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150例分为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及气血亏虚型3组,予相同推拿手法,以肘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临床疗效。结果:3组均有远期疗效(P0.05)。风寒阻络型和湿热内蕴型镇痛疗效、改善远期总分数及疼痛分数均优于气血亏虚型(P0.05)。3组肘关节功能活动改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及气血亏虚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71.5%和51.3%。结论: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和湿热内蕴型肱骨外上髁炎更有效,而气血亏虚型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科门诊的10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予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予推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指标评分及总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力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能显著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虚益损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究红外热像技术作为肩周炎疗效评估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招募2019年10月—2020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取补虚益损推拿手法治疗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0 min/次,1次/d,治疗5次后休息2 d,疗程12 d。比较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VAS疼痛评分、改良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红外热像图上肩部疼痛区域和正常区域的温差(△T)。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T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补虚益损推拿手法在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手法;红外热像技术可以作为诊断评估技术,在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海芬  王庆丰  应海舟 《新中医》2015,47(1):213-2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肩部疼痛改善情况及对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术治疗肩周炎能有效减轻患者肩部疼痛症状,恢复肩关节功能,安全可靠,可作为肩周炎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林雅俪  张利华  叶妙芳 《新中医》2019,51(7):261-263
目的:观察在扶他林干预基础上以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肩周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均采取扶他林干预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加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在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和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观察组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扶他林干预基础上以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可有效促进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冻结期和康复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用常规推拿加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5%、对照组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肩关节VAS评分均改善(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结合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冻结期和康复期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其肩部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关节松动手法对肩周炎气滞血瘀证的疗效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55例。所有患者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激痛点推拿治疗(1次/d),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5-HT和PGE2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指标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治愈30例,显效2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肩周炎患者治疗后血清5-HT和PG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痛点推拿配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且可下调血清5-HT和PGE2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风寒湿型)患者30例,在功能锻炼为基础治疗上,予当归四逆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指数(VAS)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UCLA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VAS疼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VAS分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评分比较,治疗后UCLA分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比较,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均大于治疗前,肩关节内收较治疗前减小,ROM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风寒湿型具有较好的疗效,对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七珠展筋丹揉药加温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测定,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3%(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于推拿治疗后采用四子散热敷,对照组则给予推拿手法结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疗程。结果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肩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拿手法结合止痛药治疗相比,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缩短疗程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整脊治疗肩周炎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非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整脊手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Mann-Whitney U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疗法与推拿均能有效治疗非急性期肩周炎,在推拿基础上应用整脊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肩关节活动范围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肩痹汤配合推拿手法对肩周炎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肩周炎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手法组(对照组)和肩痹汤配合推拿手法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经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3.33%和16.67%)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改善肩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也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痹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其遵循中医学整体辩证施治的原则,标本兼治,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及功能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按动疗法配合基础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治疗中(15 d)和治疗后(30 d)记录各组的VAS评分、PPI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动疗法配合基础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基础推拿手法,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4 d为一个周期。通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CMS)来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且易操作,具有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M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83.33%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CM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则缓、畏风恶寒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较对照组20.83%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沈韩雄  曲立哲 《四川中医》2012,(12):111-113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均采用臂丛麻醉下针刀联合手法松解,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和推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llet评分显著降低、ADL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Mallet评分、ADL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结合超声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推拿组(n=30)、超声组(n=30)和推拿超声组(n=31),推拿组接受太极推拿治疗,超声组接受超声波治疗,推拿超声组同时接受太极推拿及超声波治疗,三组均接受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治疗前后运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定、Quick-DASH量表评定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Quick-DAS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其中推拿超声组优于推拿组、超声组(P<0.05,P<0.01);推拿组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功能障碍方面优于超声组(P<0.01),而两组在缓解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推拿治疗或超声波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光明中医》2022,(18):3381-3383
目的 探讨温针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按照1∶1∶1比例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对照1组予推拿治疗,2组予温针治疗,观察组予温针联合推拿治疗。1个疗程(14次)后,观察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肩功能(Constant-Mutley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3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减少,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75%、70%,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组的Constant-Mutley评分均提高,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组的VAS评分均减少,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可有效提高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减少疼痛,温针与推拿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建议临床联合应用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  相似文献   

19.
观察"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对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7例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法,对照组47例,采用布洛芬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定法及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对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0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4项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肩三针"电针复合温针法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粘连前期风寒湿型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选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分别予治疗第1天、2周后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组较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较传统针刺加手法推拿治疗更能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