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14例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小儿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结果。年龄最小3岁,最大10.4岁。最大跨瓣压差为88.5mmHg。术后随诊最长时间1年零10个月。结果表明:在儿童时期肺动脉瓣狭窄球囊瓣膜成形术有很好的疗效。成败关键是术前准确了解肺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及病例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2.
报告30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经验。患者年龄3~32岁,平均11.1岁。29例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1例同时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PBPV前主肺动脉—右室收缩压差40~150mmHg,平均87mmHg,(法定计量单位为kPa,1kPa=0.133322mmHg);术后降至4.8~5mmHg。10例子术后22~34个月复查右心导管,主肺动脉—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自20mmHg进一步降至14mmHg。10例中6例心电图示原有右心室肥厚消失。本文讨论了PBPV的适应证、操作以及继发性流出道狭窄和疗效的关系。本组病例经验表明,合并重度继发性动力性流出道狭窄和小房间隔缺损并非PBPV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对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31例中28例进行随访,结果是近、中期随访的疗效稳定,未发现瓣膜再狭窄现象;虽然部分患儿在术后发生轻至中度 PI,但无继续加重,亦不影响心功能,提示本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经皮INOUE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的经验,评价其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共对1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治疗,男性10例,女性4例;手术年龄3~78岁;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右心室收缩压(RVSP)由术前75~176mm Hg,平均(120.4±27.3)mm Hg(1mm Hg=0.133k Pa)降为术后19~75mm Hg,平均(45.6±18.3)mm Hg。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术前14~26mm Hg,平均(18.9±4.1)mm Hg,升为术后16~30mm Hg,平均(20.6±4.6)mm Hg。肺动脉跨瓣压差(TPG)由术前57~132mm Hg,平均(91.7±27.1)mm Hg,降为术后0~50mm Hg,平均(21.8±18.6)mm Hg。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一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用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及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A瓣压差的方法分别测定扩张前、后压差变化;并于术后随访平均(23.2±12.4)个月,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为随访指标。结果16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力阶差由术前的39-203mmHg降至2-95mmHg(P〈0.01),术后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34~179mmHg降至4-48mmHg(P〈0.05)。术后(23.2±12.4)月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PV可显著缩小压差,其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PBPV治疗婴儿重度PS及PA/IVS患者共33例,男性24例,女性9例,手术年龄3~12(8.9±2.9)个月,体质量5~11.5(9.0±1.6)kg。术前完善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采用单球囊扩张完成PBPV。PA/IVS患儿需先行肺动脉瓣射频打孔术。结果:球囊扩张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97%(32/33)。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iessure,RVSP)由术前的95~205(130.8±28.2)mmHg(1 mmHg=0.133kPa)下降至28~135(73.2±27.4)mmHg(t=12.067,P<0.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的81~180(110.3±26.3)mmHg下降至10~112(47.7±23.8)mmHg(t=12.958,P<0.001)。1例术中出现心脏压塞,转外科急诊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1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50 mmHg;随访中值时间26个月,3例残余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接受二次PBPV后压差降至轻度。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以上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ulmonary insufficiency,PI)22例。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已成为救治婴儿危重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瓣闭锁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0例。术前右心室收缩压力13.72±4.44kPa,跨瓣压差为10.02±4.64kPa;扩张后则分别为7.50±3.25kPa和3.59±2.72kPa。8例术后3~6个月复查右心导管,跨瓣压差与扩张后即刻比较无显著差别。并对本术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球囊瓣膜成形术(PTBV)对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先天性PS患者住院接受PTBV术。结果:术后平均右室收缩压、平均跨动脉瓣压差、平均右室压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均明显降低。平均随访4.5±2.8年,均存活。其中8例复查心脏B超,结果经肺动脉瓣最大流速和平均跨瓣压差也都明显下降。结论:PTBV术对先天性PS患者可显著且安全地解除其辩膜的狭窄,有效恢复或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护理。方法对25例新生儿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前完善检查,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用药的护理;术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心功能等。做好保暖,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结果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包积液2例,低氧血症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切口出血2例。经过针对性的处理,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护理方面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心功能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是提高新生儿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夏呈森  陈茜 《心电学杂志》1998,17(4):210-212
为了解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右心室肥厚消退过程中的心电图演变规律,对30例术后患儿随访8—52(21.6±18.5)月。结果显示右心室至肺动脉收缩压差由术前112.46±39.87mmHg降至18.23±9.23mmHg,心电图RV_1、RV_3、Rv_5、R_(aVR)的电压及QRS额面电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表明心电图可作为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创性随访手段,并认为以往所谓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过重的心电图特征与血流动力学无关,仅是右心室肥厚严重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的患者,其疗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后,跨瓣压差下降明显。随访2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瓣上内径较前无回缩,瓣上流速较前降低,右心室肥厚稍消退,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引言经皮气囊瓣膜成形术(PBV)已成功地应用于肺动脉瓣狭窄(1982年)、二尖瓣狭窄(1984年)、主动瓣狭窄(1984年报道用于儿童,1986年用于成人)及三尖瓣狭窄(1987年).在过去6年中,这种技术已经从一种探索方法迅速发展为一种可代替外科手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30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经皮双叶球囊瓣膜成形术,采用球囊/瓣环比为,1.5-1.6,术后即刻效果良好,RV及P由述前11.50±5.75KPa及8.33±5.4KPa降到5.61±4.77kPa及1.53±0.87kPa(P<0.01),无严重并发症,20例患儿经1—12个月随诊疗效确切,我们体会双叶球囊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对3岁以上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球囊行肺动脉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探讨(Mansfield球囊和Inoue球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Inoue球囊导管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扩张术可取得与Mansfield球囊导管法相似的疗效,但比Mansfield球囊导管法具有更多的优点,如操作简便、可顺序扩张,并发症少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nouc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PVS 患者18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 (101.4±28.2)mmHg降至(48.5±16.7)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mmHg降至(9.8±4.3)mmHg (P<0.05),肺动脉压由(15.2±3.1)mmHg升至(23.1±5.6)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 (△P)由(76.5±25)mm Hg降至(21.7±12.2)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BPV)治疗。我们分析评价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BPV治疗并进行相应的超声心动图随诊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 24 例。结果 接受手术的患儿平均年龄为3.8岁。研究显示:所有患儿均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峰值压差从PBPV术前80.96±28.06 mmHg下降到术后28.12±12.86 mmHg(P <0.001)。 PBPV手术前后相比肺动脉瓣反流变化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PBPV是治疗儿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更长时间的超声评估。  相似文献   

19.
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伴有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应用超大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肺动脉瓣扩张术跨瓣压差(△P)由术前15.8±5.9kPa降至2.6±0.5kPa,术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术前86.8±3.7%降至61.8±26.1%,术毕时SaO2升至93.4±4.1%。随访6个月内7例SaO2达≥90%,2例于6~12个月SaO2达≥95%,1例PBPV后3年SaO2仍为92%。作者认为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右向左分流仍为PBPV适应证,并着重讨论球囊扩张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