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提出和应用,使艾滋病(AIDS)由不可治愈的疾病变成了可治疗的慢性疾病,保证HAART效果要求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中途退出HAART是依从性差的主要表现。文章主要从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体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综合阐述退出HAART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1.33)分,最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广西A区、河南B县和云南C市3个调查点内符合条件的395例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未治疗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调查对象选择的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8种,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其中主观原因占大多数(62.5%),且均排在前6位;第1位未治疗原因是"自觉健康状况良好"(48.1%),该原因在3个调查点中均排在第1位,选择该原因的调查对象大多数(61.1%)没有出现AIDS临床症状,而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也相对较高,在200~350个/μL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位未治疗原因是"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路费和检测费"(19.7%),该原因主要出现在广西和云南调查点,河南调查点没有病例选择该原因。结论主观原因成为影响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医务工作者需继续加强对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利用科学指标做出正确的判定,而不是仅仅依靠病人的主观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底前开始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资料,描述分析其一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状况等。结果山东省2003-2010年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HIV/AIDS病人608例,其中男性占65.6%(399/608),女性占34.4%(209/608),平均年龄为(40.2±10.2)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5.5%(398/608);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占44.9%(273/608),其次是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1.1%(128/608);有182例更换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占29.9%,换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200个/μL的占65.8%,200~350个/μL的占33.0%,≥350个/μL的占1.2%,同基线时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的比例增高,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纳入729例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外出务工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凉山州布拖、美姑、越西、昭觉四个重点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四县截至2019年底报告,在2005-2020年接受治疗,年龄≥15岁的患者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  相似文献   

7.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目前已被证实是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符合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治疗的比例并不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病人认知程度低、服务提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歧视、服药本身不良反应和需终身服药等。为扩大治疗和提高覆盖率,建议:一要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二要减轻病人治疗负担;三要加强基层建设;四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和消除歧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AIDS耻辱量表等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104名HIV/AIDS病人,在耻辱量表、症状量表、敌意心理趋势、经济费用担忧以及医生信任度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3.83±3.98)分、(18.64±15.16)分、(83.57±19.65)分、(45.51±29.31)分及(73.20±23.78)分;病人在过去的7天内平均服药依从性为90.24%;41.35%的病人在过去1个月内曾发生过漏服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AIDS耻辱得分,以及经济费用担忧得分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结论有近一半HIV/AIDS病人存在漏服药物的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京户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在京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异地治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点医疗机构的5名工作人员,以及在京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7名非京籍感染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结合公共经济学,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尽管异地治疗的成因复杂,但是目前北京市提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相关服务,对非京籍感染者有吸引力,不过抗病毒治疗药品需求预测困难、感染者身份信息失真、人财资源缺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结论异地治疗的需求无法避免,建议在健康公平的原则下建立转诊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多部门信息沟通,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LAHL)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的随访AIDS病人出现LAHL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91例门诊进行ART随访的AIDS病人中,有71例发生LAHL,其中女性34例(χ2=6.147,P〈0.01),服用D4T的42例(χ2=7.784,P〈0.01),服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药物超过1年以上59例(χ2=18.100,P〈0.01)。发生LAHL病人相比未发生LAHL病人更容易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γ-谷酰转肽酶(GG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比值比(OR)10.923,95%可信区间(CI):1.067~111.836]、ALT升高(OR1.09,95%CI:1.017~1.168)、LDH升高(OR1.025,95%CI:1.007~1.043),均为发生LHAL的预测因素。在ART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病人中LAHL发生率低(OR0.991,95%CI:0.983~0.999)。结论 AIDS病人服用NRTIs药物,尤其是服用D4T、女性、服药时间超过1年以上,是发生LAHL的预测因素。在ART过程中出现ALT、GGT、LDH升高,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LAHL风险,避免进一步发展成致死性的乳酸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山西省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09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结果 602例抗病毒治疗病例中,存活490例(81.4%),死亡81例(13.5%),退出和转诊22例(3.7%),意外死亡9例(1.5%)。治疗后第3、6、12、24、36、48、60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89、0.87、0.86、0.85、0.84。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平均值(123±98.6)个/μL,治疗后平均值(298±187.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75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9.1%,治疗后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与AIDS相关死亡病例和非AIDS相关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以及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HIV/AIDS死亡病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死亡的5 265例有效个案进行分析,临床诊断为AIDS相关疾病死亡2 647例(50.3%),意外伤害410例(7.8%),其他疾病或难以确定与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1 973例(37.5%),不详235例(4.5%)。4 382例(83.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发现较晚(46.4%)和家庭经济困难(13.7%)。2004-2011年7月底,累计治疗AIDS病人21 761例,死亡1 718例。在有完整资料的1 694例死亡病例中,825例(48.7%)在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1 065例(62.9%)治疗前最近1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结论未能及时就医或诊断时间较晚,免疫功能低下,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早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开始ART的病人,按照基线CD4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水平分A、B两组,A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的病人(早期治疗组),B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μL.的病人(延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满1年后的队列保持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9810例病人治疗满1年后,在队列保持方面,A组病人坚持治疗的比例(在治率)为88.0%(1712/1946),高于B组的84.9%(6674/7864);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5.7%);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的HIV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HIV病毒载量〈C400拷贝/mL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0.4%和91.2%;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与基线CD4细胞计数相比,A组的增幅(4.32%)(治疗前后CD4细胞差值的比较)低于B组(10.27%),P〈0.01,但A组病人仍然获得比B组较高的CD4细胞平均值;在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的发生比例(4.3%和20.9%)均低于B组(10.3%和24.3%),P〈0.01。结论云南省HIV/AIDS病人早期治疗12个月能够获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实现了减少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抗病毒治疗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流动艾滋病病人的治疗现状,分析其异地治疗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人的流动情况,在广东、北京、湖南和河南等四省(直辖市,下同),对相关工作人员和病人开展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相关方对艾滋病病人异地治疗的认识和建议。结果病例报告时四省流入的外省艾滋病病人共1 495人,目前纳入四省治疗的外省病人为425人,大多数病人未能纳入流入地治疗。这些流动病人主要通过户籍地邮寄药物作抗病毒治疗。异地工作和生活、获取优质服务、避免歧视等,是异地治疗的主要原因;经费、药品保障不足、根据病人户籍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临时断药等,是异地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结论合理的异地治疗需求并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异地治疗问题会日益凸显,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梅毒感染情况,分析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市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血液样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形成检测数据库,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3806例,经性传播占94.0%(3579例);梅毒阳性者450例,梅毒感染率11.8%。报告的HIV/AIDS病人,有1911例在HIV抗体检测确证阳性前3个月内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66.6%(1272例);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不同特征对应的梅毒感染率水平为: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年龄40岁以上者高于年轻者,男男同性性行为途径高于其他传播途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高于已婚及不详者,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者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既往曾患性病者高于未患性病及不详者,报告单位为传染病医院者高于其他报告机构,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高于其他样本来源者。结论应根据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主要特征开展梅毒筛查及规范治疗,降低感染梅毒对HIV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地方多部门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可行性模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省15县市地方领导共47人,分为卫生和非卫生部门两组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及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影响因素分为部门共同及特殊影响因素两类,如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等;内部影响因素两组的共性是,因缺乏明确的针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评估机制而导致的自我激励机制的缺乏等,2个省情况基本一致。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导在培训内容、方法和时间上区别对待,突出艾滋病与执政的关系。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模式,除通过目前培训的短期行为外,还需配合实施和评估等长期综合措施。结论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可采用"目的分层"的策略。领导力建设的模式应建立培训-实施-评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在上个世纪被人们喻为“超级癌症”或“世纪瘟疫”,并在多数的教科书中被定义为一种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致广大民众谈“艾”色变。1996年以David Ho为首的科学家报道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的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