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裘佶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75-117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1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3ml~6ml不等。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2例。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12个月,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6例和无效(NR)2例,有效率91%,术中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5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脊椎标本的离体试验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个骨质疏松性脊椎标本,相邻脊椎配对后随机分配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KP组)及椎体成形术组(VP组)。椎体轴向加载后复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两组标本分别按照KP或VP标准技术注入骨水泥。观察椎体原始状态、复制骨折模型及KP或VP治疗后的椎体高度,同时行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KP组可恢复骨折椎体丢失高度的88%;VP组仅恢复29%,差异显著(P〈0.01)。KP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呈团块状,未发现有骨水泥外渗漏;而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则,4个椎体标本出现骨水泥外渗漏。结论:对于体外椎体骨折模型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减少骨水泥渗漏,KP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往往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和骨折后椎体变形、脊柱生理曲度发生异常改变。同时 ,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等引起的难以耐受性剧痛 ,有时常伴有脊髓麻痹、病理性骨折或继发性截瘫等临床症状 ,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且易造成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骨质疏松症的传统保守治疗可使部分病人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但长期卧床又可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而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等传统治疗方法为放疗和外科手术切除+内固定术。放疗的疼痛缓解率可达 4 0 %~ 80 % ,但一般在 2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1例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9例,转移性肿瘤2例。在DSA或3-D 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2.5—5.5ml骨水泥(平均3.5ml),术毕患者保持卧床,观察、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天并复查平片和CT片后出院。结果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11例病例共治疗13个椎体,11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予以激素、消炎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随访2—6个月,10患者疼痛无反复,1例患者6天后疼痛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7例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1例,胸椎3例,腰椎3例,6点疼痛评分为2.67±0.41,运动能力评分2.83±0.33.透视下定位有症状的椎体,采用局麻,俯卧位.6例胸椎、腰椎血管瘤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1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15%~20%的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术后平卧6 h.术后1、3、9个月,采用临床症状检查、平片和CT的方法随访.结果7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4~7 ml.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2例同时具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神经根症状缓解;术后疼痛评分(0.33±0.47)、运动功能评分(1.33±0.41)显著低于术前(P<0.01).随访1~9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46例75个椎体。结果术后1~3 d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6~15个月,疗效评价根据WHO标准:疼痛完全消失26例,疼痛明显减轻1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与分析椎体成形术(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KP)在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2009年就诊的68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P与VP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KP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VP组,经比较(p<005).KP组渗漏率明显低于VP组,经比较(X2=4.45,p<0.05).两组VAS分数变化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P及VP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KP的cobb角矫正情况及骨水泥的渗漏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V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人,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2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较前者治疗效果更卓越,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简称PVP)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是通过一定途径将特定材料注入已破坏或有破坏危险的椎体,提高脊柱稳定性,防止塌陷,以缓解疼痛的方法[1].1984年,法国学者Galibert等[2]根据外科手术填塞骨水泥的经验,首次采用了经皮穿刺椎体后注射骨水泥治疗1例C2椎体侵袭性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镇痛效果,从而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先河.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2008年用椎形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许昌龙耀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PVP术,B组行PK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术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和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KP术治疗老年OVCF临床效果优于PVP术,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方法:本组36例47个椎体.按椎体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通过X线片观察,测量并计算三种类型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的高度及比值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术前、术后计算出的比值不同,显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不同。本组36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50个月。结论: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在脊柱正常伸屈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手术通过复位骨水泥填充,最大限度阻止骨折椎体的运动是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椎体骨折可导致椎体高度丧失、脊椎畸形(后凸或侧弯),导致急性或慢性疼痛,影响机体活动甚至于丧失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患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进行手术疗效评价,VAS评分,Cobb角统计,手术并发症统计流行性感冒及有发热症状的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分散片与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0.5小时(小时),1小时,4小时,6小时,10小时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次数和程度。结果:手术疗效评价,其中优者61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为81.33%,患者疼痛明显轻于术前,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成形术以术中并发症为主,其中骨水泥渗漏占大多数。结论: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2003~2004年对5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复位满意,24小时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能迅速止痛,增加椎体稳定性的安全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7.
椎体良恶性肿瘤与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迄今在临床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可使这类患者受益.我院2003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靶向椎体成形术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靶向椎体成形术)与对照组(传统椎体成形术),各3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评分的VAS评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评分Cobb角度数差异不明显,经手术,患者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降低幅度的Cobb角度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共45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21例患者共35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法。术前、术后1天内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测量伤椎高度。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分别为(6.7±1.4)分与(2.1±0.7)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为(6.9±1.2)分与(2.2±0.9)分,术前术后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伤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增加(2.4±1.8)mm与(9.2±2.2)mm。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效果良好,且椎体高度恢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分成PKP组和PVP组,每组61例。PKP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0.05)。结论相比于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