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和疑难病,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惟一能缓解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自2003年5月以来,作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24~55岁,中位数39岁;单侧35例,双侧3例。X线检查示股骨头有囊性变或轻度塌陷,塌陷深度为1~4 mm;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范围为30%~40%。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ⅡB期4髋、ⅡC期9髋、ⅢA期21髋、ⅢB期7髋。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中位数6年;患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改善。屈髋,术前65.2°±7.6°,术后121.7°±11.6°;内收加外展,术前32.3°±4.7°,术后68.9°±8.4°;内旋加外旋,术前21.0°±6.4°,术后71.3°±7.4°。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异位骨化6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轻度臀中肌步态1例,经功能锻炼后步态接近正常;并发患肢短缩2例,短缩〈1 cm,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股骨颈狭窄1例,狭窄率〈10%,未行特殊处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假体固定牢固,可有效改善患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于多种病因致股骨头血供被破坏,使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一般分为保髋治疗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盆下型骨盆倾斜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盆下型骨盆倾斜患者51例,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退行性变1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例,原发性骨关节炎2例,继发性骨关节炎3例。术前拍摄患者负重直立前后位骨盆x线片测定其骨盆倾斜角,按测得的骨盆倾斜角将盆下型骨盆倾斜分为2型:I型为骨盆倾斜于肢体短缩侧,即患侧;Ⅱ型为骨盆倾倾斜于健侧。再根据骨盆倾斜角分为3个亚型:0°~3°为A型;〉3°~6°为B型;〉6°为c型。术后手术台上全身麻醉下拍摄平卧前后位骨盆x线片,测定患者的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I型盆下型骨盆倾斜16例,Ⅱ型盆下型骨盆倾斜35例。术后各亚型组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0,P=0.965)。术后各亚型组外展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6,P=0.044),I-C型患者术后外展角大于其他亚型(I—A:P=0.041:I—B:P=0.011;II—A:P=0.028;Ⅱ-B:P=0.012;II—C:P=0.001),与总体平均外展角相比增加了近8°;其余各组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倾斜于肢体短缩侧,且倾斜角〉6°的盆下型骨盆倾斜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较正常外展角减少8°植入髋臼假体以达到矫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的人群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由数据库工程师从数据库中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因、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髋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屈曲度。采用Excel2016及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治疗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1682例,其中行THA者431例(25.62%)。接受THA治疗的431例ONFH患者中,男253例(58.70%)、女178例(41.30%);年龄41~60岁194例(45.01%)。职业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390例,其中Ⅳ级体力劳动者164例(42.05%),比例最高。BMI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291例,除了体质量正常者外,超重者(24 kg·m^-2)≤BMI<28 kg·m^-2)124例(42.61%)。病因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157例,其中创伤性69例(43.95%)、酒精性48例(30.57%)、激素性40例(25.48%);而在创伤性组中女36例(52.17%),酒精性组中男48例(100%),激素性组中女23例(57.50%);不同病因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不同(χ^2=41.930,P=0.000),两两比较发现,酒精性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激素性组、创伤性组(χ^2=37.366,P=0.000;χ^2=36.174,P=0.000),创伤性组与激素性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没有差异(χ^2=0.289,P=0.591)。分期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共374髋,ARCO分期Ⅳ期242髋(64.71%);CJFH分型L3型163髋(43.58%)。髋部疼痛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共311髋,VAS评分(4.75±2.38)分,Harris评分(44.06±16.70)分;VAS评分<4分97髋、4~7分161髋、>7分53髋;各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布情况不同(H=8.836,P=0.012),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轻度疼痛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中度疼痛患者(P=0.010),轻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患者、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患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1;P=1.000)。髋关节屈曲度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311例,其中髋关节屈曲度45°~90°者154例(49.52%)。结论:基于CONFHD,接受THA治疗的ONFH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41岁以上者居多、重度体力劳动者多见、超重者居多、创伤引起的偏多、ARCO分期中Ⅳ期多见、CJFH分型中L3型居多、选择THA的原因中髋关节功能受限比疼痛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人工假体置换术护理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花  许艳花 《河北中医》2010,32(8):1259-1259,1276
人工假体置换术是利用人工关节代替损伤破坏的关节,消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的手术。2002-04—2007-12,笔者观察并护理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人工假体置换术2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禄  孙波  刘世珑 《中医正骨》2012,24(1):40-42,45
行全髋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轻者导致患者机体功能恢复速度减慢,严重者可致手术失败.术后对失血量估计不准确,对严重贫血的患者没有给予及时的输血治疗,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萎靡不振,这不仅影响术后的功能锻炼,也不利于疾病恢复.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和患者对于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THA应运而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陶瓷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短期疗效,以探讨此假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陶瓷一陶瓷非骨水泥型假体23例28髋进行随访,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应用股骨Gruen与髋臼Delee-Charnly分区方法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Harris评分可见显著性差异;影像学上无明显的假体松动.结论: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新型的陶瓷一陶瓷假体随访2年效果良好,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松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韩滔 《中医正骨》2010,22(7):55-56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骨折的不稳定性及老年人常合并的骨质疏松,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尽管临床上有多种固定方法,但术后仍有18%~50%的并发症。Yoo等报告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失败率为25%,29%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陈柯 《中医正骨》2011,23(7):42-4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及原发的内科疾病,因此,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合适的生物假体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至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是髋关节的主要结构,自身股骨头的存留对髋关节的功能是否良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保留股骨头应是股骨头坏死的第一治疗方案,中医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只在股骨头坏死的众多治疗方法中,选择了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药物、理疗、卧床、针灸、按摩等非手术的方法,另一是通过介入、股骨头钻孔减压、肌骨瓣植骨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康复中量化训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置换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关节手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尤其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髋置换不仅能解除髋部疼痛,还能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能力,保持较好的关节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又称股骨头坏死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受阻,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血坏死、塌陷的缓慢性病理过程[1]。早期治疗上,西医主要为口服抗凝药、降脂药和双磷酸盐药物等[2],但临床疗效难以肯定,而且容易引起肝肾功能、胃肠道损害等不良反应。中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到坏死晚期都避免不了采用人工关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的综合康复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意外事故不断增加,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创伤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作为一种较成功、安全、成熟的治疗手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以往人们对于THR术后的康复治疗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治疗效果常受到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我科为该类术后患者制订了综合康复训练程序,并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骨饮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分别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和强骨饮及单纯口服钙尔奇D片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人工假体柄周围分为7个区(R1-R7),测量2组患者各区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74例获得随访,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1例;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8.5个月;患肢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肢髋关节进行评分,治疗组(87.5±7.6)分,对照组(86.7±8.1)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37,P=0.896)。均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R1区,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67,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5,P=0.001),存在分组效应;术后1周,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2±0.214)g·cm^-2,(0.761±0.178)g·cm^-2;t=0.578,P=0.683);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0.758±0.268)g·cm^-2,(0.602±0.244)g·cm^-2;t=2.232,P=0.024;(0.732±0.227)g·cm^-2,(0.518±0.188)g·cm^-2;t=2.847,P=0.004)];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6.726,P=0.000)。R2-R6区骨密度值[R2:(1.532±0.342)g·cm^-2,(1.478±0.451)g·cm^-2,(1.432±0.403)g·cm^-2;(1.613±0.268)g·cm^-2,(1.582±0.265)g·cm^-2,(1.533±0.275)g·cm^-2。R3:(1.746±0.276)g·cm^-2,(1.641±0.324)g·cm^-2,(1.615±0.327)g·cm^-2;(1.692±0.312)g·cm^-2,(1.634±0.403)g·cm^-2,(1.589±0.157)g·cm^-2。R4:(1.831±0.302)g·cm^-2,(1.768±0.256)g·cm^-2,(1.711±0.236)g·cm^-2;(1.798±0.275)g·cm^-2,(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