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透析时的并发症。方法2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D前均已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均57.4岁,血肌酐(Scr)为(921.4±137.6)μmol/L,血尿素氮(BUN)为(28.7±7.2)mmol/L,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心力衰竭、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和脑梗塞。采用瑞典Gambro透析机,进口透析器,碳酸盐或醋酸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结果经透析患者心衰改善,血压控制满意,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大部分患者心包积液、胸腹水减少或消失。HD主要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绞痛和低血糖。死亡13例,转院5例,中止透析或失访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结论HD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开始HD时机要早。HD时心血管并发症较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HD病死率相对较高,多死于心脑血管原因,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预防措施,从而改善透析的充分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方法 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4例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发生并发症有低血压40.7%、低血糖27.8%、高血压18.5%、心力衰竭而死亡50.0%、心律失常31.5%、感染33.3%、浆膜腔积液25.9%、内瘘闭塞7.4%.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好血压、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和贫血,充分透析,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潘健涛  蔡宗仰 《广东医学》2000,21(2):142-14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防治方法。方法 观察46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和68例非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及并发症,并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肾病占40%,并发高血压占93%,心血管病变占84%,视网膜变占84%,视网膜病变占89%,感染占60%,1a存活率91.3%,5a存活率17%,2a病死率24%。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现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血液净化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采取查阅病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患者原发疾病、血液透析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为主要原发病因;62.4%终末期肾病患者每周透析3次,60.7%透析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63.2%患者并发肾性贫血,46.2%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结论:要积极防治终末期肾病患者原发病因,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操作以及患者遵医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0月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1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变主要位于结肠,主要病因为毛细血管扩张(3例,21.4%),其他病因还包括肠道粘膜弥漫性病变、溃疡、小血管破裂、克罗恩病及粪性溃疡(各1例),未明确出血原因者6例。死亡率为21.4%。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是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张睿  姚伦  宋国巍 《吉林医学》2009,30(17):1885-1887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和同期50例相同年龄段非糖尿病血透患者,分别观察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及血生化改变。结果:①糖尿病肾病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81%和71%。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其次是感染。②首次透析时的肌酐值与病死率成正比。③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86%)、高血压(88%)、透析低血压(31%)、感染(50%),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控制两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2.5kg,减少透析时血糖波动,防治并发症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8.
老年与青年终末期肾病用血液透析治疗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文 《中原医刊》1999,26(10):1-3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用血液透析(HD)治疗临床不同特点,提出针对老人特点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从而增加老年人透析安全性,方法:将84例ESRD患者分为老年组39例,行HD治疗1985人次,青年组45例行HD治疗2647人次,对两组患者在病因,透析中和透析间期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以及死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病,青年组则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老年组在透析前,透析中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实验组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7例,对照组为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无上消化道出血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 Hb)、血钙( Ca2+)、血浆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时间(PT)、肾功能(Cr、BUN)、甲状旁腺激素(IPTH)、幽门螺杆菌(Hp)、每周透析时间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PLT)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功能减弱、低钙、低蛋白、凝血功能差、HP 感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不充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99年10月-2004年1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胃肠道出血患者58例,笔者对其进行回顾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吉林医学》2014,(2):393-394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情况,针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制订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临床情况实施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96.67%,对照组总满意度80.00%,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据美国1994年统计,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占透析患者的35.8%,血液透析1年病死率11%~30%,较非糖尿病透析患者的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以来37例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14.
范维  许琳 《中国医疗前沿》2011,(14):11-11,87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在美国、欧洲、甚至在亚洲,DN是导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最常见原因。经统计在我国DN所致的慢性肾衰竭,约占透析患者的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总结、归纳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探索上消化道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 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 58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无效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58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有效56例 ,占96.5% ;无效2例 ,占3.5% ,无效者给予急诊手术治疗.结论:我们就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试验来获取最直接的治疗方案 ,并通过对这些方案的研究分析来得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49-150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42例,存活55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血管18例(42.9%)、感染8例(19.0%)、肿瘤7例(16.7%)、脑血管6例(14.3%)、消化道出血3例(7.1%)。死亡主要病因为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年龄、透龄、开始透析年龄及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钙、贫血有差异。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实施心理护理前比较,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正面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疗,有利于透析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邢安  张红  吴文武  花日红  吴丹萍 《海南医学》2014,(24):3680-368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方式不同将52例患者纳入腹膜透析组(CAPD组),88例患者纳入血液透析组(H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体重、尿量、血压、肾功能、血脂等临床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2月,两组患者的体重、血钾、血糖、血脂等指标无显著变化,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总蛋白、白蛋白水平等部分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两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明显。两组患者透析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H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透析前显著性升高(P〈0.05),而CAPD组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尿量显著降低(P〈0.05),CAPD组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透析后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透析前下降,但CAPD组收缩压下降较HD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贫血症状均得到改善,CAPD组血红蛋白较HD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HD组, CAPD组PTH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显著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5例患者转为腹膜透析治疗,CAPD组1例转血液透析治疗;HD组并发症以内瘘阻塞、充血性心衰、高钾血症为主,CAPD组以腹膜炎多见,H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APD组(P〈0.05)。结论 CAPD可改善贫血、钙磷代谢紊乱,不足在于感染率较高;HD优势在于可改善GFR,纠正低蛋白血症,不足在于心血管并发症,内瘘阻塞率较高。两种透析方式各有优  相似文献   

19.
郭东风 《中外医疗》2012,31(21):88-8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1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中单独副交感神经活性受损65例,单独交感神经受损5例,副交感与交感神经同时受损5例;其透析前的nLF值升高,nHF值降低,而透析全过程的SDNN值、pNN50值及TI值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多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受损.且以副交感神经受损为主,这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的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9例作为观察组,主要实施营养护理;选取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正常率和轻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