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62例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了解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16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老年无心房纤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0.3%和37%、11%,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房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33.7%和43.8%),其次为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占26.5%和23.4%),高血压病(占18.4%和10.9%);三组患者抗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房颤伴栓塞组70.8%,房颤不伴栓塞组69.3%,对照组44%,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其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抗栓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华法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年发生率平均为5%,不同亚组间差异很大0.5%~12%。房颤占所有脑卒中原因的15%-20%,在房颤基础卜发生的卒中与无房颤患者相比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致死的比例更高。应根据危险分层合理选择抗栓治疗的适应证,在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同时,减少不适当抗凝造成的出血危险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不仅在发作时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会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或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0%~20%的房颤患者将在未来发生严重的致残性脑卒中。因此,预防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我院(三乙医院)近2年来158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对房颤抗凝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患者心脏结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原发病引起的房颤(AF)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特点,探讨其共同机制。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58例,非房颤患者40例,检测其左房(LA)、左室(LV)、右房(RA)、右室(RV)内径。结果:①房颤组患者LA明显扩大,LV、RV较对照组扩大,RA无明显扩大。②房颤组中冠心病患者24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5例,风心病10例,原因不明者3例。结论:原发病不同房颤发生率不同,但绝大多数LA扩大,可见LA扩大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房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和脑卒中是紧密相联的两种疾病。研究表明,20%的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一生中有35%的机会发生脑卒中事件,而发生过脑卒中的房颤患者,再次卒中的年发生率高达12%。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胡大一等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马长生等对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块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报告,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也是脑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有近250万房颤患者。房颤的发生受年龄因素影响,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很低.从60岁开始房颤的发病率迅速增高.80岁发上发病率可接近10%。房颤的平均发病年龄在72岁左右。在所有年龄段中,男性房颤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美国人口的老龄化,在未来数十年中房颤病例数可能会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其发病率0.4%~0.9%,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房颤患病死率高于无房颤患2倍;老年房颤患脑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患增高6倍,因此,治疗房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较好。为此,我科采用胺碘酮长期防治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齐书英  李俊峡  李洁  丁超  张莉  李育红 《医学争鸣》2009,(20):2209-2211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40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35例,慢性房颤5例.3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16例行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及(或)左房、右房线性消融,21例采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7或O”型左房线性消融和(或)右房峡部消融.总结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射频消融的即刻成功率100%,3mo后判断手术成功率,所有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87.5%(35/40),5例再发房扑或房速的患者中4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术,两次术后仍有3例复发房扑,两次手术成功率90%(36/40),3例两次术后再发房扑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行第三次射频消融术.阵发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97.1%(34/3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者均为大折返房扑或房速,复发与患者发病时间长、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大、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病等有关.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人群发病率可达10%[1]。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2大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前者仍为主要方法,它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满意控制;后者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相似文献   

10.
赵存忠  杨改宁 《当代医学》2009,15(32):100-10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生率为0.4%~1.0%,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高达9%。房颤可降低心房功能,也可因过快的心室率导致心悸、黑朦、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严重的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脑栓塞。现将在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以及2006年1月~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共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是由房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洁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5-1796
1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是由房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据估计,我国的房颤患病人数达1000万以上。房颤的危害有四:其一,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即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适,例如心慌、胸闷等;其二,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心脏疾患,例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房颤的发作还会诱发或者加重这些疾病; 其三,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倍以上。以占房颤患者绝大多数的非瓣膜病房颤为例,其年脑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F组)与342例不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AF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F组有以下特点:年龄偏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神经系统损害较严重;颈内动脉闭塞常见;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NVAF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效降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患者2000例按随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同随机分为ACEI或ARB类药物干预组(880例)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120例),两组均控制血压在目标值范围内。按随访期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发生房颤组,其中ACEI或ARB类药物组发生房颤3例,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3例。比较两类不同药物在高血压1、2、3级各水平组的房颤发生率,分析有效降压对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影响。结果 ACEI或ARB类药物组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房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药物组或对照组,当按血压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分层统计时,房颤发生率在血压严重程度不同时,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降压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从而减少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颤动(房颤AF)等,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甚或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和脑卒中等,最终可致残或致死,使患者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患病率在人群中高达1%~2%,房颤病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比单纯脑血管病发生率高近5倍。中国之两大回顾性研究提示,房颤患者的脑血管病患病率分别高达17.5%和24.8 l%,而80岁以上的患病率在人群中高达32.86%,这与 Framingham 报道的结果相似[1]。最近,我们采用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AF患者6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钟国强  王炎 《广西医学》2006,28(2):296-29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近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我国目前房颤患者约800万.房颤的发生随年龄而增长,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5%,60岁以后每10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岁后发病率达10%.  相似文献   

18.
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金海  郑秀霞 《中原医刊》2005,32(15):68-69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他病因的2倍。而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一个难题。普罗帕酮的药理学特性提示,其具有抗颤作用,且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研究通过对该药随机与安慰剂对照、较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价其预防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其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咏梅  高颖 《新疆医学》2007,37(2):90-91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据Framingham研究,在普通人群中,50~59岁者为1.5%,而80~90岁者为23.5%。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它病因的2倍。对房颤时间久,治疗无法维持窦性或已无转复的指征者,控制其心室率仍是一项难题。本研究主要观察步长隐心颗粒治疗房颤与维拉帕米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连素转复心房纤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王永志 《新疆医学》1999,29(2):70-71
本文应用黄连素转复心房纤颤(房颤)46例,并根据房颤病程,房颤(f)波振幅及左房直径(LAD)对其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54.3%,房颤病程〈1年者,f波振幅〈1mm者和LAD〈45mm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5%,74%和64.5%,均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0.05~0.01),表明黄连素对转复房颤有一定疗效,且无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