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讨论经Wihse入路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科2011年9月_2013年8月收治胸腰段的椎体骨折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岁。骨折类型依据骨折形态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压缩超过1/3,需要行后路复位钉棒内固定术但不需要后路减压治疗。胸12骨折6例,腰1骨折13例,腰2骨折3例。本组病例随机应用经常规手术入路和经Wihse人路2组,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手术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经Wihse人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常规入路组,手术时间少于经常规入路组,术后切口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经常规入路组。结论经Wiltse入路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不需要后路椎管减压的椎体骨折,其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接近正常,术中减少椎旁肌肉的剥离,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术后手术切口疼痛减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4.
《河南医学研究》2017,(19)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相似文献
5.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就诊单双数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表现、肌酸激酶水平及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且术后24h、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3d、5d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明显效果,操作简单,疼痛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骨折、脱位是整个脊柱损伤中发生率高的部位 ,由于其解剖较特殊 ,发生骨折、脱位是脊髓圆柱及马尾神所处部位 ,若脊柱损伤部位的神经没有横断损伤 ,通过解除压迫 ,脊柱复位 ,有效固定 ,很多病人可得以恢复。我们于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2 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病人施行了后路减压术中牵引复位 ,Lugue棒固定 ,获得满意效果。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2 1- 46岁 ,平均 2 6岁 ,致伤原因分别为井下矿石压伤 11例 ,堕落伤 6例 ,车祸伤 3例 ,跌伤 2例 ,打击伤 1例。其中椎体骨折伴脱位 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简易的微创方法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患者分为两组,简易微创组28例与开放组24例,简易法微创钉棒内固定是利用简单、现有器械进行微创内固定,不需要Sextant系统.根据身高及伤椎部位计算出皮肤切口位置,用克氏针沿皮口找到骨性标志横突乳突,通过"C"型臂确认椎弓根位置,沿Y轴乳突下0.2-0.3cm既为椎弓根进针位置,通过皮肤通道安装连接棒.两组在创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创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指标上比较简易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1),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进行对比简易微创组亦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简易法微创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我院于1991年6月到1992年1月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7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20~54岁,平均34.1岁。受伤原因多为塌方、车祸所 相似文献
9.
高能量损伤常发生在胸腰段椎体,特别是高处坠落、矿井塌方及车祸导致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者最多,以往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多的患者逐渐接受了手术治疗.2000~2005年,我院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2012年,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35例.术前行胸部X线检查排除粟粒性肺结核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肿瘤等疑似疾病,行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或消除,血红蛋白>100 g/L,血沉<40 mm/h时手术.选择Ⅰ期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6~12个月.结果:本组35例切口全部工期愈合,手术时间90~ 15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约400~ 650ml,平均约450 ml,术后随访1~2年,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或脱出,椎体结核全部治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纠正约12°,随访期间畸形纠正无丢失.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或后凸畸形胸腰段椎体结构中能够Ⅰ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及后凸畸形矫正作用良好,有助于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作者对26例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8~68岁。损伤原因:坠落伤14例,车祸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短节段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65例,其中经Wiltse入路3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12~24个月)。2组间术前VAS评分、术后Coo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减少了术中对椎旁肌的损伤,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对57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行Wiltse肌间隙入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15min,平均(87±23.8)min,出血量85~175ml,平均(135±51.7)ml;全部病例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症状。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联合椎弓根植骨与传统腰椎后路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13年4月,于我院治疗需要手术且不需后路减压的单一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共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n=21):经Wiltse入路组并经椎弓根植骨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值骨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未经椎弓根值骨组,分析比较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度改变,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末次随访JOA评分.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5个月.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1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另外2组,且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JOA评分优于其他2组(P<0.05).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率植骨组低于未植骨组(P<0.05).结论 Wiltse入路经肌间隙可直接到达椎体关节突,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上,可减少椎旁肌剥离引起的肌肉疼痛,减少术中损伤,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经椎弓根植骨,可提高患者伤椎椎体愈合后强度及稳定性,可防止远期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我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22例内固定失败病例,手术固定失败的原因:断钉16例,松棒2例,断棒2例,椎弓根钉定位错误2例。22例患者中,后凸畸形加重19例。结果 9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内固定或内固定物调整治疗;13例患者接受内固定物取出手术治疗。结论手术前应正确分析患者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知识;部分患者要充分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经1年随访,对比内固定前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其中,I期愈合61例;73例患者内固定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内固定前(P0.05);73例患者内固定后Cobb角度小于内固定前(P0.05);73例患者内固定前A级脊髓损伤8例略多于内固定后的7例(P0.05);73例患者内固前后B级、C级、D级和E级脊髓损伤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病椎高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