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因此,清除乙肝病毒、中止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例慢乙肝患者联合应用阿昔洛韦、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HBV复制阴转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三项血清HBV复制标志全部阴转者5例,而对照组无一例阴转。提示这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穆奈 《肝博士》2013,(2):24-25
乙肝停口服药后会复发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的难治在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所有口服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而减少疾病进展,但不能彻底清除位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模板cccDNA,因此在停药后,乙肝病毒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肝e抗原(HBeAg)检测阳性、阴性与乙肝病毒(HBV)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乙肝病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观察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其传染性强弱的主要依据。结果乙肝e抗原阳性血清,HBV-DNAPCR检测几乎全部为阳性,并且大部分(66.5%)含量大于107拷贝/ml;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者中大部分(70.6%)HBV-DNAPCR含量小于103拷贝/ml,但是仍有少部分(13.2%)患者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在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者中其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也有35%。结论乙肝HBeAg检测结果与乙肝病毒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DNA测定可直接反映乙肝病毒的含量,具有直接性,是评价病毒复制、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的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因此清除乙肝病毒、中止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例慢乙肝患者联合应用阿昔洛韦、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HBV复制阴转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三项血清HBV复制标志全部阴转者5例,而对照组无一例阴转。提示这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防止慢性乙肝HBeAg阴性病毒复制患者复发及肝硬化的有效途径。方法:慢性乙肝,HBeAg阴性,病毒复制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二组,通过肝细胞膜保护剂(益肝灵)治疗和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对照80例,肝功能恢复正常,及HBV—DNA阴转后,即停止用药,治疗组继续服用益肝灵药治疗半年,随访五年,统计两组患者肝炎复发率和肝硬化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炎复发17.5%(14/80)肝硬化2.5%(2/80);对照组,乙肝复发70%(56/80),肝硬化15%(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肝HBcAg阴性,病毒复制病例的治疗,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及HBV—DVA阴转后,采用益肝灵延长治疗半年可以有效防止肝炎复发及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re—S1抗原的检测情况分析,了解Pre—S1抗原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300份乙肝阳性血清进行Pre—S1抗原检测。结果Pre—S1抗原检测在HBsAg(+)、HBeAg(+)、HBcAb(+)模式的阳性率为86%,在HBsAg(+)、HBeAb(+),HBcAb(+)模式的阳性率为40%,在HBsAg(+)、HBcAb(+)模式中阳性率为25%,而在HBeAb(+)、HBcAb(+)模式中,HBsAb(+)、HBeAb(+)、HBcAb(+)模式中,HBsAb(+)、HBcAb(+)模式中及HBcAb(+)模式中阳性率都为0。结论;Pre—S1抗原测定可作为检验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杏 《肝博士》2009,(4):15-16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尽管我们说过,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切忌盲目用药。但对转氨酶长期异常,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把乙肝病毒当作“敌人”,那么,由于“敌人”的大量复制,已经造成“我方”肝细胞的损害。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这会儿,我们可要拿起抗病毒药物这个“武器”去打“敌人”了。乙肝病毒这个“敌人”可狡猾了,我们在和它作战时,也要懂得一点儿“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9.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40例观察何培元,朱秀平,杨嘉恩,林小慧我科近两年来对住院及门诊病人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各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20例慢性乙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乙肝前Sl蛋白(PreSlAg)以及乙肝两对半(HBVM),探讨HBV—LP与HBV—DNA、HBeAg、PreSlAg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检测174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标本,HBV—LP、PreSlAg以及HBVM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RV—DNA。结果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LP、HBV—DNA和PreSlAg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8.2%和65.5%,前两者与后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V—DNA拷贝数的增加,HBV—LP与PreSlAg的阳性率随着增加,同时HBV—LP吸光度OD值也随着增加。对HBeAg阴性的血清,HBV—LP的阳性率(79.1%)明显高于IreSlAg的阳性率(65.6%)(P〈0.05)。结论HBV—LP与HBV—DN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HBV—LP与HBV—DNA的符合率高于PreSlAg,HBV—LP检测可以作为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血清免疫学指标,也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复制(HBV D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78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48例,CSHB组30例;应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l)、甲胎蛋白(AFP)等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HBV DNA水平。结果 CSH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HB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A、Alb、CHE、Chol、AFP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CSHB组中死亡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CSHB毒复制活跃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1)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86.2%,模式(2)中,前S1阳性率为53.6%,模式(3)中,前S1阳性率为48.2%,模式(4)中前S1阳性率为75.9%,模式(5)中未检出前S1抗原。HBeAg阳性组前S1阳性率为83.8%,HBeAg阴性组前S1阳性率为50.8%。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两对半同时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所导致的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均认为乙肝治疗的关键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然而,在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包括使用核苷类似物以及干扰素类药物进行的治疗),只要某种药物使用的时间稍长就容易使乙肝病毒产生耐药性。长期以来,乙肝病毒的耐药性一直是乙肝治疗中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要目标是清除或持久性抑制乙肝病毒(HBV)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减少和阻止肝硬化及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泰诺福韦、依曲西他平、L-脱氧胸腺嘧啶、Ly582563、B-LF4C、恩替卡韦。其中,阿德福韦、泰诺福韦、Ly582563是嘌呤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依曲西他平、克拉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170例健康体检者和252例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大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sAg、HBeAg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HBV—DNAPCR法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预后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大三阳”:在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验中,临床上习惯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大三阳”。往往表示患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而且乙肝病毒正在患者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且十分活跃,需要及时给予隔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乙肝病毒阳性人数虽然众多,但其中绝大多数为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的乙肝病人(肝功能反复异常,症状明显者)约占乙肝病毒阳性者的四分之一左右。那么,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治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根据病毒复制指标的情况决定用药还是不用药。有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平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偶然抽血化验,发现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肝功能完全正常,乙肝病毒主要是复制指标,e抗原(HbeAs)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为阴性,肝组织病理检查往往提示没有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存在。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18.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12
乙肝是我国乃至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主要手段,既往主要是干扰素(inteferon,IFN)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耐受性差、耐药变异性差而使使用受到限制。阿德福韦酯(ADV)是近年来研发应用于治疗乙肝的新药,它通过与dATP竞争逆转录酶结合位点,结合并阻断DNA链的延伸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临床观察提示它对慢性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及3TC耐药均有效。本文就ADV抗乙肝病毒治疗,从药理学、耐药变异、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HBV)感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着,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肝五项结果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其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鉴于经典的二步法操作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0.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分析李云华贾玉玲杨鲁华(传染病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淄博市传染病医院)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活跃的复制是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基本病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