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隐孢子虫病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地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1年8 月在霞浦县斗米村进行阿米巴肝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随机采集部分人群粪便进行隐孢子虫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在采集粪便进行阿米巴检查中,随机抽检359份粪便同时检查隐孢子虫卵囊。取自然便  相似文献   

2.
人类隐孢子虫病在近两年才有报道。作者于1984年对南卡罗来纳医院病人的大便标本进行检查,对发现有隐孢子虫者,采集其家庭成员的粪便,同其他健康人的标本一起按双盲法编号,在采集粪便后3小时内进行处理,对隐孢子虫阳性的所有腹泻大便作肠致病菌培养。检查寄生虫采用直接生理盐水涂片,乙烯福尔马林醋酸盐沉淀、碘液固定及改良抗酸染色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腹泻患者中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 方法  1997~ 2 0 0 0年每年的 3~10月份 ,收集云南省 6个地 (州、市 )所属 7个县 (市、区 )寄生虫病防治试点 37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 ,进行碘液直接涂片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结果  7个县 (市、区 ) 378例腹泻患者的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 3.97%和5 .2 9% ,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 ,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6 4%和 8.5 1%。圆孢子虫在罗平、元阳和普洱 3个县内查出 ,隐孢子则在泸水县、景洪市、普洱县、罗平县、元阳县和昆明西山区 6个县 (市 )内查出。 结论 圆孢子虫呈局部流行 ,隐孢子虫则流行分布广泛 ,学龄前儿童 2种孢子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1990年夏秋季,我们从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发现6例隐孢子虫病患者。最小年龄3个月,以发烧腹泻4~10天就诊。临床表现为腹泻,尤以水样便为主,每天大便次数少则4~10次,多者达10~20次,伴有发烧(体温37.7~39.7℃),腹痛、脱水、哭闹不安,均住院治疗。本组6例患儿大便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我们采取粪便标本直接涂片,用改良抗酸染色检查,发现大量玫瑰红色圆形卵囊,经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患儿腹泻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十堰市人群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比较4种不同染色方法隐孢子虫检出率,为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十堰市城乡5个调查点人群粪便标本2549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沙黄-美兰染色法和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4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2.5%、2.3%、2.4%和4.8%。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法与其他3种方法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城乡人群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0.4%(2/483)和5.7%(177/2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男性和女性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4.8%(63/1308)和4.5%(56/1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隐孢子虫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良性腹泻(无血便)、轻微腹痛及恶心等。结论十堰市人群隐孢子虫感染多见,城乡差异显著。由于隐孢子虫病无特殊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解西安市近效小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8月下旬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用拭勺于小牛直肠采取粪便,放入带盖的小瓶中带回实验室直接涂片后,先用金胺-酚染色法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在普通显微镜下检查。 二、结果与讨论 先后从草滩第三奶牛场(14头)和三桥第二奶牛场(59头)采集1~3月龄的雌性小牛粪便73份。结果在三桥第二奶场发现3头有隐孢子虫卵囊,总阳性率为4.1%。 经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在光镜下呈玫瑰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97×4.94μm。卵囊壁薄而清晰,内部有红黑色颗粒状残余体,子孢子排列不规则,内部结构不甚清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南京市人群感染隐孢子虫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为隐孢子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栖霞、高淳等3个区的3个村,以及南京市中大医院门诊部为抽样调查点,于2015年和2016年每年每点各收集100份左右人群粪便样品,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阳性样本再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 结果 2015年和2016年在3个村抽样点共调查健康人群581人,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在中大医院门诊部的慢性腹泻患者中采集202份粪样,检测出隐孢子虫阳性者9例,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46%;阳性者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隐孢子虫进行确认,结果有7例显示了明显的对数扩增曲线、为隐孢子虫核酸阳性,2例无明显的对数扩增曲线,隐孢子虫核酸阳性率为3.47%。结论 在南京地区抽查的健康人群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而在医院门诊的慢性腹泻患者中发现了隐孢子虫感染者。提示应加强对门诊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的检测,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涪陵地区畜、禽养殖场隐孢子虫感染现状,为防治隐孢子虫病对人群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对涪陵部分猪、牛、羊、鸡、鸽子等养殖场开展隐孢子虫调查.分别采集各养殖场畜、禽粪便,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蔗糖漂浮法检测隐孢子虫卵.结果 调查累计抽检畜、禽粪便样822件,其中猪粪便333件,牛粪便192件,检出隐孢子虫卵分别为144件和63件,检出率分别为43.2%、32.8%;羊、鸡、鸽子粪便分别为117件、141件和39件,均未检出隐孢子虫卵.结论 涪陵地区猪、牛粪便中均检出隐孢子虫卵,且感染率较高,其他畜、禽未检出隐孢子虫卵.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可引起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严重腹泻,隐孢子虫病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六种腹泻病原之一[1]。免疫力正常的隐孢子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常为自限性;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则可出现严重的胃肠炎和水样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而危及生命。隐孢子虫病的诊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粪便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下检查的方法[2],查到卵囊可确诊。理想的制片染色对疾病的诊断、教学中学生准确认识及掌握隐孢子虫的形态有很大的帮助,为解决目前教学科研中标本来源的困难,我们对10余年前所保存下来的隐孢子虫病人粪…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8月,我们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收集腹泻小儿粪便进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检查方法为粪便直接涂片干燥,甲醇固定后,先用金胺一酚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发现阳性或可疑者,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光镜下鉴定确认。结果共检查小儿190人,其中男127人,女63人;年龄为2个月~10岁,1岁以下占56.3%,1~5岁占38.4%。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3例,阳性率为1.5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市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状况,为预防隐孢子虫感染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过滤沉淀后于2.5%重铬酸钾溶液中4℃保存;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18S rRNA巢式PCR(Nested-PCR)扩增技术检测隐孢子虫感染,并对阳性PCR产物测序;所获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应用MEGA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收集到298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经巢式PCR扩增技术检测,298份样品中有9份扩增出隐孢子虫阳性条带,阳性率为3.02%(9/298),其中1~2岁腹泻幼儿阳性率为5.93%(7/118),1岁患儿的阳性率为1.11%(2/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9份阳性PCR产物经测序后与Gen Bank中的参照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7份样本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2份样本为微小隐孢子虫与人隐孢子虫混合感染。绘制种系发育进化树发现,9条SSU r RNA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位于同一个进化支上。结论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存在隐孢子虫感染,主要感染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2.
<正> 隐孢子虫已被公认为是人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人体隐孢子虫病1976年美国Nime等首先发现,国内1987年韩范首次报道人体病例,嗣后,安徽、福建、山东、内蒙、湖南等省都有报道。我们于1990年5~6月对玉溪地市医院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检查,检出隐孢子虫卵囊2例,,报道如下。 例1王某,彝族,男,8月龄。于6月3日因发热(≤39.4℃)水样或蛋花样腹泻,6~13次/日,有时伴有粘液,但无血便,其量时多时少,呕吐两次及食欲减退等。2天前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治,经对症治疗无效转入地区医院。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粪便涂片标本用韩范改进法染色,发现大量隐孢子虫卵囊,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色,直径约5μm、囊内结构清晰,  相似文献   

13.
1988年以来,我们在青岛地区对部分腹泻人群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以青岛市内及郊区医院肠道门诊就医的腹泻患者为调查对象,作一般情况登记并收集粪便标本,带回实验室,除做常见肠道寄生虫检查外,用金胺——酚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筛检隐孢子虫卵囊,并记录卵囊感染度。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确诊。对卵囊阳性者进行随访,做流行病学调查,并再次复查粪便,仍有卵囊,即给予口服大蒜素胶囊。并收集阳性者家庭成员及与之密切接触者粪便进行检查。用光镜及电镜对卵囊形态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比较4种不同染色方法,为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安徽省11地(市)29所幼儿园儿童粪便标本1204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沙黄美蓝染色法、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法4种方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结果  4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2.46% 1.50 % 1.98%和3.49%,金胺 -酚染色 改良抗酸法与其他3种方法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市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14%(15/684),乡镇为5.19%(27/52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男孩和女孩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3.59%(23/641)及3.37%(19/56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隐孢子虫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良性腹泻(无血便)、轻微腹痛及恶心等。 结论 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多见,城乡差异显著。由于隐孢子虫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自1976年报道人类隐孢子虫病以来,业已发现许多免疫缺损者及 AIDS 患者感染本病.而非免疫缺损者患本病仅在近2年才有报道.作者于1984年对南卡罗来纳医院收集的大便标本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如发现有隐孢子虫者,采集其家庭成员的粪便,随同其他健康人的标本按双盲法编号,于3小时内处理,隐孢子虫阳性的所有腹泻大便作肠致病菌培养.结果 532份粪标本中,60份(10.4%)虫卵和寄生虫阳性。其中25份(42%)为隐孢子虫,总发病率4.3%,25份中儿童10份(40%)及成人15份(60%)。  相似文献   

16.
云南鼠和野生动物感染隐孢子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和小隐孢子虫(C.parvum)是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病的病原。1990年我们进行了鼠和野生动物隐孢子虫调查,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材料来源 鼠和野生动物由大理市卫生防疫站鼠防科供给;小白鼠购自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饲养室。 方法 鼠和野生动物经鉴定生物种后剖杀,刮取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粘膜涂片,经改良抗酸染色,沙黄美蓝染色,以及淡碘液染色镜检。  相似文献   

17.
广州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许多动物可以感染隐抱子虫。特别是奶牛隐抱子虫感染,因其与人关系密切是人感染隐抱子虫的重要传染源。1995年4~12月我们选择广州3个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抱子虫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所调查奶牛来自广州燕塘奶牛场、广州奶牛研究所奶牛场、广东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奶牛场。1.2方法用消毒玻璃肛管采集奶牛新鲜粪便。所取粪便先用细铜网水洗过滤,然后再用二层沙布过滤,滤液经5O00r/min离心IOmin,弃上清液,取沉渣涂片,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我地区人群中隐孢子虫病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90年6月至9月以10%福尔马林作保存液,收集所属17所乡、镇、场不明原因腹泻病人粪便作调查,采用直接涂片、改良抗酸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卜观察判断。本次检查标本314份,在一4岁患儿粪便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经南京医学院韩范副教授鉴定确认),卵囊阳性率为0.32%,其中5岁以内儿童粪便标本125份,卵囊阳性率0.8%。患儿,女,4岁。8月1日起有腹胀、腹痛感,两月后腹泻,每日2~3次,呈泡沫样,无脓血,遂送县人民医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发现人体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6年12月至1988年9月,我们从南京5所医院收集不明原因的腹泻病人粪便,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检查。每份粪便直接涂片后,先以金胺-酚染色法染色,-荧光镜过筛检查,发现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沙黄-美蓝染色法染色,光学镜观察鉴别。被确认的阳性标本,继之以透射电镜观察,卵囊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卵囊3种分离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隐孢子虫(cryptos poridium parvum,C,P)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国于1987年在南京首次发现该病例,此后许多地区陆续有病例报道。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是艾滋病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胃肠道,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易感者经粪口途径感染隐孢子虫后发病。检查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是诊断隐孢子虫病的主要依据,从粪便标本中分离纯化卵囊,是对隐孢子虫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本研究选择3种原虫分离纯化方法,用于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纯化,并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