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把握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舌苔、舌质及舌态等方面的各种现象来获取诊断资料,从中发现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舌苔在中医舌诊辨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舌鉴辨证》指出要"刮舌验苔以辨疾病",《形色外诊简摩》云:"有病,则舌必见于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厚、薄、腻、  相似文献   

2.
李萍 《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70-570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辨证施护的主要依据。而望舌是望诊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观察舌质和舌苔两方面的变化。望舌质可以辨五脏之虚实,察舌苔可以测六淫之浅深。现就辨别舌苔在护理中的运用作一简要分析。1辨别舌苔区分服药方法舌苔分苔色...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其中通过观察舌苔变化可以获知病邪的深浅以及邪正的消长等。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个方面,其中望苔质可以根据舌苔的质地以及形态再行细分,主要包括厚薄、润燥、腻腐、剥落、偏全以及真假等。传统望舌苔由于受到医生临床经验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客观性不足。因此,采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对舌图中的苔质进行提取和量化,在舌诊客观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近15年国内外中医舌诊中苔质的客观化研究进展,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并为今后的中医苔质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舌苔的准确分离是后续舌体特征提取与识别的基础。对近年来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舌体苔质分离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现有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彩色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借助光谱技术在信息量方面的优势,结合临床信息,探究更多舌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光学表达参数,为中医临床舌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21例肠镜检查患者的舌象与肠镜诊断资料的观察发现,结肠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7.
舌象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前人对舌象与疾病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耀革 《江苏中医药》2003,24(11):20-21
慢性胃病属中医学“胃痛”、“嘈杂”等范畴 ,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病症。本病病机复杂 ,病症繁多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长期从事脾胃科临床工作 ,诊治本病略有心得 ,现介绍如下。1 察舌象 知轻重转归中医学认为舌乃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熏蒸 ,故观察患者的舌象改变对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慢性胃病的诊治尤为重要。《诊家直诀》云 :“凡察舌 ,须分舌苔、舌质。舌苔虽恶 ,舌质如常 ,胃气秽浊而已。”又如《辨舌指南》所说 :“辨舌质 ,…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辨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论治”的主要依据。诊断小儿疾病时,由于脉诊不易,舌诊的重要性就更见突出。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主要是门诊病人的观察过程中,作了一些舌诊的初步分析整理,作为点滴心得向党献礼,是否恰当,还望中西同道指正。舌诊的基本概念舌的检查包括舌体(舌质)和舌苔两个部份:舌体是指舌的颜色、形状、动态和感觉;舌苔是指舌面的附着物,包括苔色、形状和性质等。中医认为舌是心的苗  相似文献   

10.
《东方养生》2008,(3):80-80
看中医,通常医生都会查看患者的舌苔,也叫舌诊。如果诊前喝过牛奶、豆浆,会使舌苔变得白腻;诊前刚吃过杨梅、橄榄会使舌苔变黑。而红茶及果汁会使舌质变红,所以看中医前,一定不要吃易染舌苔的食品,防止给舌诊带来假象。  相似文献   

11.
丁振学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4-715
关于舌苔之真假与有根无根,全国不少中医教材、教科书及文献资料将两者混为一谈,如现用规划教材认为“判断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其舌象特征是“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像从舌体上长出来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紧贴舌面,不像舌所自生而似涂于舌面,苔易刮脱,刮后无垢而舌质光洁者。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  相似文献   

12.
恐怕每人多有这种印象,只要找中医看病,大夫总要看看你的舌头,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看舌头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叫做“舌诊”。通过舌诊,可以观察舌质的色泽变化,舌苔的干湿厚薄,进而再结合其它诊断方法来确定疾病的所在。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又与肺、肝、脾、肾四脏经络相连。因此人体五脏若有病变,首先反映在舌质色泽的变化上,而舌苔的改变,又能推断出疾病的轻重和病情的深浅转归。所以说,舌象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35例下消化道疾病的舌象与纤维结肠镜诊断资料的初步观察表明,下消化道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其舌苔各组均以黄苔居多、炎症组高达79%;舌质以暗红、青紫比例较高。恶性肿瘤组以舌质青紫为特点、与正常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说明中医舌诊对下消化道疾病在肠镜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平和质与3 种偏颇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的舌象特征.方法:以1687 例体检人群为对象,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由中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并拍摄数字舌图,并对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4 组的舌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和质组中,属于正常范围的舌质(淡红舌、正常舌形)与舌苔(薄白苔)的出现率均不到50%.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质组的暗红舌、厚腻苔、黄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组的红/绛舌、厚腻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的红绛舌、瘦薄舌、少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颇体质时,虽然异常舌象的出现率增高,并各具特征,但舌诊与体质辨识问卷相结合的诊断规律研究仍是体质辨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治疗作出努力。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4个常见证型,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对4组患儿的舌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淡红舌和红绛舌;苔色多见白苔和浅黄苔。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淡红舌、红绛舌、白苔、浅黄苔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舌象,可以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依据。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的舌象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32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观察和胃镜检查后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主,粘膜糜烂,萎缩和合并十二指肠球炎以红舌为主,紫舌次之,苔亦多为白腻和黄腻。中医辨证以肝胃不和型为多,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说明舌证基本一致,且存在一定的内涵关系。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诊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荣 《河南中医》2004,24(1):71-71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 ,是通过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 ,三者互相印证 ,得出结论 ,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依笔者认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特点作一探讨。1 舌象转变规律有顺逆正常舌象舌体居中 ,不胖不瘦 ,伸缩灵活 ,舌质淡红 ,苔薄红 ,舌底络脉暗红无迂曲。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到舌质淡 ,苔白腻 ,气虚湿滞最为多见。舌象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疗效转归的参考指标。舌苔 :薄→腻→黄→黑为逆 ,黑→黄→腻→薄为顺 ;舌质 :淡→红→紫→暗为逆 ,暗→紫→红→淡为顺。舌质暗红有瘀点…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肺与支气管疾病的舌象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舌象的变化和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等的变化,总结了肺与支气管疾病的舌象的变化特点,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利  刘萍  罗玉敏 《中医药研究》2011,(9):1102-1103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舌内通五脏,外系经络,有病与否,均可与舌诀之",由此可见舌诊的重要性。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最为重要。丝状乳头顶端的角质层可分化为角化树,角化细胞中含有角化物质,呈微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