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部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  相似文献   

2.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约5~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及CGRP、SP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重合处理的结果显示,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半月节神经元中,约60%呈CGRP样免疫阳性,约65%呈SP样免疫阳性.结合文献及本文结果,可以认为半月神经节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与CGRP或SP共存的神经元可能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浓密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阳性成分呈蓝黑色的带状分布,而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内很稀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此核簇内的分布节段非常相似,都主要存在于与伤害性传入传递和调控有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并且二者都主要分布于与痛觉调控有关的浅层.约有10~15%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Ⅲ~Ⅴ层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除在吻侧亚核的背内缘与孤束核交界处有少量一氧化氮合酶同性神经元外,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两者均几无表达.本文及文献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面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了59.4%和37.24%,残存的神经元发生萎缩及表面受体含量增加。NGF治疗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只减少4.47%和2.36%,细胞形态学参数及受体灰度值都类似于正常。提示NGF对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防御反应过程中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采用NADPH-d方法研究发现在应激的早期(1~6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基底前脑、纹状体、间脑和脑干内出现的部位增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增多;而在应激的晚期(9d以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的部位及数量明显减少.提示在慢性应激的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增强;而在应激的晚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 NADPH-d方法研究发现 :在应激的早期 ( 1~ 6d)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基底前脑、纹状体、间脑和脑干内出现的部位增多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增多 ;而在应激的晚期 ( 9d以后 )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的部位及数量明显减少。提示在慢性应激的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增强 ;而在应激的晚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底前脑为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作用的靶区之一。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这些配体是否作用于正在发育和成年大鼠的基底前脑同一神经元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方法观察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α和酪氨酸激酶 A在基底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和兔抗酪氨酸激酶 A分别孵育切片 ,ABC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核内 ,蓝黑色 ,呈点状 ;后者位于胞质和突起内 ,呈棕色。结果表明 :两者都分布于基底前脑神经元。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条件下可见三种细胞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酪氨酸激酶 A阳性细胞和双重反应阳性细胞 ,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因部位而不同。雌激素受体和酪氨酸激酶 A共存提示它们的配体可通过共存于基底前脑同一神经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作用于同一神经元 ,协同地调节特异的基因或者基因网络的表达 ,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分化、成熟、再生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互海马后ChAT,NGFR和N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至海马后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35只,在单侧穹隆海马伞损伤后一周,将胚胎基底前脑神经元植入损伤侧海马。在移植术后存活5d,7d,14d,30d,60d,90d,和180d共分为7个时间组灌注取材,进行ChAT和NGFR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NOS反应,观察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证明,ChAT神经元在移植后30d方出现阳性反应;NGFR神经元在移植后7d可见淡染的胞体,随后逐渐增强;NOS神经元在移植后7d时呈明显的阳性反应,而且数量多,三种神经元直到180d时均尚呈阳性反应,提示移植物内NOS神经元出现早且数量多,NGFR神经元出现的也较早,ChAT神经元出现最晚。这三种物质在细胞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差异与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乳化技术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4周后,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MS和VDB的ChAT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1.9%和51.4%;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组损伤侧的ChAT阳性神经元得到明显的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0.60%和20.9%,明显高于损伤组损伤侧的ChAT阳性神经元存活数。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能够成功地将神经生长因子运载到脑内,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移植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至海马后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 SD大鼠 35只 ,在单侧穹隆海马伞损伤后一周 ,将胚胎基底前脑神经元植入损伤侧海马。在移植术后存活 5 d,7d,14 d,30d,6 0 d,90 d,和 180 d共分为 7个时间组灌注取材 ,进行 Ch AT和 NGFR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OS反应 ,观察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证明 ,Ch AT神经元在移植后 30 d方出现阳性反应 ;NGFR神经元在移植后 7d可见淡染的胞体 ,随后逐渐增强 ;NOS神经元在移植后 7d时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而且数量多。三种神经元直到 180 d时均尚呈阳性反应。提示移植物内 NOS神经元出现早且数量多 ,NGFR神经元出现的也较早 ,Ch AT神经元出现最晚。这三种物质在细胞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差异与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将老年大鼠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定量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SM-DB)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CFR)和NADPH-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其结果是:老年减退组大鼠和老年正常组大鼠相比较,SM、斜角带垂直支(vDB)、水平支(hDB)中的NGFR/NADPH-d双重反应阳性、NGFR单独反应神经元数也呈明显下降;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较老年正常组减少(P<0.05)。相关分析表明,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NGFR和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呈明显负相关。提示SM-DB的三类神经元都参与了老年记忆减退的机制,但以NGFR阳性神经元的损害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部分脑区内一氧化氮合酶与经典神经递质的共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余福林  单红英 《解剖学报》1996,27(2):153-157
  相似文献   

13.
成人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怀宇  徐杰  姚志彬 《解剖学报》2003,34(3):256-260
目的 探讨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在人基底前脑内的分布规律及化学特性。方法 采用nestin331B、10C2、Rat 401抗体显示人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并应用NSE、p75NGFR、ChAT、GFAP抗体分别对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进行了双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同时还应用NADPH-d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成人基底前脑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胞体较大,呈卵圆形或梭形,有1~3个突起,分布于隔核、斜角带核、Meynert核、无名质及杏仁核群。双标染色显示,nestin阳性细胞被NSE抗体标记,并与ChAT、NGFR、NOS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多数不呈交叉反应。约28%nestin免疫阳性细胞为ChAT阳性神经元,15%为NGFR阳性神经元,6%为NOS阳性神经元。此外,透明隔及隔区靠近软膜处有少量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不与GFAP有交叉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成人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ChAT、NGFR、NOS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其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人脊髓创伤后的再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在受损脊髓内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18例脊髓创伤后存活2小时至28个月患者死后脊髓石蜡切片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早于创伤后第4天起,前角运动神经元再表达NGFR。创伤30天后,NGFR阳性运动神经元逐渐减少,但直至伤后28个月仍可见到。创伤后7小时至9周,后索内轴突也表达了NGFR,可能是脊神经节细胞NGFR的轴浆运输效应。此外,受损脊髓内微血管壁外层也呈NGFR阳性。创伤后运动神经元再表达NGFR,反映神经细胞对神经生长因子的需求增加,以维持创伤后神经生长因子依赖性神经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长度增加,多极细胞占64%;28d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树突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分枝简单化;35d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120d).生后7d时,一氧化氛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视区的白质和皮层的5、6层中,7d后该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第2/3及4层中明显增多,这种分布状态在35d后趋于稳定。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生后第2周逐渐出现,第3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结果提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视觉中枢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记忆相关区域表达的改变,选用雄性SD 大鼠(青年组20 只,老年组40 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老年组又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改变。老年减退鼠内侧隔核、斜角带垂直支和斜角带水平支三个核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老年正常组分别下降了37.89% 、39.75% 和38.86% (P< 0.01)。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内侧隔核-斜角带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内侧隔核r= -0.8238,P< 0.01;斜角带垂直支r= -0.9076,P< 0.01;斜角带水平支r= -0.8138,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灰度值较老年正常组三个核团分别下降30.91% 、29.67% 和36.71% (P< 0.01),胞体面积较老年正常组减少29.05% 、17.52% 和37.87% (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丢失可能是引起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HRP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又将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损伤,通过HRP呈色、抗FOS、抗5-HT免疫组化染色,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发现七种不同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5-HT样阳性和FOS样阳性细胞,HRP/5-HT、5-HT/FOS和HRP/FOS双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HRP/5-HT/FOS三重标记或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FOS细胞数量很少,出现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相似文献   

18.
大鼠角膜中央区SP样、CGRP样免疫阳性纤维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角膜中央区注射HRP后,用抗SP和抗CGRP抗体对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证明:双重阳性细胞出现于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区且集中分布于背内侧部.CGRP样双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的背内侧部的周边区;SP样双重阳性细胞散在于节的背内侧部的深部。两者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未见双重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F切断一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4.8%和51.4%),MS和VDB的NGFR阳性细胞的面积和周长显著降低(P<0.01),OD值显著增高(P<0.01);NGF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受到保护,NGFR阳性经元数显著高于损伤组损伤侧(P<0.01);联合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也受到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只下降7.3%和15.4%),与损伤组损伤侧比较NGFR阳性细胞数增加了57.4%和36.0%(P<0.01),也明显高于NGF组(P<0.05);细胞形态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和NGF单独应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