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路带锁Orion钢板和钛网进行固定和重建,后路利用SUMMIT方向螺钉枕颈胸钉棒系统或者联合前后路两种重建方法进行测试。在非破坏性生物力学状态下进行屈伸和左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测试。结果:T1脊椎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单纯后路双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后钢板固定,其刚度下降明显,在肋椎关节切除后,已近失稳。结论:临床上在全脊椎切除后,尽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固定,后路可以采用单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是,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路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患者肋椎关节已被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颈椎3例,胸惟25例,腰椎13例 14例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同时栓塞肿瘤节段血管.18例肿瘤只累及椎体的患者采用经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术,前路植自体骨或人工椎体重建切除的椎体,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16例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先行椎管后路减压,切除附件内肿物,并应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术,后行前路椎体肿瘤切除手术;4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只破坏1~2个脊椎、没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3例椎体部分受累的患者行后路次全脊椎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行节段动脉栓塞组14例.平均出血约3100ml;未栓塞组27例,平均出血量约4500ml.2例复发的患者最终未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分刖随访35及29个月,荷瘤生存.其余39例患者中,36例(92.3%)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2.9个月,16例复发(41.0%).初治的27例患者9例复发(33.3%).其中单纯前路手术11例,复发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复发3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未见复发.12例外院复发病例7例再次复发(57.1%),其中2例因肿瘤发展,全身衰竭死亡.21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末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折断.结论: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首次冶疗选择较为彻底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后路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一期行前路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并椎体间内固定:13例一期经后路行伤椎切除减压、矫形、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果后路较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矢、冠状面脱位复位率高,矫形效果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术能彻底减压、有效矫正畸形,较前路有效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和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钛笼重建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患者5例,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  相似文献   

5.
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重建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34例,其中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节神经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在颈椎CT或MRI横断面图像矢状轴上从后至前分为Ⅰ~Ⅴ区,神经轴上从内至外分为A~D区.肿瘤累及Ⅰ、Ⅱ、Ⅲ区者选择后路手术,累及Ⅳ、Ⅴ区患者选择前路手术,累及A区者选择后路手术,B、C区可以选择后路、前路或侧方入路,D区选择前路或侧方入路,根据肿瘤所累及的区域整合出最终的手术方式。回顾分析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结果:行单纯后路手术20例,单纯前路手术6例,外侧入路手术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7例。所有病例均彻底切除肿瘤,其中10例术中切断载瘤神经,2例结扎单侧椎动脉。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良性肿瘤复发1例,恶性肿瘤均复发。23例行内固定,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发生;10例后路手术未行内固定者5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1例出现侧后凸畸形。结论:对颈椎哑铃形肿瘤进行分区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彻底切除可明显降低良性肿瘤的复发率;肿瘤切除导致脊柱稳定性破坏时需重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分析13例颈段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术前MRI检查明确诊断,CT颈椎重建明确肿瘤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程度。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的方法。肿瘤全切11例,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良好。结论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单纯切除肿瘤会造成颈椎稳定性受损,患者需要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以防术后颈椎不稳而造成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摘除椎管内肿瘤,同时行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8例.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3周以内)可下床活动,无一例出现眩晕、颈痛、头痛等颈椎不稳的表现.随访6个月~2年未见后凸畸形发生,颈椎活动不受限制,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 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同时行经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能够维持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2]。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路重建对上颈椎稳定性的保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视野及操作空间上的局限使前路重建显得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矫形与单纯钉棒系统矫形两种术式,治疗伴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6-2008-01行后路手术治疗16例伴有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侧后凸畸形患者。术前以用力肺活量(FVC)与FEV1值评价通气功能损害。依据畸形严重程度及僵硬度,选择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并椎弓根钉棒矫形术或单纯椎弓根钉棒矫形,术后复查肺功能,定期随访。结果全脊椎切除组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分别达到68.5%和76.7%,单纯钉棒矫形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分别为53.1%和48.0%,术后6个月患者肺功能参数较术前均有提高,且全脊椎切除组矫形率及通气改善均优于单纯后路钉棒矫形组。全脊椎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后路矫形有助于严重侧后凸患者早期改善其肺通气功能,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能获得良好的矫形和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初步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cl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伞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4例原发胸腰椎脊柱肿瘤,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3例(包括:Tm单发浆细胞瘤1例,T8全脊椎血管瘤1例,和T12全脊椎血管瘤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切除1例(为L4神经母细胞瘤并椎旁肿块),并埘标准TTEs手术中的截骨器械和手术技巧进行改进.[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3~2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改传统分块切除脊椎肿瘤的方式,将脊椎分为前后两部分予以完整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脊椎肿瘤最为积极有效地手术方法之一,而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尚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