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拖曳注射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116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姚英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75-147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患侧脸部穴位及健侧合谷穴配以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痊愈率及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患者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及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对照Ⅰ组46.7%,对照Ⅱ组40.0%.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微循环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能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且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针刺、肌肉注射结合针刺和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对照Ⅰ组46.7%,对照Ⅱ组40.0%。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针刺配合金纳多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2 0~4 0岁为多,男性略多,常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春、秋两季发病较高。中医学中称中风,属中经络,亦称口眼歪斜、吊线风、口僻。中西医治疗该病方法颇多。笔者自2 0 0 0—2 0 0 2年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黧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11-1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5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2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8例门诊患者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倪伟 《河北中医》2008,30(4):407-40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6-01—2007-08,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2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①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6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5个月,一般以3~7天为多见。中医辨证为风寒型87例,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属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Bell's 面神经麻痹,它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其发病诱因和受凉、吹风、劳累、感冒等有关。一般经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因病损较重、延误治疗而留有后遗症的,影响外观及功能。我科近年来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用现代电生理技术(肌电仪)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用针刺配合闪罐治疗面瘫45例,并与单纯使用针刺38例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经验及结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发病1周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针刺治疗本病临床报告很多,疗效比较确切。但笔者发现单用针刺治疗时。部分患者疗程较长且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推拿、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本病患者6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机应用针刺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不同时机应用针刺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李国臣(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图书分类号R246.6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电针疗法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其治疗方法颇多,但在治疗时机上及急性期能否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不同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33例。A组为面神经Ⅰ段损伤,B组为面神经Ⅱ段损伤,C组为面神经Ⅲ段损伤,D组为面神经Ⅳ段损伤。四组均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分期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分析,6个月后回访患者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后遗症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且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2组在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上二者总有效率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愈显率比较上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疗法同对照组相比,疗程短、疗效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