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组,A组为Ⅱ型1、2期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另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鼻黏膜中VEGF的染色呈弱阳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腺体、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是中鼻道微环境控制下的炎症性肿块,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以嗜酸性粒细胞聚积、活化、抗凋亡并分泌毒性因子,导致鼻黏膜损伤、纤维组织疝出上皮再生、间质水肿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中VEGF、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及术后不同时期求区黏膜中均呈现为高表达,提示VEGF、Eotaxin在鼻息肉发病及术后复发过程中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和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HGF与VEGF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6.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0%和10.0%,P<0.05),且在鼻息肉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中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0,P<0.05;r=0.514,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的表达增强,提示2者可能协同参与鼻息肉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 30例胰腺癌和 10例正常胰腺组织 VEGF表达检测和 MVD计数。结果 :胰腺癌VEGF表达率 73.3%、MVD计数 12 .5 3± 4 .12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13.3%、5 .16± 1.6 3和正常胰腺组织 10 %、4 .2 9±1.32 (P<0 .0 1) ;VEGF表达和 MVD计数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 ,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无关 (P>0 .0 5 )。结论 :VEGF与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 MVD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n factor,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程度与鼻息肉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40例(58侧),两侧病变以病重侧计.所有病例均在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及窦口开放术,息肉组织常规固定并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 Max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VEGF抗体染色.对手术疗效和VEGF染色程度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息肉中VEGF因子随着表达的增强其手术疗效越差,复发率越高.强阳性表达的复发率最高(r=0.518).结论:鼻息肉的VEGF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预测鼻息肉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 6 6 .7% ,MVD为 32 .80± 12 .11。VEGF和MVD在侵及浆膜层的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P <0 .0 5 ) ;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结论 VEGF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活化的关系;糖皮质激素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设置三组分别为鼻息肉组、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鼻黏膜对照组;其中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入院后,术前接受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qd×5。Pharma-ciaCAP系统测定样本血清中ECP的水平;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os和Eotaxin在标本黏膜中的表达;分别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息肉组血清中ECP水平(16.47±5.38μg/L)及组织中Eotaxin(50.85±32.22)表达明显增强(P<0.05),Eos活化增多;ECP水平与Eotaxin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性(r=0.647);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6.26±3.13μg/L)及组织中Eotaxin(15.21±11.32)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3.57±1.49μg/L)及组织中Eotaxin(13.08±10.62)表达水平低;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黏膜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升高,组织中Eotaxin表达增强,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外周血中Eos、组织中Eotaxin表达和Eos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质(ECP)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实验组)与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和ECP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织中EOS浸润数及ECP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减轻鼻息肉组织中的炎症反应程度,抑制鼻息肉组织中ECP的表达,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intin,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和VEGF在48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影响血管生成和上皮修复的两种重要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机制起作用,不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而且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关。VEGF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加剧炎症反应,提供息肉早期形成的物质基础。EGFR与息肉上皮形成密切相关,两者的异常表达可影响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及预后。因此,研究VEGF和EG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鼻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晓强  康健 《医学综述》2009,15(2):183-185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嗜酸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淑君  张志华  岳卓立 《河北医学》2007,13(9):1053-1057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探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鼻息肉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 、CD8 的表达,并与30位志愿者下鼻甲粘膜、正常人外周血进行比较.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各种炎细胞浸润,CD4 和CD8 细胞数增多(P<0.05);其中CD4 细胞明显多于CD8 细胞.CD4/CD8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CD4 和CD8 细胞数及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和外周血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且高度表达CD4细胞,提示鼻息肉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质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为6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为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 (RT-PCR)、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MP-9和IL-8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与嗜酸粒细胞浸润数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EOS计数、IL8和MMP9阳性染色细胞数均有明显的高表达;MMP-9和IL-8的阳性表达和EOS的侵润呈正相关,并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MMP-9和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和EOS浸润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A15—3、VEGF的表达及MVD测定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3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10例中的CA15-3、VEGF的表达并进行MVD测定。结果150例乳腺癌的CA15—3阳性率为72.0%(108/150)、VEGF阳性率为81.33%(122/150)、MVD计数为17.5±12.2,均显著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有无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5-3、VEGF及MVD测定对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对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息肉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鼻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可能不同,其病因可能与感染相关因素和变态反应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细胞因子网络在鼻息肉的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包括促炎因子、抗炎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某些细胞因子受体等。鼻息肉中有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6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互相调控可能是鼻息肉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鼻内镜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治疗组22例和鼻内镜治疗组26例,分别柯陆氏手术及鼻内镜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鼻内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96.15%,术后并发症1例;传统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81.81%,术后并发症4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麻醉方式合理选择及严格的手术操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没有明确,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感染性因素、细菌超抗原、细胞因子释放等.本文就目前该疾病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51例鼻息肉鼻窦炎患术前鼻息肉和复发鼻息肉组织均行嗜酸性粒细胞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越易复发。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复发直接相关,可做为术后鼻息肉是否治愈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