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小肠闭锁13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探讨各型小肠闭锁的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134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十二指肠闭锁37例,空肠闭锁26例,回肠闭锁7I例;Ⅰ型45例,Ⅱ型22例,Ⅲa型53例,11Ib型(Appel—Peel)4例,Ⅳ型10例。根据小肠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3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进行了第2次手术,原因包括吻合口梗阻7例,吻合口漏5例,遗漏多发性闭锁1例,切口裂开3例。全组治愈124例,治愈率92.5%。死亡7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小肠闭锁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Ⅰ型闭锁宜采用肠侧侧菱形吻合术或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Ⅱ型、Ⅲ型闭锁病例可采用近端扩张肠管切除、肠端端或端斜吻合术,或改良裁剪式肠吻合术。TPN、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及改进手术材料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154例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5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闭锁患儿采取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端背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对结肠闭锁患儿采取一期吻合术。结果154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6例,死亡28例,治愈率为91%。结论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合适术式,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肠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80例小肠闭锁患儿的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80例新生儿小肠闭锁中,治愈62例(77.5%),死亡18例(22.5%),30%伴发畸形,随诊1~7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产前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对于单发小肠闭锁,肠切除肠单层吻合术为理想术式,多个肠端端吻合术+长胃肠减压硅胶管是治疗多发肠闭锁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钻石样吻合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钻行样吻合(菱型吻合)在新生儿十二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采用十二指肠钻石样吻合手术进行治疗,于十二指肠梗阻近端盲端横向切开,远端纵向切开,各长约1.5cm,对近远端切口行钻石样吻合。结果手术治疗29例,术后吻合口梗阻1例,吻合口漏2例,有3例进行了第2次手术,2次手术的原因包括:因多发性闭锁第1次手术时未发现1例,术后吻合口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败血症1例,低体重早产儿1例。手术治愈率为89%。结论采用十二指肠钻石样吻合(菱型吻合)治疗十二肠梗阻创伤小,符合乍理,术中不易损伤十二指肠乳头,可避免切除隔膜而引起的出血。对于十二指肠闭锁因近端无法切除肓袋,钻石样吻合能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径,明显提高了十二肠闭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产前B超筛查。64例均经手术探查,59例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肠旋转不良34例(合并肠坏死6例),33例行Ladd手术,4例加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12例,7例行隔膜切除及肠壁纵切横缝术,2例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其余3例及环状胰腺5例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侧侧吻合术;2种原因梗阻者13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6例,十二指肠闭锁并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闭锁并多发隔膜3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肠旋转不良并幽门隔膜1例,根据患者情况行单一或联合术式。结果行产前B超筛查患儿中12例(12/18,66.7%)怀疑十二指肠梗阻。上消化道造影的临床符合率为98.3%。64例患儿中58例痊愈(治愈率为90.6%),4例医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黏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漏诊多发畸形各1例,其中需要二次手术4例。结论产前B超有助于胎儿高位肠梗阻的早期发现;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生肠扭转并长段肠坏死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闭锁(IA)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本院2004年4月-2008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先天性IA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9例生后均有呕吐,15例有正常胎粪排出史,19例腹上区可见胃肠型,腹部立位平片示21例可见胃宽大液平面及数个扩张小肠液平、余8例仅见胃内的宽大液平,余部位无气体.术中见回肠闭锁16例,十二指肠闭锁7例,空肠闭锁6例;闭锁类型:Ⅰ型、Ⅱ型、Ⅲa型各9例,Ⅲb型(Apple-peel)、Ⅳ型各1例;行IA近远端修剪端斜吻合术17例,IA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9例,IA近远端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术后29例均予全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29例全部存活.其中治愈28例,1例术后放弃治疗.28例均未发现吻合口瘘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术后发生吻合口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6例术后获随访3个月~4 a,生长发育良好,无腹胀、腹痛.2例失访.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的术式选择及围术期处理是提高IA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低位小肠闭锁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在传统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术的基础上辅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减压,降低吻合口张力,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20例,治愈19例。随访8个月-3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传统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先天性低位小肠闭锁的手术疗效,是治疗先天性低位小肠闭锁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年龄1天至3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疗效。57例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占14.0%;病种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0例次,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6例次,环状胰腺6例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次,其中6例(11.5%)有2种原因的梗阻、手术方式按病理改变而定,包括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40例次,隔膜切除、十指肠成形12例次,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2例次,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9例次。有6例术中将鼻胃管插入至空肠作为“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并加作腹壁筋层减张缝合。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腹壁切口裂开6例,十二指肠梗阻4例(吻合狭窄3例,漏诊隔膜1例),肺炎3例。“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加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术6例术后无并发症。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7.0%(4/57例)。提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和环状胰腺,部分病例有2种原因,主要手术并发症是腹壁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狭窄。“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可避免隔膜被遗漏和吻合口狭窄,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可避免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以前的9例患儿(A组),取经胸膜腔途径,两盲端距离大于2cm者采用Livaditis法延长近端食管行Ⅰ期端端吻合。两盲端距离小于2cm者则直接单层吻合两盲端。1995年以后21例患儿(B组),取经胸膜外途径,对两盲端距离在1-3cm者,采用改良Livaditis行Ⅰ期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A组术后4例痊愈(44.44%),5例出现吻合口漏,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B组术后19例痊愈(90.48%),1例吻合口漏,家属放弃治疗;1例术后重症肺炎心衰死亡。随访1~5年,A组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B组2例吻合口轻度狭窄但无临床症状,2例轻度胃食管返流,药物控制满意。所有随诊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采用改良Livaditi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中心12年来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探讨提高食管闭锁治愈率的临床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收治的139例食管闭锁患儿诊治过程、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84.17%(111/139),其中I型治愈率为100%(5/5),111a型治愈率为60.71%(17/28),IIIb型治愈率为83.81%(88/105),V型治愈率为100%(1/1)。术后近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9.42%(27/139)。103例随访病例中,远期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24.27%(25/103),25例接受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年龄〈6个月者12例,平均扩张2.1次,年龄〉6个月者13例,平均扩张3.6次,21例扩张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放置食管人工支架辅助持续扩张2~4周后症状缓解。结论提高食管闭锁患儿治愈率需要早期诊断、加强术前术后的管理、改进手术方式以及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