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所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检查的6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并进行门静脉系统的3DDCEMRA检查,对减影后的影像学资料及MIP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统计侧支循环的分布情况。结果6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中,食管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5例,胃底静脉曲张47例,奇/半奇静脉曲张35例;胃左静脉曲张34例,胃后静脉曲张11例,胃-肾分流13例;脾周静脉曲张14例,脾-肾分流者4例;附脐静脉曲张21例;性腺静脉曲张17例。结论3DDCEMRA不仅能发现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曲张的侧支循环,还可以明确血管起止、走行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确诊病例4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CT门静脉血管成像以及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经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可观察到胃左静脉曲张者34例,食管下段曲张者21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者18例,食管旁静脉曲张者11例。结论CT门静脉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侧支血管,对于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疑肝脏疾病者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表现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80例(42例并肝癌),其他20例,双筒高压注射对比剂的同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得到门静脉立体图像。结果①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好坏与扫描延迟时间合理选择和扫描参数设计密切相关;②能清楚显示1-5级门静脉血管结构;③精确定位肝内病灶;④门静脉造影可检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门静脉血管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在门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68例确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PV检查,根据CTPV所见并结合患者肝功能情况,分别进行了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分流术或断分流联合术。结果CTPV可以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其中以胃左、食管旁、脾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45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或栓塞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3例。结论CTPV能显示门静脉主干和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选择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PH)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下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脾静脉局部突然中断、明显狭窄或不显影12例,主要的两个侧支循环通道有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和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在螺旋CT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分布和走行。结论:MSCT增强多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RPH患者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及曲张情况,对于RPH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同时64层螺旋CT也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其无创性的门静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门静脉的管径、血管的形态、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本研究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胃镜以及64层螺旋CT的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比较,进而探讨64层螺旋CT的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的综合诊断以及临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1-2]。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HILIPS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左门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及CT影像诊断为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腹部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所得资料于门静脉期行门静脉系统CT血管重建(MIP和VR),着重观察:原发病变表现、脾静脉受压、受侵表现、有无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建立。结果:30例资料的原发病变及脾静脉改变情况均清晰观察,脾静脉表现为各种受压、受侵、狭窄、闭塞等改变,其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亦显示清晰。结论: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CT影像改变复杂、表现多样,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其改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内径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镜、CT等多种检查手段对586例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内径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进行检查观察.结果 肝硬化有侧支循环开放组病人门静脉内径[(1.18±0.166) cm]比无侧支循环开放组病人[(1.31±0.160) cm]显著减小;形成的侧支循环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常见,脐静脉或脐旁静脉开放次之,胃左静脉扩张、脾胃静脉开放接排其后,其他交通支开放较少;门静脉内径越小侧支循环开放的通路就越多且各交通支开放的比例也越高.结论 综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门静脉内径和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对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诊治、预后评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秀梅 《安徽医药》2013,34(6):794-796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PSPH患者4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MSCT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种方法对门静脉(PV)系统血管显示情况,采用4级评分法对血管显像进行评级,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MSCTA检查中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MSV)、PV显像血管评级为优良者分别为33例(82.5%)、34例(85.0)和37(92.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上述静脉血管评级为优良者分别为27例(67.5%)、28例(70.0%)和30(75.0%);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MSCTA检查显示脾静脉狭窄或中断,PV主干、MSV及其分支均显示良好;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胃短静脉(GSV)、20例患者胃网膜静脉(GEV)、18例患者胃结肠干(GCT)均出现曲张表现;GCV受累及10例患者GCV、GSV、GEV、GCT均出现曲张扩张表现。结论 MSCTA可有效显示PSPH患者PV主干及侧支循环静脉情况,显像清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PHT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中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8例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门静脉断流前测压(34.6±6.2) cmH2O;门静脉断流后测压(28.6±4.7) cmH2O,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全部停止,手术止血率达100%;发生并发症6例(15.79%),随访2年,发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10.52%.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断离门奇静脉间侧支循环,具有止血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周力  邱秉胜  路元汉  刘文红 《贵州医药》2002,26(11):992-993
目的探讨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 35例治疗组患者和 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用药 10天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下降 ,于 4周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分别下降为 10 5 1 3± 378 5ml min ,5 4 8.3± 331.1ml min ,1.3± 0 .4cm ,0 .9± 0 .2cm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 ;随访 2年 ,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两组中Child -pughC级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0年1月-199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作胃镜检查。结果 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4.9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为43.75%;在childA级、B级、C级肝功能病人之间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P<0.01)。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82.43%无症状。结论 门静脉高压可能是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增高的重要致病因素,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无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收治的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28例的诊疗过程和随访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胰腺癌8例,胰腺假性囊肿10例,慢性胰腺炎6例,其中合并有呕血和(或)黑便史14例,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纤维胃镜和超声内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20例,合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6例.28例患者均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2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均较顺利.8例胰体尾癌患者于术后3~9个月死亡.余20例患者中随访18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8年.定期复查内镜,食道下段及胃底周围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均无再出血.结论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及胰腺疾病病史是诊断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应同时重视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脾形态学变化对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多体位B超扫查检测脾体积、门脉系统血管内径,结合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研究脾体积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脾肿大反映着门脉压力变化,与门脉各分支循环之间存有代偿关系。结论 B超检测脾体积能及时帮助诊断门脉高压症,脾大小本身还具有监测反映门脉系统高动力循环状态和指导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章礼久  赵进 《安徽医药》2006,10(3):192-193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并研究这些指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清晨空腹抽血采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10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同时对这些患者行肝、脾、门静脉、脾静脉B超及纤维胃镜和/或食道吞钡X线检查。结果食道静脉曲张组与非静脉曲张组LN、IV-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LN、IV-C与食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8和0.530,P分别<0.01和0.05);同时又发现HA、LN和IV-C与门静脉内径宽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存在(r分别为0.073、-0.068和-0.062,P>0.05)。结论LN、IV-C为监测门脉高压提供了一个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手段,并可用于推测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无及程度,从而预测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