,合并间质性肺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创机械通气、耐药病原菌感染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15例(34.9%)为SLE,6例(14.0%)为PSS,5例(11.6%)为TA,3例(7.0%)为PM/DM,3例(7.0%)为重叠综合征,2例(4.7%)为BD,2例(4.7%)为镜下多动脉炎,1例(2.3%)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2.3%)为风湿性多肌痛,1例(2.3%)韦格内肉芽肿,1例(2.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3例(7.0%)分型不明血管炎;应用激素治疗患者中,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及痰检结核菌阳性率均相比于未应用激素治疗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常合并肺结核,主要为继发型肺结核,少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杭州邵逸夫医院及宁波市第一医院CTD合并肺栓塞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 结果 13例CTD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干燥综合征3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风湿性多肌痛1例。13例患者中出现呼吸困难9例,胸痛6例,咯血与发热均为4例。5例患者有下肢浮肿,其中2例为单侧下肢浮肿。11例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其中1例为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2例为叶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他8例患者为段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5例患者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检查,均表现为段及以下放射性稀疏缺损区与肺通气显像不匹配。除肺血管病变,13例患者中有12例存在其他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渗出表现5例,纤维条索灶4例,支气管扩张4例,间质性改变2例,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6例。13例患者均进行了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其中6例出现轻到重度肺动脉高压。1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发现5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存在浅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30天全因死亡率为0。 结论 CTD患者出现新发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胸部影像改变需警惕肺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激素使用总量大,平均为11.2g,其中81.8%患者糖皮质激素总量大于3g:每日维持量大,81.8%患者糖皮质激素维持量大于≥10mg/d;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可见于多种疾病;肺外结核(25.5%)与血行播散(27.1%)多见,PPD皮试阳性率低(25%):明确诊断费时长,69.1%患者需2周以上;抗结核疗程相对长,疗程9个月以上者占54.5%。【结论】此类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无应用激素者有所差异,诊断上有赖于细菌学与病理学的检查以明确.必要时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肺功能的改变,本文对我院1994年2月至1999年4月诊断明确的CTD患者中行肺功能测定的61例住院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小气道功能降低为著。其次为气道阻力升高,而弥散功能改变不显著。提示小气道功能及气道阻力测定在结缔组织病肺功能早期改变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结缔组织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结核病患者激素使用总量大,平均为11.2 g,其中81.8%患者糖皮质激素总量大于3 g;每日维持量大,81.8%患者糖皮质激素维持量大于≥10 mg/d;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可见于多种疾病;肺外结核(25.5%)与血行播散(27.1%)多见,PPD皮试阳性率低(25%);明确诊断费时长,69.1%患者需2周以上;抗结核疗程相对长,疗程9个月以上者占54.5%。[结论]此类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无应用激素者有所差异,诊断上有赖于细菌学与病理学的检查以明确,必要时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并发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类型、肝脏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治疗和转归。方法对11例CTD并发早期PB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CTD以干燥综合征(SS)居多,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多发性肌炎(PM),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多数无PBC症状,仅2例有黄疸、皮肤瘙痒、乏力表现,肝脏生化指标均以胆酶升高为主,AMA和(或)AMA-M2阳性;ANA荧光核型多样,以胞浆颗粒型为主,免疫球蛋白IgM升高较明显;经糖皮质激素GC、免疫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ODCA)治疗,随访的10例患者中,8例病情有改善。结论 CTD并发PBC并不少见,涉及的疾病谱较广,早期症状不典型,胆酶的升高及AMA、AMA-M2阳性是PBC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ANA的荧光模型、IgM的增高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2例小儿结缔组织病在10年间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病的住院人数在逐年增加,以过敏性紫癜在本组各年住院人数的增加中居于首位,亦呈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对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DCTD合并DAH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DCTD合并DAH的患者中,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居多占17例,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8例,韦格纳肉芽肿(WG)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1例。DAH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进行性贫血,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DAH患者发生感染21例(75.0%);肺部感染占首位,共有19例(90.5%)。2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例,血浆置换15例,行机械通气11例,行透析13例。最终存活10例(35.7%)。死亡18例(64.3%)。比较2组存活与死亡特点,发现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率高于死亡组(P<0.05),机械通气率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DAH是DCT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与疾病活动有关。呼吸困难、咯血、贫血及肺部CT为DAH诊断提供线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DAH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鲲 《广东医学》2002,23(6):651-651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呈非化脓性炎症表现 ,多脏器损害为其特征。近年来关于肺结缔组织病的报道日见增多 ,本文收集近 10年来我院收治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病 2 3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男 5例 ,女 18例 ,男女之比近 1∶4 ;年龄 15~ 5 4岁 ,以中青年为主 ,平均 36岁。本组中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6例 (2 6 % )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8例 (35 % ) ,皮肌炎 (DM) 4例(17% ) ,干燥综合征 (SS) 4例 (17% ) ,硬皮病 (PS…  相似文献   

13.
儿童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雪梅  李秋  王墨 《重庆医学》2003,32(4):435-436
目的:探讨儿童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临床确诊为MCTD的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结果:儿童MCTD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其初发症状以发热、关节炎、肾损害等多见。血液系统受累见于半数患儿,以贫血最常见,少数伴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送还和;肝脾肿大约见于20%病人;肾脏受累可达50%,程度轻重不一,可呈一过性,亦可呈进行性加重,出现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成为影响小儿MCTD病程及预后的主要因素。实验室检查中血沉增高达100%,血IgG增高为10/12,约占83%,自身抗体ANA阳性率为7/15,占48%,但ul-RNP阳性仅为5/15,约占33%,考虑与例数较少有关。本文15例中用口服或静脉激素治疗10例,其中用静脉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7例,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结论:儿童MCTD随病程延长多脏器受累症状亦渐加重,且极易误诊,故早期诊治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26岁,主因双下肢无力伴右手麻木2年余,双下肢浮肿8个月入院。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右手麻木,无肢体运动障碍及浮肿,于当地医院检查后提示头部及颈部异常信号影,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因病情反复先后3次激素冲击治疗(具体用量不详),冲击后改为口服,缓慢减量,症状缓解,治疗过程中化验尿常规正常。入院前2个月  相似文献   

15.
16.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CTD与三叉神经痛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确诊断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CTD ,避免漏诊、误诊,并早期、正规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收集了CTD合并三叉神经痛10例患者,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宋作圭 《浙江医学》1989,11(5):259-261
本文报道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1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男1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平均3.6年.首发症状表现为关节痛8例,雷诺氏现象3例.所有患者RNP抗体阳性,Sm抗体阴性;ds DNA抗体1例阳性,余10例阴性;LE细胞2例阳性,余9例阴性,无1例肾功能损害.本组9例强的松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2例结缔组织病肺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以呼吸症状为首发者11例(34.4%),并发肺腺癌1例。临床症状以咳嗽为最多见(64.3%),其次呼吸困难(43.1%)、胸痛发生率低(6.1%)。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14例,经光镜检查确诊率为71.4%,经电镜检查确诊率为85.5%。结论:认为部分结缔组织病以呼吸症状首发者应引起重视,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光镜、电镜检查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张智勇  林素仙  姜建昌  王胜男  卢阳  杨美绿  陈萍 《浙江医学》2018,40(14):1613-1615,1618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合并发热的原因,提高对该类疾病病因的鉴别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住院诊治的CTD合并发热患者129例,包括一般情况,发热病因,疾病诊治情况,发热起病时间等资料。结果129例CTD合并发热患者中疾病活动52例(40.3%);继发感染72例(55.8%),其中肺部感染34例,占47.2%;药物热5例(3.8%);肿瘤性疾病2例(1.6%),均为肺部肿瘤。其中1例患者既有疾病活动又有感染,1例患者包括疾病活动和药物热。初诊患者发热疾病活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复诊患者,院内发热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发热的主要病因,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疾病活动也是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药物或合并肿瘤发热者较少。疾病诊治情况、发热起病时间可为CTD合并发热病因的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122例胸片除单纯的胸膜炎外,其它均为两种以上的X线表现并存,间质性肺炎52%,合并索条纤维化33%;支气管肺炎30%;胸(腔)膜改变25.4%;上叶性肺炎5%;节段肺不张4%。作者对X线影像形态进行讨论,重点分析常见结缔组织病肺部X线表现与X线诊断的关系,并强调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