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00-4201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评价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211个,其中钙化斑块42个,脂质斑块70个,纤维斑块56个,混合斑块43个;治疗后患者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混合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钙化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从而缩小冠状动脉脂质斑块面积,64排螺旋CT的应用可对斑块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进而对对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疗效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诊断能力及冠脉内斑块与与冠状动脉狭窄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接受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SCT检查共发现软斑块74个,钙化斑块128个,混合斑块48个,以冠状动脉近段(67.6%)斑块数量最多,其次为中段(18.4%),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斑块位置、斑块类型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除年龄因素外,冠状动脉内有无斑块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无统计学差异。在斑块类型和位置的诊断上,MSCT检查与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情况,能及早检出不稳定斑块,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前的早期冠状动脉病变,对预测和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合理治疗和预防猝死提供及时、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收治的10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实施64排CT扫描诊断及冠状动脉造影,通过观察临床效果,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CT扫描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达90%,检测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符合率达9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符合率为70%,右冠状动脉符合率为48%。冠状动脉粥硬化的诊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与螺旋CT检查都有一定的效果,对其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显像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2.1月-2016.1月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43-71岁,平均59±1.2岁。分别进行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二者检查结果,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显像的情况。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显像良好。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效果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在心电门控监测下,对2例健康人、5例确诊为冠心的病人进行心脏平扫。再对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进行积分计算、分析,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意义。结果 5例冠心病人的钙化积分分析结果与其临床发病危险性程度相符。钙化积分越高,2根或2根以上的冠状动脉钙化.钙化积分在积分与年龄、性别曲线图中大于或等于50%时,冠状动脉钙化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高危人群普查并预测其发病可能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CAD相关患者的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斑块的破裂、糜烂及血栓形成容易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发生,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同时血管壁的炎症也可以促进管壁斑块的进展及破裂,从而导致ACS的发生[2]。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精准评估对于CAD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当中通过多排螺旋CT和MR的对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被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为68例和56例,在患者确诊以前分别对患者选择采用多排螺旋CT和MR进行诊断,统计两组诊断的价值。结果:通过MR诊断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1例,13例患者漏诊,通过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66例,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5例,3例患者漏诊,多排螺旋CT诊断明显优于多排螺旋MR诊断,但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时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的效率相对MR而言更好,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223例,行64螺旋排CT冠脉造影检查,并利用后处理功能重建冠脉,显示冠脉各主干及其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262例患者的344支冠脉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1223例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的患者显示344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结果在13例患者中共有15个节段可以评价,其中病变发生在单支血管者11例,病变发生在两支冠状动脉者2例。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10例,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3例(2例为球形动脉瘤,1例为梭形动脉瘤)。扩张率为1.5~2.8,发生部位为:RCA 7例(7/15),LM 1例(1/15),LAD 3例(3/15),LCX 3例(3/15),Ramus 1例(1/15);9例伴硬化斑块形成,1例缺血性心脏病。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其特征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检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4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合并糖尿病组)与4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对照组),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病变血管所在位置、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混合斑块占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斑块负荷为(65.88±2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2±19.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糖尿病时患者混合斑块明显存在增多趋势(P0.05)、斑块负荷明显较高(P0.05),而软斑块与钙化斑块则与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无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混合斑块多见、斑块负荷较高,提示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心电门控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观察桥血管位置、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在CT图像上,8例患者的12根桥血管均可用于评价,并且未发现明显再狭窄和闭塞。结论 16层螺旋CT可无创性对冠状动脉桥血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重要性,减少影响影像质量因素,提高诊断成功率。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8年1月62例实施检查前护理措施,取得病人,配合和信任。所有患者碘试阴性,保证对比剂顺利注入。结果:62例病人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病人留置套管针,无1例渗漏,有选择性筛选病人,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细致、有效针对性护理对提高影像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心电编辑功能,对23例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图像评分1-4级者分别有82、93、36、19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1-4级分别分别有111、80、25、14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显著改善(Z=6.787,P=0.000 1)。结论心电编辑可改善多数心律失常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并与CTA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CTA未见明显狭窄,42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共检出30例(28%)心肌桥;47例患者行导管法DSA,共检出9例(19%)心肌桥,其中6例患者CTA评价狭窄程度较DSA偏轻。结论: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杨丽  李艳丽  闫忠庆  宋有文  李程 《华西医学》2009,(11):3020-302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典型病例的CT图片进行分析、总结,观察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及冠脉内斑块性质的显示能力,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近端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5%,90.3%,88.5%,对左主干及前降支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对冠状动脉内软斑块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和搭桥术后的随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显示异常,其中狭窄梗阻性病变50例,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320排CT血管成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26 590例患者中共34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为0.13%。34例冠状动脉瘘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6例(76.5%),冠状动脉-左心室瘘3例(8.8%),冠状动脉-右心房瘘3例(8.8%),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2.9%),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2.9%)。起源于左冠状动脉8例(23.5%),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0例(29.4%),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者16例(47.1%)。16例(47.1%)伴随瘤样扩张。瘘口直径范围2.0~13.0 mm,中位直径2.5 mm。瘘口两端见浓染征15例(44.1%),射血征10例(29.4%),等密度征9例(26.5%)。1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瘘。结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低,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最常见的类型(占76.5%),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占47.1%。320排CT血管成像能无创、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血管走行、瘘口直径及引流部位,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