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因为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黏膜保护减弱,幽门螺杆菌(cobacter pyloric)感染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我们采用雷尼替丁铋盐三联疗法和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比较二种方案的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该菌感染给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概述了单一使用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环丙沙星,铋剂,甲基红霉素和采用奥美拉唑,环丙沙星、枸橼酸铋钾分别与抗微生物药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以及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并对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杨汝军 《吉林医学》2016,(4):865-866
目的:研究总结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消化性溃疡269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胃镜检测溃疡类型,同时应用碳14尿素呼气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溃疡45.35%、十二指肠溃疡40.52%、复合型溃疡14.13%。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44%,复合型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6.84%,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5.32%。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消化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主要诱因,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重要方法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要注意几个问题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密切已被公认,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对于2001-01~2006-12住院的老年消化性溃疡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必分析,观察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因素之一。结论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时应注意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本文介绍了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和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高建茹  李胜棉 《医学综述》2006,12(17):1064-1066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是第一个单纯的质子泵抑制剂的旋光异构体。为壁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呈弱碱性,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约占整个消化性溃疡的8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子,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应占重要地位。现就埃索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邪)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作者应用H2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方案治疗我院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韦强  翟俊山 《现代医学》2010,38(1):72-73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邪)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作者应用H2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方案治疗我院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本文介绍了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和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黄云清 《当代医学》2014,(16):22-2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渐完善,民众的就医意识在逐年地提高,原本不易被发现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则是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的诊断与治疗也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而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就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诊断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学者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肖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52-153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60例,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的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0.0%,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8.00%(P〈0.05)。结论以PPI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治疗可使溃疡病的复发明显降低。本研究对5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消化性溃疡复发及HP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两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就诊、有临床症状、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诊的27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种不同方案的正规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2个月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结果:组1溃疡愈合率为94.2%(131/139),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5%(130/139):组2溃疡愈合率为93.5%(130/139),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0%(132/139);两组均显示,溃疡未愈合的为幽门螺杆菌未根除的胃溃疡或复合性溃疡。结论: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也高,两种方法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国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23-1423
幽门螺杆菌(Hp)是公认的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行Hp根除法已达成共识,本文联合应用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和奥美拉唑,观察这种三联疗法根除Hp及溃疡的效果,旨在探寻疗程短、Hp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有60%~7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胃窦粘膜检出HP[1]。我们应用雷尼替丁联合胶体铋和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三联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结果:溃疡愈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8%,对照组为66%(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西医结合组为75%,对照组为50%(P<0.05).中西医结合组中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者24例,6个月以后胃镜复查,溃疡无复发,幽门螺杆菌均阴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耐药性分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胃镜活检快速尿素酶阳性的195例慢性胃病患者,取病变黏膜组织,常规方法培养鉴定幽门螺杆菌,采用平皿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5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分离率高达79.5%。药敏显示,此次分离的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和替硝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敏感。结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首要因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仍然是根除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64例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 vs 40.6%,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6例,随机分为2组,各68例,观察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二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PPI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