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47例妊娠中,晚期羊水细胞产前诊断及异常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妊娠中,晚期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该时期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从237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3-34周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培养,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羊膜腔穿刺247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221例,成功率90%,检出染色体异常13例(5.9%),其中,妊娠中期检出异常4.7%,(9/193),妊娠晚期14.3%(4/28),X2=4.1,P<0.05。染色体平衡重排(平衡易位,倒位)为主要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的46.2%(4/28),X2=4.1,P<0.05。染色体平衡重排(平衡易位,倒位)为主要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46.2%(6/13),三体占异常核型30.8%(4/13),46,XY,女性1例,46,XY/46,XY,t(9;15)1例,46,XX/46,XX,inv(2)1例,高龄孕妇异常检出率为6.3%(2/32),非高龄组为5.8%(11/189),P>0.05,妊娠晚期羊水过多组异常检出率为10%(2/20),IUGR异常检出率为20%(1/5),可以结论:在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5.9%,平衡易位,倒位及部份三体为主要的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平衡重排携带者,高龄孕孕妇,IUGR及羊水过多最常见的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本院进行的孕早期、孕中期产前筛查以及序贯性产前筛查的情况,分析现有产前筛查体系在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3 665例孕14~20周孕妇采用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β-hCG)两联血清和超声筛查的方法进行产前筛查;512例孕9~12周孕妇采用β-hCG+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三联检测进行早期筛查。结果总体筛查高风险率为8.52%,356例高风险孕妇中308例进行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唐氏综合征(DS)5例,18三体1例,47,XXY 1例;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的37例孕妇确诊为无脑儿1例,开放性脊柱裂1例。结论现有筛查体系对于染色体疾病的总体异常检出率约为3.25%,可以有效避免严重致畸胎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鼻骨缺失和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临床处理路径。方法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鼻骨发育异常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两组。所有病例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18例,其中1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结果未见异常,另4例CMA结果为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US),偏良性,均继续妊娠,随访新生儿均正常。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8例,1例为21三体,2例为18三体,2例CMA结果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提示胎儿为RPGRIP1L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Meckel综合征。8例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病例中,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另1例双胎之一超声异常,畸形新生儿出生后即夭折。结论对于产前超声发现鼻骨发育异常的病例,无论其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均建议行包括CMA在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必要时进一步行WES分析。 相似文献
5.
钟红菱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2):101-102,F00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母体静脉血中的胎儿细胞做遗传学诊断,这使产前诊断获得一次飞跃。由于存在于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数极少,人们对其许多生物学特性还知之不多。本文将此技术的目前状况,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面临的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和细胞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母体静脉血中的胎儿细胞做遗传学诊断,这使产前诊断获得一次飞跃。由于存在于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数极少,人们对其许多生物学特性还知之不多。本文将此技术的目前状况,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面临的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示8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遗传学咨询和妊娠结局。方法 2016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NIPT检测的孕妇中,结果为8号染色体异常且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共16例。所有病例均接受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部分病例进行针对8号染色体的未培养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 (1) 13例未提示其他染色体异常,为孤立性NIPT 8号染色体异常组。其中1例为胎儿8-三体嵌合体,经咨询后继续妊娠,后续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随访新生儿未见异常。其余12例产前遗传学检测均未见异常,除3例失访之外,所有病例均继续妊娠,随访新生儿均未见异常。(2) 3例同时提示其他染色体异常,为非孤立性NIPT 8号染色体异常组。其中1例产前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2064例细胞遗传学分析临床与优生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国内主要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分布情况,给优生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对2064例患者进行常规接种、培养并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标本,必要时进行C带和高分辨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2064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457例,异常检出率为22.1%,涉及异常核型80余种。染色体异常中常染色体异常263例,性染色体异常194例;染色体数目异常315例,结构异常116例,性反转26例。提示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病、检出携带者以及进行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21-三体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染色体核型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9.
肾积水的产前诊断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肾积水产前诊断的价值及预后,防止不必要的中止妊娠。方法利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对244例371侧集合系统分离径〉1cm积水胎。肾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Ⅰ组为可复性肾积水,158例220只肾,积水宽度在1.0~1.99cm,肾实质厚度0.4—0.6cm,大多数胎儿于分娩后1~6个月后肾积水消失,其中25例引产,18例失随访;Ⅱ组为不可复性肾积水,86例151只肾,积水宽度在2.0~5.85cm,肾实质厚度在0.15~0.52cm,其中40例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4年,仍为重度肾积水,6例无变化,31例引产,9例失随访。结论超声检查可较早对胎儿肾积水进行评估,如胎儿肾积水宽〈1.5cm或实质厚度〉0.5cm可视为可复性肾积水;而积水宽度〉2.5cm或肾实质厚度〈0.2cm则可能为不可复肾积水,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儿童遗传咨询患儿中异常核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及G 显带的方法,对2009 年1 月至2012 年7 月进行儿童遗传咨询的601 例患儿行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分析。结果 在601 例受检者中检出329 例异常核型,包括8 种人类染色体新核型,检出率为54.7%。329 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数目异常317 例(96.4%),结构异常12 例(3.6%)。异常染色体核型在临床上多以唐氏综合征(245/329,74.5%)、发育迟缓(36/329,10.9%)、智力低下(10/329,3.0%)等表现为主。结论 发现了8 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为分析儿童遗传学研究及病因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的产前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 1 羟化酶缺陷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运用Southern杂交、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人工酶切位点分析的方法检测突变 ,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 1 羟化酶缺陷先证者 (男 ,3岁 )及其父母进行DNA诊断 ,并于其母亲第 5次妊娠 16周时抽取其羊水进行羊水细胞诊断。结果 先证者存在缺失突变与内含子 2第 6 5 6剪切突变 ,父母各携带其一。羊水细胞未检出两种突变 ,判断胎儿正常。胎儿娩出后发育良好 ,实验室检查正常 ,证实了产前诊断结果。结论 羊水细胞DNA分析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 1 羟化酶缺陷的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畸形的主要染色体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96例先天畸形新生儿按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并进行核型分析;对各型核型异常患儿的临床表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396例中检出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159例,异常率为40.2%,其中国内外首次报道3例.2.异常核型中以21-三体(唐氏综合征)最为常见,共130例,占81.8%,其中119例为标准型,10例合并涉及D组或G组的罗伯逊易位,1例伴有性染色体异常.3.其他常见异常核型依次为del(5) (p12-14)4例、18-三体4例、45,XO 4例、inv(9) (p11q12-21)4例、X-三体1例、Rob(13;14)1例、8-三体1例、del(18) (q22)1例等.4.染色体病的临床表型有特殊面容147例(92.5%)、先天性心脏病97例(61.0%)、低出生体质量72例(45.3%)、先天性肛门闭锁13例(8.1%)、多发性畸形11例(6.8%)、肠畸形10例(6.2%)、外生殖器异常9例(5.7%)、猫叫样哭声4例(2.5%)、四肢水肿4例(2.5%)、指趾异常6例(3.6%)、先天性脑发育不良6例(3.6%)、颈蹼5例(3.1%)和唇腭裂3例(1.8%)等.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质量、多发性畸形是新生儿染色体病的主要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9,(2)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和融合基因在儿童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新发ALL患儿66例,除外未完成VDLP诱导即放弃治疗或转外院就诊者16例,50例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 4(0. 5~3)岁。采用FCM检测ALL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RT-PCR法检测43种ALL融合基因和33种Ph-like ALL相关融合基因,FISH检测MLL、BCR-ABL,TCF3-PBX1(E2A-PBX1),ETV6-RUNX1(TEL-AML1),MLPA法检测IKZF1缺失突变。结果 B-ALL 48例,T-ALL 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38例,无核分裂相2例,异常10例。融合基因阳性15例:ETV6-RUNX15例,TCF3-PBX13例,BCR-ABL3例,MLL-AF4 2例,其它MLLr 2例。IKZF1缺失突变1例。死亡9例,其中无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异常6例(B-ALL 4例,T-ALL 2例),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异常2例[t (9; 22)(q34;q11)/BCR-ABL和t(4;11)(q21;q23)/MLL-AF4],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46,XY,t(3;3)(q11;q28),del(4)(q21)]。结论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检测对儿童ALL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9,(5)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初诊且伴染色体异常ALL患儿共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5例异常核型中单纯数目异常者21例(32%),单纯结构异常者14例(22%),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者30例(46%);(2)染色体结构异常者中,t(12;21)2例,t(9;22)6例,t(1;19)3例,t(4;11)2例。染色体数量异常者中,超二倍体核型最多,有29例(57%);(3)至随访截止时间,本组病例中生存49例,死亡11例,失访5例,复发9例。超二倍体和t(12;21)预后好,亚二倍体、t(1;19)和t(4;11)预后差;(4)本组患儿融合基因阳性22例,包括BCR/ABL6例,MLL2例,TEL/AML1 8例,E2A/PBX1 6例。与染色体结果比对,8例TEL/AML1仅测得2例t(12;21),6例E2A/PBX1中测得2例t(1;19),另外一例t(1;19)对应的融合基因阴性。结论 (1)本组ALL患儿染色体改变以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为主,数目异常中以超二倍体核型最为常见。(2)染色体核型与ALL预后有密切联系。(3)t(12;21)及t(1;19)染色体检测阳性率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产前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女,第一胎第一产出生,早产1个月,出生体重3.5 kg,出生时即发现阴蒂肥大,无呕吐腹泻.外院检查17-羟孕酮367 nmol/L(正常值0.09~2.48 nmol/L),睾酮50.9×10-3ng/L(正常值3~10×10-3ng/L),ACTH 0.108 pg/L,孕酮0.0135 ng/L(正常值<0.01 ng/L),染色体分析46,XX,CT显示有子宫,卵巢不明显.3岁时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给予醋酸可的松治疗,定期监测17-羟孕酮、睾酮及其他相关指标以调整药量.5岁时在我院外科行阴蒂肥大整形术.6岁时其父母计划再次生育,要求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Turner综合征(TS)的染色体核型、诊断年龄和身高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7年随机就诊的1015例身材矮小女童,经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TS的诊断,回顾性统计分析TS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诊断年龄和身高,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确诊TS患儿232例,诊断率为22.9%.2.共检测到26种异常染色体核型,以45,X和46,Xi(Xq)最为常见,分别为75例(32.4%)和38例(16.4%).其中有21种嵌合体核型,共111例(47.8%).3.TS患儿诊断年龄为(10.90 ±4.55)岁,青春期是诊断高峰.<2岁组15例(6.4%)、2~<7岁组35例(15.1%)、7~ <12岁组93例(40.1%)、12 ~<18岁组89例(38.4%).4.TS患儿身高标准差得分(Z分值)均值为-3.60±1.20,Z分值与诊断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r=-0.613,P<0.000).5.在年龄≥13岁的74例TS患儿中64例(86.5%)出现青春期延迟,而在81例非TS病例中仅22例(2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297,P=0.000).结论 1.TS的染色体核型呈多样性.2.TS患儿的身高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显著,青春期延迟的特征性表现也逐渐显现.3.国内TS诊断年龄比发达国家延迟;对于身高Z分值低于-2或在身高下限的矮小女童应及早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益于T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t(9;22)(q34;q11)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中常见的原发性核型改变,其作为继发性核型异常则较少见.近来我们发现一例dic(8;9)(p11;q11)继发t(9;22)(q34;q11) 的ALL,并对其进行了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研究,证实了dic(8;9)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基因产物为p210bcr/abl,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变化的意义.方法 ALL患儿67例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1~2 mL,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经短期培养法,收获有丝分裂期细胞,常规制片,应用G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20~30个中期细胞,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法描述核型.结果 1.初诊.ALL患儿67例中,克隆性核型异常37例,其中结构异常核型18例,数目异常核型16例,同时有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3例.2.t(9;22)易位的发生率为4%,且有1例t(9;22)易位中伴附加异常患儿死亡,说明t(9;22)易位核型也是小儿ALL预后不良的标志.3.t(12;21)易位是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预后良好,本组3例全部缓解.4.超二倍体和多倍体核型是预后良好的标志,而具有其他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的白血病,则预后不良.5.染色体核型正常组3例未能缓解,可能与染色体核型中微小片段改变而肉眼无法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和病例的选择有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ALL的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高二倍体核型和t(12;21)易位的ALL预后良好;而其他数目异常,t(9;22)易位和结构异常核型的AL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