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参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双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用9只成年SD大鼠向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入假狂犬病毒3-4μl,存活72h或96h后灌注,取材,Epon812包埋,行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结果:(1)两个时间组视交叉上核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被胶体金标记;(2)假狂犬病毒感染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以含病毒颗粒为特征;(3)视交叉上核内少量神经元既含病毒颗粒又被精氨酸血管加压素胶体金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CB-HRP顺行追踪与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内AVP神经元间的联系,结果:(1)AVP神经元主要聚集在视交叉上核背内侧,散在分布于腹内侧和背内腹外交界区域;(2)HRP标记的节细胞轴突除主要投射到腹外侧外,还少量投射到背内侧AVP神经元间;(3)标记终末形成的膨体有些与AVP神经元的突起(树突)密切接触,还有个别贴附在AVP神经元胞体上.提示:视网膜节细胞轴突终末与视交叉上核内AVP神经无间可能有突触联系.为昼夜节律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认识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用9 只成年SD 大鼠向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入假狂犬病毒3~4 μl,存活72 h 或96 h 后灌注、取材、Epon 812 包埋,行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结果:(1)两个时间组视交叉上核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被胶体金标记;(2)假狂犬病毒感染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以含病毒颗粒为特征;(3)视交叉上核内少量神经元既含病毒颗粒又被精氨酸血管加压素胶体金标记。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内的少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之间有直接的突触联系,提示此类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可能直接接受来自视网膜的光信息。  相似文献   

6.
树突棘,室旁核,催产素,脱水,免疫组化,大鼠下丘脑内催产素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并伴有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细胞膜与细胞膜间接触的增加和多突触的形成等。本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脱水状态下室旁核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树突棘样结构有所增加。光镜观察并计算室旁核前大细胞亚核、内侧大细胞亚核及后大细胞亚核中含树突棘样结构的催产素神经元百分数变化,显示正常大鼠室旁核神经元树突棘样结构多位于树突干上,少数在胞体上。前大细胞亚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的细胞百分数为21.27%,内侧大细胞亚核为30.22%,后大细胞亚核为20.22%。轻度脱水大鼠室旁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前大细胞亚核:28.65%,P<0.05;内侧大细胞亚核:35.53%,P>0.05;后大细胞亚核:34.78%,P<0.01)。细胞上树突棘样结构数也增加,其体积略为增大。重度脱水大鼠室旁核中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增加较小,仅后大细胞亚核内有显著变化(27.13%,P<0.05)。不同程度脱水组之间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脱水可引起神经元膜结构的改变。树突棘样结构数变化是否与新突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大鼠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鼠脑室旁核各亚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构筑。结果显示室旁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大型 NOS阳性神经元 ,占大部分 ,相对密集、成群分布于室旁核四个大细胞亚核即 :前连合核、内侧室旁核、外侧室旁核、室旁核后亚核 ;小型 NOS阳性神经元 ,占小部分 ,散在分布于大细胞亚核内或小细胞部 ,如室旁核前小细胞部、背外侧帽。结果提示 ,室旁核各亚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存在着差别 ,意味着具有多种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RP追踪、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支配。结果显示,中缝背核向室旁核投射的神经元中,部分为5-HT免疫反应阳性;被盖背外侧核的部分5-HT神经元也发出纤维投射至室旁核。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电镜下发现室旁核内EVK免疫反应阳性树突接受HRP反应阳性轴突形成突触,HRP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与阴性轴突的传入形成突触,提示室旁核内ENK神经元受触液神经元的突触调控,同时触液神经元又受到其他神经元的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9.
精氨酸加压素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方法:以尼氏染色作参照,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观察AVP及其mRNA在下丘脑的表达。结果:下丘脑AVP及其mRNA阳性的神经元由吻侧到尾侧依次出现于视上核,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和室旁核,视上核和室旁核及视上核、下丘脑前核和室旁核。AVP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仅占据视上核背内侧;在第三脑室室管膜膜内或膜下可见AVP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在不同核团内AVP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存在差异。结论:AVP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不同核团内具有特异性分布;AVP阳性触液神经元可能是调节脑脊液和脑组织之间AVP含量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用电泳法将HRP导入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标记神经元可见于:端脑的外侧隔核、Broca斜带核、杏仁核群和下脚;下丘脑的视前内侧核和外侧核、室旁核、视上核、环状核、乳头体内侧和外侧核及乳头体后核、丘脑的连合核、室旁核、室周灰质、背内侧核及束旁核;中脑中央灰质、中缝核、外侧臂旁核、兰斑及孤束核。  相似文献   

11.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与c-fos蛋白的共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下丘脑内一氧化氮与应激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应用NADPH-d组化法和C-fos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蛋白的分布以及两者的共存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鼠在束缚应激4h后,(1)室旁核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可见密集深染的NOS阳性大细胞;(2)室旁核小细胞部、背内侧核、穹窿周核、环状核、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结节内侧核、外侧区、室周区、乳头体前核和内侧核的外侧区等核团出现疏密不等和深浅不一的NOS阳性细胞;(3)C-fos蛋白以室旁核表达最为强烈,视前区、背内侧核、弓状核和外侧区亦有较强的表达;(4)在外侧区、室旁核小细胞部及其附近的室周区、背内侧核及乳头体前核腹侧部约有10%~15%的中、小型NOS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fos蛋白,室旁核大细胞部则仅有较少的NOS阳性大细胞表达C-fos蛋白,在结节区、结节内侧核和视上核视交叉后部则偶见双标细胞。结果提示上述下丘脑核团内的部分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与束缚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证明,松果体(Pi)的功能同它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i的神经支配就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对此存在着异议,一些学者认为Pi的神经支配仅来源于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另一些又提出Pi的神经支配不仅来源于SCG,而且也接受来自脑或其它地方的纤维投射。本研究用假狂犬病毒(PRV)作顺行跨神经元追踪,进一步探讨Pi的神经支配。17只雄性SD大鼠在单侧眼球内注入3一PRV(Bartha株、5X10’PFU/ml)前施行双侧SCG摘除术,术后分别存活56、72和96hr。PRV标记的神经元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结果;(1)56hr组仅在视交叉上核(SCN)内在极少数神经元被PRV标记;(2)72hr组除SCN外,在丘脑下部前区、下丘脑室旁核(PVN)、缰核(Hb)和外侧膝状体(LGH)出现了PRV标记的神经元。与此同时,在松果体的被膜内和松果体细胞之间也呈现出PRV标记的神经纤维;(3)随着动物存活时!和延长,96hr组在上述提及区域内被PRV标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数量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松果体接受了来自视网膜节细胞(RGC)的光信息。结合其他学者的报道,我们推测从视网膜及下丘脑投射到松果体的神经通路可能有以下几条:①RGC~LGH~Pi。@PGC~Hb~Pi,@SCN~PVN—Pi,@SCN~LGH~Pi和⑤SCN~Hb-Pi。不论从哪  相似文献   

13.
大白鼠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入性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HRP的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采用经皮质直刺与经小脑斜刺二种途径,研究了大白鼠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入联系。HRP 注射于下丘脑外侧区,在下丘脑前核、室旁核、中缝背核、蓝斑和室周灰质内均有标记神经元存在。多数例子在伏隔核、隔外侧核、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杏仁内侧核、杏仁中央核、连合核、脚间核、臂旁背侧核、臂旁腹侧核及孤束核内也有标记细胞。少数例子在内侧隔核、斜角带核、丘脑内侧核的内侧部、乳头体上核、中缝中央核也发现标记细胞。Gudden 氏被盖背侧核、迷走神经背核仅在个别例子显现标记细胞。上述核团中蓝斑、室旁核、视上核和臂旁背侧核的标记为双侧性的。其余均为同侧性的。  相似文献   

14.
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投射至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内存在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和HRP后叶加压素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大、中型椭圆形或圆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2%.在中缝背核投射至室旁核的神经元中,部分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0%.上述结果提示:视上核有后叶加压素能神经元、中缝背核有P物质能神经元投射到室旁核.  相似文献   

15.
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投射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视上核有后叶加压素能神经元、中缝背核有P物质能神经元投射到室旁核。  相似文献   

16.
实验借助HRP逆行定位和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探讨豚鼠中脑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向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结果首次确定了:(1)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内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和分布特点;(2)投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中缝背核;(3)中缝背核对视交叉上核的投射神经元几乎均为5-羟色胺能,而中缝正中核中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投射神经元约各占半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N内有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主要见于PVN小细胞部的内侧亚核和外侧亚核,散在分布于背侧亚核,在前小细胞亚核内未见阳性反应;Fos样免疫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且HRP逆标神经元,HRP/Fos双标神经元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占优势。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标记细胞的44.22%。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中枢内包括下丘脑PVN、延髓DVC的多个脑区内神经元兴奋,且两者之间通过直接投射联系参与哮喘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Nissl染色,HRP逆行标记,Gomori染色,加压素、催产素免疫细胞化学和生物图象参数测量等方法对小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细胞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鼠室旁核除大细胞神经元和小细胞神经元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中等神经元。三者混杂分布。该核团前、后部,内、外侧,及外侧的腹、背部其细胞密度,含催产素、加压素的神经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以及投射联系等均有差异。依据这些特点,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可分为五个亚区:前亚区(PVA);内侧亚区(PVM);背外侧亚区(PVLd);腹外侧亚区(PVLv),后亚区(PVLp)。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杏仁核是否参与大鼠哮喘发作及其机制,采用卵蛋白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运用WGA-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下丘脑室旁核(PVN)发出投射的杏仁核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杏仁核内可观察到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标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Fos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主要分布在杏仁核的内侧亚核(MeA)和中央亚核(CeA);HRP逆标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分布在注射区同侧的内侧杏仁核,内侧杏仁核内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单标神经元的33.55%。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兴奋,且杏仁核到下丘脑室旁核的直接投射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淋巴结免疫功能的神经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H)是否通过直接的神经联系对淋巴结的功能进行调控。方法采用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方法研究肠系膜淋巴结注射PRV大鼠PVH内PRV感染神经元的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后大鼠PVH 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注射PRV动物的PVH内出现被PRV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既有大细胞神经元,也有小细胞神经元,它们主要分布在PVH尾侧帽部和内侧部。。FOS阳性产物在PVH的神经元核中出现,其阳性细胞的分布范围及阳性细胞的数目在LPS注射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批不同实验动物的相同冠状平面比较,可发现PVH中大多数PRV标记的阳性神经元出现在LPS注射后FOS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的区域内。结论PVH可能通过直接的神经环路与淋巴结相互联系,且通过此联系对淋巴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