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双胎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发生率渐有增加: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尤须重视。现就我院有完整病历记载之120例双胎的产后出血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减胎后的单胎妊娠与直接单胎妊娠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并成功妊娠的患者300例,分成3组:A组(单胎109例)、B组(B1组手术减胎91例、B2组自然减胎100例),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体质量差异。结果 B1组妊娠期并发症(97.8%)高于B2组(90%)和A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妊高症(28.6%)高于A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B2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36.3%、30%,高于A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 <0.05);B1组低体质量(14.3%)显著高于A组和B2组(P <0.05)。孕<8周减胎B1组母儿并发症高于B2组(P <0.05);孕≥8周B2组早产发生率高于B1组(P <0.05)。结论 多胎减为单胎后妊娠期并发症、早产、新生儿低体质量高于初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1岁.1 h前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急诊.查体:右下腹压痛,超声检查:双肾及输尿管上段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下腹宫底上方可探及8 cm×4.8cm的不均质团块回声,追问病史,患者婚后5年未孕,3个月前在外院经"人工受精"妊娠.超声再仔细检查:子宫增大,宫腔内可探及4.4 cm×1.8 cm的妊娠囊,其内见胎儿,顶臀长2.5 cm,胎心( ),胎动( ),宫底上方探及大小约8 cm×4.8 cm的不均质团块回声区内,也可见4.4 cm×3.2 cm的妊娠囊回声,周边找不到正常子宫肌层,可探及似胎盘样回声,囊内2个胎儿回声图像,胎心( ),胎动( ),顶臀长均为2.5 cm,周边肠问还探及1.7 cm×1.4 cm的液性暗区(图1),超声提示:腹腔双胎早期妊娠;宫内、宫外同时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胎妊娠发生胎死宫内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单胎妊娠发生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孕妇一般情况(年龄、孕产次、孕周、胎动等情况),孕产妇出现的并发症或合并症,胎盘情况,脐带情况,胎儿情况以及羊水量。结果 除不明原因(22/79, 27.9%)外,导致胎死宫内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脐带因素(26/79, 32.9%)、母体因素(13/79, 16.5%)、胎儿异常(8/79, 10.1%)、羊水量异常(8/79, 10.1%)、胎盘因素(2/79, 2.5%),其中脐带因素导致的胎死宫内主要发生于晚孕期,胎儿异常及羊水量异常导致的胎死宫内主要发生于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适龄孕妇(20~35岁)比较,高龄孕妇(≥35岁)母体并发症或合并症因素导致死胎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高危孕妇围产期管理,积极处理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早期识别胎死宫内的高危因素并加以干预,同时提高脐带过度螺旋的诊断率,强调胎动监测的重要性,能够降低胎死宫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胎胎死宫内原因、孕周、对母儿影响及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双胎妊娠—胎宫内死亡的9位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活胎分娩平均孕周为38^ 3周。存活儿有l例先天性肛门闭锁,l例为低体重儿,余6例无异常发现。有2例母亲在一胎胎死宫内6周后出现凝血障碍。结论:早孕期—胎胎死宫内以及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中发生一胎胎死宫内时,继续妊娠均相对安全。对于单绒毛膜双胎孕中晚期发生了—胎胎死宫内后,在能够保证新生儿存活的情况下宜尽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孕妇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游离雌三醇(μ-E3)3项标志物水平在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中的分布与关系,为合理建立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中位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孕中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妇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产前筛查结果,将不同孕周双胎血清学标志物分别与同孕周单胎血清学标志物及单胎血清学标志物的2倍比较,分析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51例双胎与4 844例单胎比较,16、17周μ-E3双胎与单胎水平的2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18);19、20~21周Free-β-hCG双胎与单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0.319);20~21周AFP双胎与单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其余各组均符合双胎与单胎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与单胎水平的2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双胎孕妇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不完全为单胎孕妇的2倍,应收集大量双胎孕妇孕中期3项指标数据,建立中国人群双胎中位数数据库,提高双胎妊娠产前筛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79-581
选择进行剖宫产分娩的86例双胎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预防出血护理。对两组产后出血等进行对比。观察出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双胎剖宫产产妇产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出血护理干预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含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孕妇行单绒毛膜双胎1胎或2胎减灭术的临床结局,探讨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效果。方法 含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孕妇170例,均于孕7~9周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术减胎。151例减灭单绒毛膜双胎中1胎,术后3 d复查超声提示双胎存活71例,80例单胎存活者均为单绒毛膜单胎;19例减灭单绒毛膜双胎2胎,术后3 d复查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单胎均存活。以双胎存活71例为双胎组,单胎存活99例为单胎组,比较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术前流产次数等临床资料;比较2组孕期流产及活产情况,分娩孕周,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足月产、极早产和早产率,新生儿体质量、NICU治疗率。结果 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术前流产次数及减胎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组孕期流产5例(术后4周内流产1例),活产胎儿94个;双胎组孕期流产9例(术后4周内流产2例)、孕期自然减为单胎12例,活产胎儿112个。2组均无缺陷儿出生。单胎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38.74±1.84)周、(3.24±0.60)kg]均大于双胎组[(36.93±2.30)周、(2.52±0.4...  相似文献   

9.
病例摘要芦××,女,25岁。1986年9月22日因停经7月余、腹部迅速增大,近几天下腹部胀痛,诊断为第一胎妊娠30(3/7)周、双胎、羊水过多、早产先兆入院。 24岁结婚。末次月经1986年2月21日。停经40余天出现恶心、晨吐等“早孕反应”,于停经12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胎与双胎妊娠孕产妇不同时期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分娩的165例单胎妊娠孕产妇及121例双胎妊娠孕产妇,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孕产妇分娩前、分娩当天、分娩后1 d及分娩后2 d的血清BNP水平.结果 分娩后1 d,双胎妊娠孕产妇的血清BNP水平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评估比较单胎和双胎妊娠女性盆底肌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0例未经产的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胎妊娠女性34例,双胎妊娠女性26例。在第27~37孕周对所有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盆底肌收缩3种状态下的三维超声评估,分别测量矢状径、冠状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以及盆底肌收缩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女性的矢状径平均值分别为(5.2±0.8)、(5.7±0.5)、(4.5±0.7)cm,分别与双胎妊娠女性3种状态下对应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女性冠状径平均值分别为(2.6±0.3)、(4.1±0.5)、(2.2±0.5)cm,其中静息状态和盆底肌收缩过程中,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冠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3种状态下,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女性三维盆底超声呈现明显差异,双胎妊娠女性在过程中骨盆托经历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万日明 《华西医学》2010,25(8):1546-154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临床处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8月321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A组第1胎儿为头位,191例双胎妊娠剖宫产指征首位为社会因素,其次为妊娠并发(合并)症、瘢痕子宫;B组第1胎儿为非头位,65例双胎妊娠剖宫产指征首位为单纯臀位因素(包括肩先露),其次为妊娠并发(合并)症、瘢痕子宫。②平均分娩孕周(36±4)周,剖宫产256例占79.75%,经阴道分娩65例占20.25%。③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500g者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第1胎儿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差异,第2胎儿经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术者。校正孕周影响后,不同分娩方式间新生儿评分无差异。④〈33孕周的双胎妊娠以阴道分娩为主,占83.33%;≥33孕周的双胎妊娠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阴道产率。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无差异。结论双胎妊娠不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孕期须加强监护管理,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虹 《护理研究》2010,(7):1922-1923
[目的]分析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预防治疗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对77例双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按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5例常规产后护理;B组22例除常规产后护理外,加子宫按摩;C组20例在B组护理的基础上,让病人采取垂头仰卧位,精神及心理护理,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双胎剖宫产77例,产后出血31例,产后出血率为40.26%,平均出血量426.28mL,其中1例产后大出血1850mL,5例因产后出血行输血治疗。C组与A组、B组产后出血量比较,P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剖宫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 探讨预防治疗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对77例双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 按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5例常规产后护理;B组22例除常规产后护理外,加子宫按摩;C组20例在B组护理的基础上,让病人采取垂头仰卧位,精神及心理护理,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双胎剖宫产77例,产后出血31例,产后出血率为40.26%,平均出血量426.28 mL,其中1例产后大出血1 850 mL,5例因产后出血行输血治疗.C组与A组、B组产后出血量比较,P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剖宫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是细胞外最强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可能对其他蛋白酶存在抑制作用。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生成恒定,在肾小球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完全吸收后分解[1]。Cys C血清水平不受年龄、性别、饮食、炎症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一种比血清肌酐(Cr)更为灵敏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实验室指标[2-3]。目前Cys C已广泛用于各种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双胎剖宫产术后产妇按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早接触、早吸吮、用手刺激乳头、子宫按摩、腹部放置冰袋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26.4%)、24 h的出血量(713.8±60.6)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956.5±70.8) mL(P均<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525.5±50.1)mL虽少于对照组的(573.2±65.3) mL,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双胎剖宫产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23例双胎妊娠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为75%,具体做法是分娩前充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技巧,告知产妇只要哺育方法得当,双胞胎同样可以得到充足的乳汁。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2~2002年双胎分娩总数为389例,其中双胎妊娠中1胎死亡12例。发生率为3.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 )是双胎妊娠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可造成另一胎儿的死亡及新生儿脑瘫及其它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还可引起孕妇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以绒毛膜性最重要。临床应结合绒毛膜性、死胎发生的孕周,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正确及时的处理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对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在本院产科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娩胎儿体重3500g以上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顺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及刮宫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阴道助产。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胚盘因素。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少出血量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