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球菌耐药性与淋病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不断增加,威胁着淋病的有效治疗。就淋球菌耐药现状、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淋病治疗推荐方案和各种药物的特点以及淋病治疗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21,(3):124-127
淋球菌是淋病的唯一病原体,头孢曲松是目前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出现对头孢曲松低敏甚至耐药的淋球菌,同时耐药淋球菌菌株开始在国际上传播,使得淋病的治疗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用于淋病治疗的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本研究就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低敏和耐药现状及淋病治疗的新药研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淋病是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均有较大的危害.近年来,由于治疗不当、患者有耐药基因等多种原因,淋球菌逐渐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出现耐药.目前头孢菌素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淋球菌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出现临床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为了进一步控制淋病,应对淋球菌耐药现象,临床已出现联合治疗、替代疗法、新药研发等方案,以期为控制对头孢菌素耐药的淋病治疗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殖器外淋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殖器外淋病并不罕见,由于许多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常被漏诊,故是重要的传染源,概述了咽部,直肠淋球菌感染,女性尿道淋球菌感染及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利血平异搏定在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中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淋病的日渐增多及治疗的人为复杂化,淋球菌耐药株增多,一些复杂的耐药菌株,对壮观霉素也产生了耐药性,寻找有效可行的治疗淋病的方法,已成淋病防治中的必需。材料和方法一、细菌来源WHO标准株,A、B、C、D、E株及临床分离株共30株淋球菌。PPNG(产...  相似文献   

6.
淋病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也再度上升。已经确定淋病在HIV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防治淋病综合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受到严重威胁。对目前用于治疗淋病的抗生素和淋球菌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二妙龙胆合剂体外对淋球菌的抑菌及最低抑菌浓度和治疗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与希尔安八正合剂和头孢曲松钠对照,进行药效学体外抑菌实验。结果MIC和MBC值分别为≤625mg/ml和1250mg/ml。结论 二妙龙胆合剂治疗淋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淋球菌繁殖和杀灭淋球菌有关。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全球流行率排第2位的细菌性性传播感染,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全球约有1亿6百万的新发淋球菌感染患者。在我国,淋病位居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第5位。继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高度和普遍耐药性后,以上药物已先后退出淋病治疗的舞台,目前广谱头孢菌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及口服头孢克肟为全球大多数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对头孢菌素低敏/耐药的淋球菌在全球多个地区的出现,预示着不可治愈的淋球菌感染及其生殖系统并发症(包括慢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等)极有可能演变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WHO率先提出“控制淋球菌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全球行动计划[1]”,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和美国CDC也分别提出区域性的行动计划以控制多重耐药性淋球菌和头孢菌素耐药性淋球菌的传播。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淋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对临床治疗失败病例的监测、鉴定耐药菌株的特性及传播、研究耐药机制、开发新药、探讨新的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是我国目前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随着淋球菌对传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耐药的增强,探索更有效的抗生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是治疗淋病最有效的抗生素,但目前已出现了针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淋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比较密切,为此,本文就淋球菌耐药现状、耐药质粒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中药石榴皮对淋球菌感染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石榴皮抑制淋球菌感染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石榴皮水提液体外对多株产青霉素酶和非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作为一种阴道栓剂,对34例女性淋病患者治疗观察,仅1例在转种培养上有淋球菌生长。提示石榴皮阴道栓剂是一种有效的抗淋球菌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淋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亦有所增加。为了配合临床对淋病的有效治疗,了解淋病双球菌对常用5种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我们进行了淋球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我们所分离的91株淋病双球菌对5种抗生素进行的药敏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22例患者作涂片革兰氏染色直接镜检与淋球菌培养,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讨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对淋病的诊断价值与可行性,以及淋球菌培养对于淋病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淋球菌对壮观霉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淋病是我国目前流行的性病中最主要的病种,也是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上治疗淋病多采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但由于滥用抗生素以及细菌染色体突变等原因,逐渐产生了耐药淋球菌菌株。在这些耐药菌株中,耐青霉素菌株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四环素。壮观霉素(淋必冶)是目前对付耐青霉素菌株的主要药物之一,它是由土壤微生物奇异链丝菌(Strepomysesspectabilis)产生的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但对淋球菌有特效。在我国用壮观霉素治疗淋病已历时数年,观察国内流行的淋球菌菌株对壮观…  相似文献   

15.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为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虽然近年来我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有所下降,鉴于有并发症的淋病在女性中可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严重后遗症,淋球菌感染可促进HIV的传播,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等,淋病仍为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对淋球菌感染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利于加强我国对淋球菌感染的研究,促进对淋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PCR检测淋球菌不适于淋病的判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检测淋球菌不适于淋病的判愈王泉江,伍振飞,孙晓娟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570001)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能否作为淋病判愈的标准之一值得探讨。我们把PCR和淋球菌培养法进行比较,探讨PCR作为淋病判愈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甲砜霉素治疗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28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亦称单纯性淋病,传统治疗使用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但近年来淋球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迫使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我院从2000年开始,应用甲砜霉素治疗淋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淋球菌116株β-内酰胺酶和营养分型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球菌菌株的营养型随着地理区域分布不同以及时间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其营养型别与临床感染类型、抗生素敏感谱型有关,监测淋球菌菌株的营养型变化情况,可以为本地区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淋病提供实验依据。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高度耐青霉素的同时,对四环素和氟哌酸等也有较高的耐药水平。监测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药物敏感性可以了解现行淋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了解济南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为淋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结果:165株淋球菌检出PPNG46株(27.9%)、TRNG 33株(20%);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98.2%;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没有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济南地区淋球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所称的"耐头孢曲松淋球菌"是指临床上出现的、由染色体基因突变而形成的对目前最有效的淋病治疗一线药物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淋病奈瑟菌的新变种,代表性菌株是首次发现于日本的H041以及后来出现在法国的F89。目前,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的趋势已很明显,并且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情况比较普遍。尽管如此,国内外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菌株仍是散发出现,尚未形成大范围流行。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主要是由染色体基因突变介导,涉及的基因包括penA、penB和mtrR等,其中镶嵌型penA基因起主要作用,但迄今关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机制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应对"耐头孢曲松淋球菌",应坚持预防为主、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加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的监测以及注意淋病治疗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