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局部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估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院就诊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心房颤动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超声组织速度成像状态下获取心尖四腔、两腔、左心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将左心房间隔壁、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和中间段划分为12个节段。观察左心房各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LAs)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A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LAa),并与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相应心肌节段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40例480个被研究心肌节段,470个节段的应变率-时间曲线的形态整体有一定的规律性,SR-LAs、SR-LAe和SR-LAa值随个体变化不大。心房颤动组50例600个被研究心肌节段,应变率-时间曲线显示523个节段失去正常形态,轮廓杂乱,波峰低小、消失,甚至倒置,SR-LAs、SR-LAe、SR-LAa值均较正常心肌节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用SRI成像技术能无创的定量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所致的左心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右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32例,在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6个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收缩期峰值,Simpson法测量右室容量及射血分数.结果 Simpson法及速度向量成像法测量的正常右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r=0.91,P<0.01),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应变、应变率均高于心尖段(P<0.05).二者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右室面的应变和应变率也有相同的规律,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应变和应变率高于相应室间隔节段(P<0.05),右室游离壁心尖段和室间隔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无明显差异,右室的应变和应变率和年龄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定量评估右室室壁应变和应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局部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患者47例(心肌桥组)与冠状动脉正常者40例(对照组),测量前降支支配区域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及相应的应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前间隔各节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前壁、前间隔舒张晚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侧壁心尖段明显升高(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可定量检测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酒精性心肌病(ACM)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酒精性心肌病患者30例(AcM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参数通过心尖四腔切面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获取,并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收缩期参数包括: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应变峰值(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期参数包括: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Ra)。结果ACM组右心室前后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室射血分数略微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M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SRs、SRe和SR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可作为评价ACM右心室纵向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一种无创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力衰竭(CHF)患儿左心室纵轴运动及其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应用QTVI技术描记40例正常小儿及30例心力衰竭患儿左心室4个壁12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运动曲线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心肌各节段收缩期位移值(Ds),计算每一壁内基底段与中间段Vs及Ds均值.同时测量左心功能指标LVEF.结果 (1)CHF组患儿左心室Vs和Ds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2)各壁同一壁内Vs及Ds测值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递减的规律不如正常组明显;(3)各室壁速度及位移测值与LVEF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及Ds是评价左室纵轴运动的敏感指标,与左心功能指标LVEF相关性良好.QTVI可以快速、无创、定量评价心衰患儿左心室纵轴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阵发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住院患者共63例,年龄39~83岁,平均(61.80±10.93)岁,男34例,女29例。阵发房颤组33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时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应用Echo PAC软件脱机分析,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面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测量二尖瓣舒张末期A峰峰值速度及A峰积分。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曲线,测量左心房长轴整体峰值应变和达峰值应变时间、房缩期应变,计算两组间四腔观及二腔观达峰值应变时间差的绝对值。结果: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比较两组间四腔切面及二腔切面达峰值应变时间差的绝对值,阵发房颤组较大(分别为52.83±32.29、31.33±20.27,P<0.05),阵发房颤组心房收缩期应变值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10.09±3.33)、-(13.74±3.14),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左心房心肌储存血液势能的能力不变,但心房壁间传导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左心房整体的助力泵功能下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无创及定量评价左心房整体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孤立性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房(leftatrial,LA)的主动泵血功能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功接受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并维持窦性心律半年以上的孤立性PAF患者20例作为PAF组,平均年龄(59±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即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量两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右室流出道压差,二、三尖瓣口E、A峰(Em、Am及Et、At),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房侧壁(LA)、右房侧壁(RA)、房间隔(IAS)近瓣环部(bas)和中部(mid)的峰值组织速度(Vs、Ve、V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 HCM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及LAA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E/Am、E/At及LAPEF则显著减低(P<0.01)。HCM组LAbas、LAmid及IASbas、IASmid的Ve减低;LAbas、LAmid、IASbas、IASmid和RAmid的SRe减低、SRa增高;LAmid及IASbas、IASmid的SRs减低,与对照组相应各节段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左房各节段SRa平均值(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HCM患者的左、右心房局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心房功能尤其是左心房的局部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左房舒缩功能的应变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收缩与舒张功能.方法 对照组20 例和DCM组21 例分别测量左房侧壁(LALW)、前壁(LAAW)、下壁(LAIW)基、中、尖各节段及房顶部的收缩期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和舒张晚期应变率(As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Ssr、Esr、Asr 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收缩期各房壁尖段及房顶部峰值Ssr均高于基段,舒张期除LALW外,其余各房壁Esr、Asr变化同收缩期;DCM组收缩期和舒张期LAIW尖段及房顶部Ssr、Esr、Asr均低于基段,LALW和LAAW各节段与基段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和DCM组的LALW、LAAW、LAIW的 Ssr与Esr、Asr负相关.结论 对照组左心房舒缩运动的应变率指标由左房壁尖段、房顶部向中段、基段方向递减,DCM组此规律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间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右心房(RA)、右心室(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AS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PH患者(PH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使用2D-STI对其行心尖四腔心切面探查,获取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长轴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PS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PSST)。结果 PH组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PSS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室间隔基底段的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组右室长轴PSST为(73.22±37.64)ms,较对照组(38.13±17.12)ms延长(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是评价右室功能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在心房纤颤患者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前后心房肌组织运动变化的特点。方法在15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及26例心房纤颤患者(AF组),RFCA术后3个月AF复发组及维持窦性心律组,应用DTI技术观察左心房侧壁、左心房后壁、左心房前壁、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中部收缩期最大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以及左心耳入口处峰值血流速度(充盈峰速度和排空峰速度)的变化。结果 AF组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1);左心耳排空速度及其时间速度积分明显降低(P0.05);心房肌局部应变、应变率在收缩期峰值明显减低(P0.01);心房肌运动速度除右心房游离壁外,余部位均明显降低(P0.01)。RFCA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组、AF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左心耳排空峰值流速明显增高(P0.05);维持窦性心律组与AF复发组比较,收缩期峰值速度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和应变率明显增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AF患者RFCA术后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心房应变和应变率较高者具有较大的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性;窦性心律的维持与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飞行员早期左心房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左心室正常构型的原发性高血压飞行员25例,以25名健康飞行员为健康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储存图像。于左心室心尖位四腔观、三腔观、二腔观应用SRI获取左心房各壁基底段、中段、上段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计算其平均值。应用二维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搏出量(LASV)、E/A、E/E′。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LAPEF、LAAEF、LASV、E/A、E/E′分别为(38.96±6.43)%、(61.11±5.86)%、(14.74±5.33)mm、1.23±0.08、8.63±1.77,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4.18±5.72)%、(63.23±6.89)%、(10.12±3.23)mm、1.04±0.26、7.16±0.84,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APEF、LAAEF、LASV、E/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0、2.690、4.801、2.950,P均<0.05),E/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178)。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SRa[(-2.45±0.82)s^-1]与E/E′8.63±1.77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SRI可用于早期左心房功能的评价,并在高血压病飞行员患者左心室重构发生前检侧出左心房壁形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心肌应变的变化。方法采集25例正常对照组和12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QLab9.0软件测量左心房心肌应变值。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整体峰值纵向应变(PALS)减低(P<0.01);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延长(P<0.01)。(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PALS增加(P<0.05),整体TPLS缩短(P<0.05);术后3个月PALS增加更为显著(P<0.01),整体TPLS缩短亦更为显著(P<0.0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能快速、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