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与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体外粘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培养的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材料上的粘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支架表面的贴附形态;同时以不同浓度细胞悬液接种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最多可粘附BMSCs数量。结果BMSCs在支架表面贴附良好,当接种浓度为2×106/ml时,单位体积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粘附BMSCs数量为3.1×107cell/cm3。结论SD大鼠B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诱导培养后的细胞与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的特性,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PDLLA/HA的生物相容性,为筛选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将BMSCs与PDLLA/HA复合体外培养,通过形态学的观察、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的测定,观察PDLLA/HA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复合培养时BMSCs能在PDLLA/HA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PDLLA/H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骨髓基质细胞与玻璃陶瓷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与钙磷陶瓷(BGC)复合后形成骨组织的生物学机制。为形成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观察其成滑过程。结果 一定浓度的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可产生成熟新生骨组织,其成骨过程与局部血运、材料孔隙、孔径有关。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可以新生骨组织,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化新生组织的体内移植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与钙磷陶瓷(BGC)复合后形成骨组织的生物学机制,为形成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后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观察其成骨过程。结果 一定浓度的BMSC与BGC复合植入动物体内可产生成熟新生骨组织,其成骨过程与局部血运、材料孔隙、孔径有关。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可以形成新生骨组织,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化新生组织的体内移植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组织工程骨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中,培养15天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大鼠MS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增加。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成许多细小的钙结节和胶原纤维。结论:新的骨髓培养法可使大鼠:MSC分化和增生为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成骨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利用的支架材料。用: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有很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建立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体外的成骨特性。方法 利用静置贴壁原理进行BMSC的体外培养,汇合后传代,部分细胞改用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测,并观察条件培养液对BMSC的功能影响。结果 条件培养液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细胞重叠生长形成多层结构,伴有散在的矿化结节形成。条件培养液组细胞ALP染色率及活性较完全培养液组高,但增殖率相对降低。结论 培养的BMSC经诱导具有体外成骨能力。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可促使BMSC转化为成骨细胞,但抑制BMSC的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9.
多孔型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三钙和碳酸钙高温合成羟基磷灰石(HA)粉,经X线衍射及红外光谱检测,证实其物质结构与标准图谱相符。化学元素分极测定表明,HA的钙/磷重量比为2.1。按一定比例将HA粉、有机多聚体、粘合剂和植物干燥叉枝混合,经预压成型、1300℃高温下烧结3小时,制成具有连通孔道的多孔型HA陶瓷。 相似文献
10.
11.
新型快速成形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为种子细胞,以快速成形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兔BMSC在成软骨培养液中诱导培养,使之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后,接种于快速成形的生物相容性三维支架材料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经体外培养扩增2 wk后植入自体肌袋,术后8 wk取材,进行组织学、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成年兔BMSC在体外可诱导为软骨细胞,接种于三维支架材料培养后,扫描电境观察见细胞在支架上可大量扩增;接种细胞的支架植入自体肌袋8 wk,可形成软骨样组织,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具有软骨细胞表型的BMSC接种于快速成形的三维支架材料在体内非关节环境可形成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免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传代扩增后,与胶原海绵混合培养后植于免挠骨干1.5cm缺损处。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及x线、组织学检查进行评价。比较细胞和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与单纯胶原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以组织工程骨移植于骨缺损处,骨缺损完全愈合,骨髓腔通畅。而单纯胶原移植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髓腔不通,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别。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种良好的骨源细胞,能定向分化成骨细胞,其成骨机制为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机理。 方法:将兔 BMSc悬液进行体外培养 ,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传代培养细胞的碱性磷酸酶 (AL P)阳性率达 80 %以上 ,表现为成骨细胞形态并形成钙结节。结论: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 C可促进 BMSc分化为成骨细胞 ,BMSc的分化和增殖是两个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Comparative study on seeding methods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In general the traditional static seeding method has its limitation while the dynamic seeding method reveals it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static method. We compared static and dynamic seeding method for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BMSC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Methods DNA assay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maximal initial seeding concentration for static seeding. Dynamic and static seed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when scaffolds were loaded with hBMSCs at this maximal initial cell seeding concentration. Histolog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were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ells inside the constructs. Markers encoding osteogenic genes were measured by fluorescent RT-PCR. The protocol for dynamic seeding of hBMSCs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DNA assay showed that the static maximal initial seeding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ynamic seeding. Histology and SEM showed even distribution and spread of cells in the dynamically seeded constructs, while their statically seeded counterparts showed cell aggregation.Fluorescent RT-PCR again showed stronger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dynamically seeded constructs.Conclusion dynamic seeding of hBMSCs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
兔骨髓基质细胞与自体牙骨质片的体外附着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兔骨髓基质细胞与自体牙骨质片的体外附着生长规律.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牙片联合培养4 wk,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附着情况. 结果:骨髓基质细胞附着牙骨质片生长良好,贴附紧密,并能形成新生的类牙骨质样矿化组织.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在牙骨质片上附着生长并形成新生矿化组织,是理想的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聚己内酯 (PCL )的生物相容性 ,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细胞与 PCL体外复合培养 ,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及酶学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 PCL上贴附、繁殖 ,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 ,并且 PCL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PC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可能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而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细胞来源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瓶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具有取材创伤小、增殖能力强及具多向分化潜能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软骨构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其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得大量纯化的BM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为软骨表型的细胞。该文就BMSCs体外软骨定向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应用BMSCs构建软骨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致骨髓基质细胞(BMSC)凋亡的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6OCoγ射线照射后BMSC的凋亡变化。结果经50Gy剂量照射后,BMSC木见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而经100和200Gy照射后 BMSC出现了明显的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经50Gy剂量照射后,BMSC的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100Gy照射后BMSC的凋亡率出砚了明显改变(P>0.01),而且这种变化始于照射后4h,至照后24h到达高峰,随后凋亡率慢慢下降;200Gy照射组的凋亡率略高于100Gy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受一定剂量的6OCoγ射线照射后可发生凋亡,并且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