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受到辐射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rhBMP-4m)对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60 Coγ射线照射,建立小鼠骨髓造血损伤模型,经 rhBMP-4m 连续治疗后,抽血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对脾结节进行计数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CD34+细胞比例,比较辐射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经 rhBMP-4m 治疗的小鼠,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脾结节数和 CD34+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辐射组(P<0.05)。结论对于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rhBMP-4m 能够加快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骨髓基质细胞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的造血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体外骨髓贴壁细胞长期传代法,建立一株骨髓基质细胞QXMSC1,经鉴定可能为巨噬细胞来源。用5Gy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建立造血功能缺损动物模型,将QXMSC1细胞输入到照射小鼠体内,用半固体琼脂法测定粒-巨噬系祖细胞,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红系祖细胞,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定外周血各项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在照射后第10天,骨髓基质细胞可增加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CFU-GM,CFU-E和mBFU-E集落数。在照射后第20天,可促进外周血WBC,RBC,Hct和Hb的恢复。说明骨髓基质细胞QXMSC1可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此外,QXMSC1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具有刺激体外CFU-GM集落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全身屏蔽照射组以及左半身照射组4组,用铅屏蔽建立半身照射模型,以8.0 Gy60Coγ射线照射,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记数,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及骨髓造血组织SDF-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在半身照射条件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未照射侧骨髓有核细胞记数减少,血清MDA升高,SOD降低(P<0.01);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SDF-1表达明显减少,SDF-1阳性细胞显著下降(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增殖抑制,SDF-1表达显著减少,氧自由基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右旋蛋氨酸(D-methionine,D-met)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D-met300mg/kg组+照射组和D-met1000mg/kg+照射组。对照组小鼠接受假照射,其余3组小鼠接受7.5Gy,1、4、8q和lGy1线的全身照射,分别用于小鼠存活率、骨髓细胞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数及其分类数以及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检测。D-met于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结果表明,300和1000mg/kgD-met均未显著提高7.5Gy照射小鼠的存活率;10-2、10-3和10-4mol/LD-met能明显提高1、4、8Gy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300和1000mg/kgD-met虽能使受1Gy全身照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有所增加,但与照射小鼠相比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D-met可有效缓解辐射对骨髓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受照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重要造血免疫器官的早期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BALB/c小鼠受5.5Gy60Co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两组。MSC组照射后1小时内,经尾静脉输注BALB/c小鼠的MSC2.5×107/kg;对照组在照射后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照射后6、12、24和72小时的骨髓、胸腺和脾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照射后12小时胸腺和脾脏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照射后6小时各器官细胞出现G0/G1及G2/M期阻滞,S期下降。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骨髓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2、6和24小时后发现G0/G1期阻滞峰值,随后G0/G1期细胞减少,S和G2/M期细胞增多,72小时时G0/G1期细胞数低于正常值,S期细胞数高于正常值。胸腺和脾细胞周期改变快于骨髓细胞,改变幅度也大于骨髓细胞。MSC组细胞周期变化速度和程度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显示各器官细胞照射后6小时凋亡率明显增加,12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逐渐降到正常,脾与胸腺细胞凋亡率高于骨髓细胞。MSC组的胸腺细胞照射后12小时、脾细胞照射后12、24小时、骨髓细胞照射后24小时的凋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照射后12小时MSC组小鼠脾脏胸腺细胞P5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MSC加快辐射小鼠骨髓、胸腺和脾脏细胞的周期变化,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受损的造血和免疫器官修复,从而对受照小鼠起到早期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m rhBMP-2m)对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建立骨髓造血损伤动物模型;经rhBMP-2m连续治疗后,比较照射对照组和rhBMP-2m治疗组之间,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蛋白含量的差异;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细胞中CD34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rhBMP-2m治疗后的动物,其单个核细胞数、蛋白含量和CD34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n=5).结论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rhBMP-2m能够增加造血细胞数量,促进骨髓细胞CD34分子表达,加速造血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尼尔雌醇对荷瘤小鼠造血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尼尔雌醇对荷瘤小鼠造血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尼尔雌醇可提高经6Gy全身照射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及脾脏有核细胞数及造血干细胞(CFU-S)产率;荷瘤小鼠应用尼尔雌醇后血清造血刺激因子(CSF)活性,骨髓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骨髓CFU-S中的S期细胞的比例亦增高。  相似文献   

9.
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促进照射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基因转移造血细胞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模型动态观察移植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肝脾及骨髓形态学,CFU-S,CFU-GM及血清GM-CSF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FU-S及脾脏CFU-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骨髓CFU-GM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小鼠肝脾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而各组间骨髓象改变不大,并且血清GM-CSF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给γ射线照射小鼠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造血细胞能显著加快造血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m rhBMP-2m)对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建立骨髓造血损伤动物模型;经rhBMP-2m连续治疗后,比较照射对照组和rhBMP-2m治疗组之间,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蛋白含量的差异;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细胞中CD34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rhBMP-2m治疗后的动物,其单个核细胞数、蛋白含量和CD34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lt;0.05,n=5)。结论: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rhBMP-2m能够增加造血细胞数量.促进骨髓细胞CD34分子表达,加速造血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辐射剂量超过8 Gy 的急性放射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造血因子、重建造血,在放射损伤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非黏附骨髓源干细胞在8.5 Gy X 射线照射所致急性骨髓型放射损伤救治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胎儿四肢长骨的非黏附骨髓源干细胞,分析其麦面抗原,细胞周期,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 Annexin A2表达。BALB/C 小鼠受8.5 Gy 一次性全身均匀 X 射线照射后随机分成骨髓源干细胞组和对照组,骨髓源干细胞组小鼠在 X 射线照射2 h 内经尾静脉输注含3×106 CFDA-SE 标记的人非黏附骨髓源干细胞的细胞悬液0.3 mL,对照组小鼠在 X 射线照射2 h 内输注0.3 mL 生理盐水。观察骨髓源干细胞的分布情况、小鼠的存活率、白细胞变化、骨髓病理变化及骨髓中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X 射线照射后移植的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损伤部位归巢;骨髓源干细胞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骨髓源干细胞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慢且恢复迅速,X 射线照射后14 d左右达最低,30 d 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X 射线照射后21 d,骨髓源干细胞组骨髓增生活跃,骨髓腔内新生造血灶显著多于对照,血管密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人胎儿非黏附骨髓源干细胞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并加快受损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乐灵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肉瘤S180、肝癌实体型H22,2种不同类型的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心乐灵对肿瘤小鼠的胸腺、脾脏、瘤重、抑瘤率及白细胞(WBC)的影响;建立小鼠艾氏癌腹水型EAC肿瘤模型,观察心乐灵对肿瘤小鼠1月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心乐灵对小鼠肉瘤S180和肝癌实体型H22有明显抑制作用,瘤重显著减轻(P<0.05),抑瘤率分别为43.6%~52.4%和44.1%~51.6%,重复3次实验结果一致。还能有效提升减少的白细胞(P<0.05,P<0.01),提高肿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心乐灵能延长艾氏癌腹水型EAC小鼠的生存期,3次实验结果一致,生命延长率>50%。结论:心乐灵可明显抑制小鼠肉瘤S180和肝癌实体型H222种移植性肿瘤生长,且毒副作用小;对艾氏癌腹水型EAC小鼠生存期延长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解决造血重建缓慢的策略之一,但临床实施中,抽取骨髓进而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尚不能为大部分健康供者所接受。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造血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5/11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6~8周龄BALB/c(H-2Kd)小鼠20只,雌性7~8周龄C57BL/6(H-2Kb)小鼠50只,均购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20只雄性BALB/c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反复吹打2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骨髓细胞,加入EDTA-NH4Cl液去除红细胞,即为骨髓有核细胞。剩余3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均给予一次全身3.0Gy60Co-γ照射,照射后第4,5,6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及氯霉素,建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经尾静脉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3×106个,骨髓有核细胞组单纯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0.2mL,10只/组。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检测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的变化,PCR法鉴定Y染色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CD3和H-2K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周,联合组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组(P<0.05),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各种细胞数量逐渐恢复(P<0.05)。细胞移植后第4周(即造血恢复期),联合组外周血可特异性地扩增Y染色体的SRY基因片段,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中CD3和H-2Kd双阳性细胞达6.66%,提示在受体小鼠体内有供体细胞的存在。结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重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促进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器官的保护作用。培养人骨髓MSC,并进行细胞学鉴定。BALB/c雌性小鼠经6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人MSC、MSC裂解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记录小鼠存活情况,并于处理后的第9天和16天取小鼠股骨和脾脏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造血组织容量,并进行细胞增生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MSC及细胞裂解物处理组小鼠生存期无明显延长,但第9天高剂量(5×106)MSC及裂解物组小鼠骨髓造血即部分恢复,造血组织容量显著改善,(43.50±12.08)%和(42.80±13.11)%vs(24.33±9.50)%(P<0.05),增生程度积分明显增高(P<0.05),脾脏出现增生结节。第16天高剂量MSC和裂解物处理组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明显活跃,脾脏和骨髓结构接近正常小鼠。此外,两个时间点MSC与细胞裂解物处理组小鼠骨髓增生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骨髓MSC可促进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固有的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变化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MMC,再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或先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再给低剂量MMC.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所有低剂量MMC处理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单纯大剂量照射组,且低剂量MMC处理组的白细胞数降低程度均较单纯照射组有所减轻.结论 低剂量MMC可以减轻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制剂对放射病的治疗效果和对造血系统作用及作用的机理。方法:笔者选用元参等11种中药组成方剂,小鼠一次皮下注射后,第2、4、6、8、10天观察外周血细胞、胸腺重量、骨髓有核细胞、粒系造血祖细胞、胸腺细胞与骨髓细胞混合培养后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变化。结果:中药制剂对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胸腺重量,粒系造血祖细胞有明显的升高作用,胸腺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养血复方中药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脾脏基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小鼠接受 60 Coγ射线 6Gy照射后 ,立即给予地甘口服液灌服治疗 ,每日 2次 (每次 0 .5~ 0 .6m l) ,连续 7日 ,第 8日无菌状态下取胸腺及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取一定浓度细胞分别进行培养 ,定期观察生长情况 ,并于第 14日计数其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结果 :辐射损伤组小鼠的胸腺、脾脏培养的基质细胞集落数 (分别为7.619± 1.3 40和 3 .4 5 0± 0 .915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分别为 17.3 2 0± 1.875和 8.0 0 0± 0 .966) ,P均 <0 .0 1,地甘口服液组小鼠胸腺和脾脏的基质细胞集落数 ( 14 .74 0± 1.0 13和 6.3 61± 0 .819)虽较正常组低 ( P均 <0 .0 1) ,但仍明显高于辐射损伤组 ( P均 <0 .0 1)。结论 :地甘口服液能增强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脾脏基质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Coγ线6.5Gy照射小鼠经每天2次、连续4天皮下注射500μg/kg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 时,10天后照射小鼠脾结节数(CFU-S)、脾重和造血祖细胞数(CFC-Mix、CFC-GM和CFC-MK)明显增高,但红系造血祖细胞数(CFC-E)轻度降低。另外在照后14-22天期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明显增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rhIL-6明显提高照射小鼠13天的脾结节(CFU-S)、骨髓CFU-Mix的自杀率,因而提示rhIL-6能刺激照射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提示,当在照射小鼠体内应用rhIL-6时,rhIL-6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分化,因而是一种有效的多向性造血生长因子且可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S重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亚致死剂量(6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雌性BALb/c小鼠,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105,1×106和5×106)的hBMMSC,观察注射后小鼠血常规指标、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量以及血清人TPO,SCF和G-CSF水平等动态变化。结果表明:hBMMSC输注对亚致死量照射小鼠早期死亡率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接受细胞治疗小鼠早期血象水平无显著增高,但在第28天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尤以大剂量组明显(P值均小于0.05);在中剂量和大剂量hBMMSC组小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总数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hBMMSC输注后第2天,ELISA法检测可在细胞治疗组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人G-CSF和SCF,以hBMMSC高剂量组G-CSF含量为最高(P<0.01)。所有各组未检测到人TPO,治疗后第9和16天所有各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人G-CSF和SCF。结论:hBMMSC输注可加速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短暂分泌相关造血细胞调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