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通过椎弓根钉复位骨折椎体,经伤椎的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的前中柱,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到术后平均3.50;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18.5mm矫正到术后平均35.0mm.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元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现象.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0-10-2014-7我院骨科收治确诊的146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VAS评分、骨折椎体压缩率和ODI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术后1周VAS评分、骨折椎体压缩率和ODI指数评分分别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减少病患手术损伤,促进病患健康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治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4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牢靠、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41-1844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联合组)和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对照组),联合组54例,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于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时间15~19个月。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度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联合组上述指标数值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创伤小,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稳定性,有效维持伤椎的形态完整及强度、高度,从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12例,其中8例合并椎管狭窄,多节段压缩骨折11例。结果12例术后随访5~42个月,胸腰部及腿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柱融合好。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适用于不能行椎体成形术的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它具有安全、可靠及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3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的56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56例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62.0~70.5 min,平均67.1 min。术中出血量45.0~65.0 mL,平均54.0 mL。椎弓根钉内骨水泥注入量2.0~2.5 mL,平均2.1 mL。伤椎内骨水泥注入量2.0~4.0 mL,平均3.5 mL。2例因肿瘤骨转移导致邻近椎体骨折,予以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共治疗32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漏3例,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术后1周,3、6、12个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期间生存患者有24例,胸腰椎疼痛未见明显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手术椎体未出现新的病理性骨折及神经症状加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恶性肿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防病理性骨折进一步塌陷,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无神经损伤的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X线片示Cobb角平均矫正23.2°,术后VAS评分为(1.7±0.6)分。随访12个月后显示Cobb角平均丢失约2.2°,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邻椎骨折。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操作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结果 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手术中出血平均为40 ml.住院时间平均21 d.术后均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及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矫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骨折复位内固定确切.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患.占脊柱外伤的10%~20%。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利用SSPI复位固定后实施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新进展。一些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就椎体成形术与SSPI相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体增强后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起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12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折断。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4.2°,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至术后平均2.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5改善至术后平均32.5。结论应用椎体增强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郑永宏  许正伟  郝定均  钱立雄 《骨科》2020,11(3):210-215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例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40例)、经皮复位组(27例)和切开复位组(32例)。收集各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相关并发症;以随访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7±0.1)h、(4.6±1.6)ml、(2.4±0.9)d,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经皮复位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P组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KP组术后骨水泥渗漏9例,无需处理。经皮复位组1例术后皮下血肿,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钉道松动,无症状,术后1年取出。切开复位组术后病人伤口延迟愈合5例,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这三种术式均可安全、有效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症状,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还需根据病人诉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何磊  钱宇  金以军 《中国骨伤》2014,27(12):1056-1061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与严重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60例(7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59~90岁,平均72.1岁.其中一般压缩骨折患者38例(44个椎体),男7例,女31例;年龄59~87岁,平均(71.8±6.1)岁,二椎体骨折6例,T9 1椎,T105椎,T.7椎,T12 13椎,L1 9椎,L24椎,L34椎,L41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22例(26个椎体),男3例,女19例;年龄63~90岁,平均(72.6±7.2)岁;二椎体骨折4例,T9 1椎,T102椎,Tn3椎,T12 9椎,L16椎,Ls 3椎,L3 2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计算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72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1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手术时间短于严重椎体骨折组(P<0.05),而骨水泥注入量大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且椎体一般骨折组在术后椎体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均优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有3例(3椎)发生骨水泥渗漏(6.8%),椎体严重骨折组有5例(5椎)发生骨水泥渗漏(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及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椎体一般压缩骨折患者在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较矫正上优于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
有限切口在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中采用有限切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严重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不是常规采用高于伤椎二位肋骨的胸腹联合切口,而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术前通过X线平片、CT和/或MRI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脊髓受压情况等,确认导致脊髓神经压迫或损伤的致压物来自硬膜囊前方的椎体碎骨折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作为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结果]采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34例,均无术中并发症,出血量300—800ml,平均600ml,手术时间120—150min。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无脊髓再损伤病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有限的胸腰段骨折前路入路操作技术,可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严重影响,减轻前路手术创伤,为患者顺利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经椎弓根后外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2月至2006年6月对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骨折块侵占椎管35%~95%,均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FrankeI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1例,D级9例。结果23例随访6~31个月,伤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平均21°恢复到3°未发现。植骨块和骨折的移位,脊髓神经功能A级1例无恢复外,其余均获1~2级恢复。结论经椎弓根后外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钌-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有效减压,脊柱稳定性好,特别适宜于严重的下腰椎骨折和多节段腰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及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21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20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线检查:术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术后3个月显影不清,术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与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直入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Frankel分级方法进行评定,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1例失访.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9分降至术后平均1.2分,7例合并有神经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改善1.2级,58枚椎弓根钉中54枚行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骨水泥渗漏相关的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X线片示椎弓根螺钉未发生松动及脱出,周围无透亮线出现.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1.8°改善至术后平均10.3°,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为14.3°,平均后凸角矫正丢失40°.结论 应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outcomes of direct injection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to au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February 2010, 14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underwent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instrumentation with PMMA augmentation of pedicle screw by direct injection. They were 9 men and 5 women, aged from SO to 72 years (average, 61 years).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the Frankel scale. Radiologic findings were documented to assess postoperative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ll but one of the patients obtained a mean follow-up of 18. 4 months (from 6 to 22 months). The mean VA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from 7. 9 to 1. 2 points (P < 0. 01). Postoperatively, Frankel grading for the 7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 deficit improved by 1. 2 grades. Totally 54 of the 58 screws were augmented with PMMA. There was neither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nor symptomatic cement leakage after surgery. X-ray plain films revealed no screw loosening, pullout or bright lines around screws. On average,kyphotic deformity was improved from 21. 8° preoperatively to 10. 3° postoperatively (P <0. 01), and returned to 14. 3° at the final follow-up. The average loss of kyphosis correction was 4°. Conclusi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fter vertebral augmentation with PMMA by direct injection can gain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通过X线片测量Cobb角评估畸形及固定、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30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塌陷椎体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前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截骨术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的有效疗法,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65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201例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另452例患者在前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月、6月、1年门诊摄片随访影像学情况。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治疗1年后出现内固定物松动8例,内固定物切割5例,假体松动6例,再骨折3例。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未出现以上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在手术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术后配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8月,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38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5~52岁,平均32.5岁。骨折AO分型:A3型23例、A4型15例。骨折节段:T114例、T129例、L111例、L210例、L33例、L4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5 d。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痛程度;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估伤椎高度及骨折区局部后凸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6.2±3.7)min,术中出血量(42.3±3.5)mL。切口无红肿、渗出,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3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迟发性后凸畸形。术后各时间点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可以较好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避免远期后凸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