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们将 342例经病理证实的成釉细胞瘤分为一般型(classictype)和低复发型 (lowerrecurrencetype)进行回顾性研究 ,旨在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自 1 963~ 2 0 0 0年共收治颌骨成釉细胞瘤 349例 ,其中恶性成釉细胞瘤 7例 ,良性成釉细胞瘤 342例。根据WHO牙源性肿瘤组织学分类 ,复习全部 342例良性成釉细胞瘤病理切片。将其分为低复发型和一般型两大类 ,其中低复发型 72例 (包括单囊型 56例、周边型 3例、增生型 1 3例、一般型 2 7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现状, 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6月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90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9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平均年龄40.15岁,男女比例1.62:1。下颌骨受累724例(81.35%),上颌骨受累166例(18.65%),左右颌骨发病率基本相同,颌骨任一部位均可发生。病理亚型中,实体型378例,单囊型427例,是成釉细胞瘤最为常见的病理亚型。治疗方面,414例患者接受刮治手术,212例接受开窗手术,264例接受截骨手术。结论:成釉细胞瘤好发于青年,多见于下颌骨;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下颌磨牙及下颌支区为最易受累部位;实体型及单囊型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刮治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法(SAS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1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1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并结合文献报道的50例DA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发生率低,约占全部成釉细胞瘤的7.4%,肿瘤好发于颌骨前部和上颌骨,X线常表现为透射影,阻射影混杂存在。  相似文献   

6.
51例成釉细胞瘤局部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成釉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作者收集 1990~1999年 10年间收治的成釉细胞瘤 5 1例的完整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1例中 ,有 2 4例复发 (2 4 /5 1,4 7% ) ,以滤泡型和丛状型为基本类型 ,共 15例 ;共计手术 6 5人次 ,其中单纯摘除者 39人次 ,30人次复发 ;颌骨方块或部分切除及扩大切除者有 2 6人次 ,复发 11人次。结论 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学分型不能提示其术后复发与否 ,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 ,颌骨方块或部分切除及扩大切除都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恶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成釉细胞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 ,现将青岛大学医学院口腔科 1 985~ 1 998年间诊断为恶性成釉细胞瘤进行 X线表现和病理结果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院 1 985~ 1 998年间确诊为恶性成釉细胞瘤或成釉细胞瘤恶变的患者 1 1例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4~ 66岁 ,中位年龄 42岁。皆为下颌骨病变 ,发病至就诊时间 2月~ 30年 ,中位时间 1 .5年。所有病例留有曲面体层片或下颌骨侧位片。1 .2 方法 复查所有病例的 X线片及病理切片 ,进行对照分析。2 结果本组 1 1例根据不同的影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与其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因素与患者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绘制相关因素下的生存曲线。结果 发生于上颌骨者的复发率为50%,高于下颌骨的26.7%(P=0.004)。病程大于12个月者的复发率高于小于12个月者(P=0.002)。刮除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9%(27/53);切除术(包括方块切除、节段性切除及颌骨半切除)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1%(4/56),不同术式间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实性型复发率为28.8%(23/80),单囊型复发率为27.6%(8/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病理类型与复发有关,其中,丛状型预后较好(P<0.05)。结论 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成釉细胞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成釉细胞瘤为临床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其中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因其合并有牙源性囊肿,故在诊断、治疗上易混淆失误。我院1984~1999年共收治21例,占同期成釉细胞瘤126例的16.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HE染色及组织学观察.结果:24例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9.2岁;下颌23例,上颌1例.X线片示呈单囊性边界清楚透光区.病理表现分三型:(1)腔内型(丛状单囊成釉细胞瘤)7例,(2)壁内型(壁成釉细胞瘤)10例,(3)混合型7例,未见WHO第一型牙源性囊肿早期成釉细胞瘤变.结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和X线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计量病理学方法探讨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方法 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 2 6例成釉细胞瘤的上皮细胞进行计量形态学和DNA含量分析 ,并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各 10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参数比较显示 ;成釉细胞瘤明显大于含牙囊肿 (P <0 .0 5 ) ,与角化囊肿和根尖囊肿相近 ;滤泡型大于丛状型 (P <0 .0 5 ) ;外周细胞明显高于中央细胞 (P <0 .0 5 )。结论 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增殖活跃 ,其增殖特性符合临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K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ameloblastoma.DesignNormal gingival mucosa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10 healthy volunteers. Ameloblastomas were surgically removed from 30 patients and part of the tumor specimens were used to detect RECK gene polymorphisms by using 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is. Expression of RECK and MMP-9 protein was measured using western blot.ResultsThe overall SNP rate was 46.7% (14/30). Four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in exon 9, 11, 13, 15 of the RECK gene: two synonymous (P520P and R625R) and two missense SNPs (V275I and I395 V). RECK protein expression in specimens with minor RECK SNP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pecimens without RECK SNPs (P < 0.05), and, RECK protein expression in specimens with and without RECK SNP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ingiva specimens (P < 0.05). MMP-9 protein expression in specimens with minor RECK SNP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pecimens without RECK SNPs (P < 0.05), and MMP-9 protein expression in specimens with and without RECK SNP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gingiva specimens (P < 0.05). RECK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ctive proliferation, capsular invasion, and clinical recurrence of ameloblastoma.ConclusionThe rs16932912(G/A) SNP in the RECK gen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ctive proliferation, capsular invasion, and clinical recurrence of ameloblastoma. RECK protein expressio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rs16932912(G/A) SNP.  相似文献   

13.
人成釉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端粒酶hTERT基因在人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素A (cyclinA)和相关因子 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关系 ,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 )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AB中细胞周期素A、p53蛋白和PCNA ,hTERTmRNA的表达 ,同时以正常口腔粘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为对照。 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只有 1例hTERT阳性 (1 / 7) ,cyclinA、p53蛋白、PCNA三者之间表达有着相似共性。OKC中表达在基底或副基底层细胞核中 ,有1 4例hTERT阳性 (1 4 / 1 6) ,4例cyclinA阳性 (4/ 32 )、1 1例p53蛋白阳性 (1 1 / 2 5) ,5例PCNA阳性(5/ 9)。hTERTmRNA在AB中表达率为 94 4% (51 / 54) ,cyclinA为 66 7% (40 / 60 ) ,p53蛋白为85 7% (42 / 4 9) ,PCNA为 78 1 % (2 5/ 32 ) ,hTERT与cyclinA、p53蛋白、PCNA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 ,rs 分别为 0 91 4、0 848、0 80 4 ,P <0 0 5。结论 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 ,hTERTmRNA与cyclinA、p53蛋白、PC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在AB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p53蛋白的蓄积有关 ,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并受cyclinA调节 ,在S期中有较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肿瘤细胞巢周边及中心区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43例成釉细胞瘤 ,包括滤泡型 15例、丛状型 2 0例和棘皮瘤型 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标本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Ki 6 7、CK10&13和CK19蛋白的表达。结果 PCNA在肿瘤细胞巢周边区的增殖指数 (5 12± 2 76 ) %显著高于中心区 (1 36± 1 0 2 ) % ,P <0 0 0 1;Ki 6 7在肿瘤细胞巢周边区的增殖指数 (3 6 3± 1 80 ) %显著高于中心区 (1 2 6± 0 96 ) % ,P <0 0 0 1;PCNA和Ki 6 7的增殖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1) ;CK10&13和CK19在成釉细胞瘤中心区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周边区 (P <0 0 1)。结论 成釉细胞瘤肿瘤细胞巢周边区为增殖细胞区 ,周边区和中心区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3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和X线特点以及相关随访资料,并对照观察该型肿瘤的组织结构、生长方式以及肿瘤性上皮衬里的形态特征。结果:本组10-29岁为高发年龄,91%发生于下颌骨,累及上颌骨者仅3例;根据组织学特点,本组肿瘤被分为单纯囊型(I型,8例)、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Ⅱ型10例)和伴囊内肿瘤浸润(Ⅲ型,15例),3种亚型,29例随访患者中有6例术后复发,手术与复发间隔4-11年不等。结论:综合分析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提示肿瘤复发可能与其发生部位、术前临床诊断以及组织不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108例成釉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7组,分析各年龄段成釉细胞瘤的发生比例、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以及复发率;探讨成釉细胞瘤各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及复发率的关系;分析手术方式和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中,20~39岁占56.48%;男性略多于女性;下颌骨发生比例为81.48%;滤泡型占45.37%、丛状型占62.96%。108例患者平均复发率为32.41%,50岁以上者更高;65例患者刮治术后复发率为43.08%,而43例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率为16.28%;各病理类型复发率分析,滤泡型为34.69%,丛状型为26.47%,棘皮瘤型和颗粒细胞型各为28.57%。结论:成釉细胞瘤以男性青壮年好发,多见于下颌骨磨牙区、下颌支及下颌角部;滤泡型和丛状型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滤泡型较易复发;与刮治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追踪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影响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因素及刮治术复发病例观察。方法 对44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术后观察1年~25年4个月,平均5年7个月。结果 ①刮治术后复发(8/35)多于根治术后复发(1/9);②肿瘤生长呈壁内型(4/7)和混合型(3/4)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腔内型术后复发(0/15);③蜂房型(3/3)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单房型(1/20);④刮治术后2年内肿瘤易出现复发(7次/5例);⑤刮治术后复发者再次刮治仍有再复发倾向。结论 ①X线表现呈蜂房型者应做根治疗手术;②刮治术后病理呈壁内型或混合型生长方式者应重视定期复查;③刮主后病例应常规定期复查5年。  相似文献   

18.
对15例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施行开窗术治疗,待囊腔明显缩小后,再二期手术彻底刮治。15例患者全部经口内开窗术治疗1-2a,囊腔均有明显缩小,二期手术后6个月-1a,下颌骨缺损区完全被骨质修复。开窗术治疗囊性成釉细胞瘤是简便、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使下颌骨外形与功能得到了保留。  相似文献   

19.
报告2例因右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右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或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即刻分别行自体髂骨或肋骨移植的病例,2例病例在行X线检查时分别于术后16年和14年在移植骨中发现成釉细胞瘤复发。例1行术中冷冻切片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滤泡型成釉细胞瘤。结合本组2例病例,并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复习,认为成釉细胞瘤发生在肿瘤切除植骨后的骨中属于罕见病例,应对其复发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索有助于诊断和临别诊断的组织学标记物。方法 对4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HE染色及组织学观察;并对其中的25例行荆豆凝集素(UEA-1)、兀鹰血凝集素(BS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0例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组织学上可分为3个亚型:第一型5例(12.5%),第二型20例(50.0%),第三型15例(37.5%);UEA-1、B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