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伟光  韦建瑞 《广东医学》1998,19(9):664-66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22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12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LVH66例、占54.1%,检出室性心律失常92例、占75.4%,房性心律失常110例、发生率90.2%,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LVH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分析 9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90例高血压病人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4 7例 ,占 5 2 .2 % ;房性心律失常 6 1例 ,发生率 6 7.8% ,伴LVH、ST T改变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H者 (P <0 .0 1 )和无ST T改变者 (P <0 .0 1 )。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强选民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动超声、24h心电图检测结果,将1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增大组、心肌缺血组、正常组及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65.4%;左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LAH的发生率88.8%,非老年组发生率3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VH:老年组发生率42.0%,非老年组2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A<40mm者LVH发生率43.1%,≥40mm者为6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9%,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ST段下移与正常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房性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左房增大组与非左房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高于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房、心室结构的改变、心肌缺血、老年增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236例EH患者均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 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6例EH患者中,无心律失常31例,房性心律失常133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室性心律失常32例,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56.4%).房性及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左房内径与无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最大,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房性心律失常组还是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 V M I与无心律失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6例E H患者中,发生左心房扩大158例(66.9%),发生LVH 95例(40.3%),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结论 EH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 V H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与LVH关系更明显.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结构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 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81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多于室性(分别为86.7%与67.9%),且早期即出现,其发生率与左房大小有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中各超声指标包括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重量、左房容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极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向心性重构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血压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室壁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左房增大,在此结构改变的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短阵房速、房颤、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早期左心房室构型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50岁的Ⅰ级高血压病患者48例做为检查组,同时随机选择<50岁的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并测量左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对两组所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对48例Ⅰ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Ⅰ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扩大占83.33%,与对照组比较(P<0.01),其余左室结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另外受检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6.25%,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房室构型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左房扩大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结论:左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高血压病心肌损害的早期征象。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致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及心房内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中各超声指标包括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重量、左房容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极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向心性重构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血压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室壁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左房增大,在此结构改变的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短阵房速、房颤、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ST-T异常改变以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下降、消失占83.9%,呈非杓型ABP曲线占76.8%;DCG有ST-T改变分别占28.5%和55.3%;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分别占78.5%和39.2%;ST-T改变和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与A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天最低值)及最高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4 h ABP和DCG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志文  姚为学  周宁  劳雁 《吉林医学》2009,30(13):1283-128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并以4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形正常者为对照。结果:①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7.3%)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1.9%)均显著增高(P均〈0.05);②左心室肥厚并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72.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9.7%)、复杂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0.6%,54.5%)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对心脏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按就诊顺序连续入选38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146例)和非晨峰组(240例),均同步记录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偏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等指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LVMI分别为(119±21)g/m^2和(93±12)g/m^2(P〈0.01);左房内径分别为(46±11)mm与(38±10)mm(P〈0.05);房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98.6%与84.2%(P〈0.05);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4.1%与20.8%(P〈0.01);心房颤动检出率分别为24.0%与0(P〈0.01);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79.5%与57.9%(P〈0.05)和6.8%与2.5%(P〈0.05);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率分别为33.6%与13.8%(P〈0.01)。两组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67.1%与30.4%(P〈0.01)。53.2%的心律失常和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清晨血压和血压晨峰升高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更显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方法 713例老年患者均先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采用美国PI 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作24 h DCG监测并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经计算机处理回放分析、经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编辑和总结。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老年人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检出率为93.4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3.39%。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3.98%。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5.2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232例有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为32.54%,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远多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捕捉一过性、间歇性的恶性的心电变化,老年人行DCG检查,可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窦房结病变。  相似文献   

16.
VENTRICUALECTOPYINPATIENTSWITHHYPERTENSIVELEFTVENTRICULARHYPERTOPHYDhaifallah(缀福);GongLansheng(龚兰生);ZhangWeizhong(张维忠);YangLi...  相似文献   

17.
应变率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其中左心室肥厚(LVH)组15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25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LVH组后壁、下壁、前壁SRs较对照组降低(P<0.05);LVH组及NLVH组各室壁SRe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LVH组与NLVH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除前间隔外其余室壁SRa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构型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正常组3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结果: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LAD均较对照组增高,而LADI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较对照组增大,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则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与以下指标的相关性依次为:LVMI(r=0.61、P<0.001)、脉压(r=0.32,P<0.01)、体重指数(r=0.31,P<0.05)、年龄(r=0.26,P<0.05)、体表面积(r=0.25,P<0.05);女性组LADI大于男性组(P<0.05);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构型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重构发生在左房构型改变之前;左房内径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脉压、体重指数、年龄及体表面积呈正相关,与性别有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