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KXR)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终浓度为5mg/ml、2.5mg/ml、1.25mg/ml)及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小时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抗纤软肝颗粒无论是药物还是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在安全浓度范围内,5mg/ml组和10%药物血清组作用最强(P<0.01); 并可诱导HSC凋亡, 且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 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抗纤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相似文献   

2.
孟胜喜 《光明中医》2010,25(9):1588-1589
目的研究软肝丸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系HSC-76与不同剂量软肝丸(大、中、小剂量组)共同培养48小时,应用Annexin-V-碘化丙锭染色检测软肝丸对大鼠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水平。结果软肝丸能使大鼠HSC凋亡明显增多,同时可使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使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软肝丸可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金樱子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干预途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高、中、低)黄芪金樱子合剂的大鼠含药血清,与OX-LDL(浓度为100μg/ml)及大鼠肾系膜细胞(RMC)共同培养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V、Caspase 3和逆转录-聚合酶联扩增法(RT-PCR)观察Caspase 3、Bcl-2/Bax、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黄芪金樱子合剂可显著减少OX-LDL诱导的RMC凋亡细胞数目(P<0.05),抑制Caspase 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P<0.05),降低Fas和FasL的基因表达(P<0.05),提高Bcl-2/Bax的比率(P<0.05),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论:黄芪金樱子合剂具有改善OX-LDL诱导大鼠肾系膜细胞凋亡的药理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MTS试验分析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3H-TdR渗入法分析肝星状细胞的DNA合成速度;以LDH释放实验检测川芎嗪的毒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肝星状细胞周期;以Western blot检测肝星状细胞内Cyclin D1、p21、p27、p53蛋白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时间点p53的表达;以JC-1试剂盒检测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以Western blot检测川芎嗪作用后的肝星状细胞内Bcl-2、Bcl-x L、Bak、Bax、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以及cleaved-PARP-1以及细胞质内Cyt c的表达。结果:MTS结果显示40μmol/L川芎嗪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力;3H-TdR掺入法显示川芎嗪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DNA复制;LDH实验表明川芎嗪高达100μmol/L时可对肝星状细胞产生毒性;流式细胞术显示川芎嗪(10、20、40μmol/L)可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川芎嗪可抑制Cyclin D1而促进p21、p27和p53的蛋白表达;20μmol/L川芎嗪诱导p21与p27蛋白表达的作用可被p53抑制剂PFT削弱;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川芎嗪能浓度(10~4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肝星状细胞绿色荧光强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川芎嗪抑制Bcl-2和Bcl-x L表达而促进Bak、Bax、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以及cleaved-PARP-1以及细胞质内Cyt c的蛋白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及Fas蛋白、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制备丹芍化纤胶囊大鼠药物血清,分离培养大鼠HSCs,并分为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3组,分别加入含5%、10%、20%以上3种血清的DMEM培养基干预培养的HSCs,然后测定以下指标:MTT比色法测定原代HSCs增殖情况,TUNEL法测定传一代HSCs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测定传一代HSCs内Fas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传一代HSCs内caspase-3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较同浓度小牛血清组及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抑制HSCs增殖,促进HSCs凋亡,且活化的HSCs内Fas蛋白表达显著增多、增强,caspase-3 mRNA含量亦明显增加.同时,药物血清浓度越高,以上作用越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抑制HSCs增殖,并通过增加活化HSCs内Fas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即激活HSCs内Fas/FasL途径)诱导该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抑凋亡细胞(Bcl-2)、促凋亡细胞(Bax)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加乙醇灌胃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大、中剂量组肝组织纤维间隔中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ax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升高纤维间隔中Bax/Bcl-2比值,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诱导活化的HSC凋亡,具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在一定有效剂量范围内,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强度与剂量无明显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19-823
目的:观察阳和化岩汤对乳腺癌大鼠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大鼠建立乳腺癌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Q-PCR法检测Fas、Bcl-2 mRNA表达。结果:阳和化岩汤可明显降低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P0.05),同时可升高Fas的表达(P0.05)、降低FasL和Bcl-2的表达(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软坚消瘿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自身抗体、凋亡蛋白Fas/Fasl,Bcl-2/Bax的影响,从凋亡调控蛋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甲状腺球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联合饮用高碘水模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酶联免疫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细胞Fas/FasL,Bcl-2/Bax变化.结果 软坚消瘿汤能显著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血清自身抗体、降低甲状腺细胞Fas/FasL, Bax表达,增加甲状腺细胞Bcl-2表达.结论 软坚消瘿汤可能通过降低EAT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抑制Fas/FasL、Bax表达,提高滤泡上皮细胞Bcl-2表达从而起到减轻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含药血清诱导小鼠肝癌H22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对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与小氟肝癌细胞在体外共同孵育后,应用相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进行观察,用SABC法检测H22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小鼠肝癌H22细胞经含药血清作用后,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强,染色质浓缩,核浆比例增大,密度增高,胞浆出现颗粒样物质。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可测到凋亡峰;SABC法显示,扶正抑瘤含药血清可上调小鼠H22细胞Fas的表达,而对FasL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扶正抑瘤颗粒能诱导H2: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22细胞F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SPC-A1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SABC法检测SPC-A1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荧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破碎、裂解为大小不等的凋亡小体;SABC法显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上调SPC-A1细胞Fas(P<0.01),而且可下调SPC-A1细胞FasL的表达(P<0.05).结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PC-A1细胞Fas和下调其FasL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罢极之本文字考释和《黄帝内经》原文学习研究,认为肝者,罢极之本包含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但又不是具体功能,并通过肝的主要功能予以体现,应理解为调节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从另一角度认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可望对亚健康研究和临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疏肝导浊"法对脂肪肝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语云:“清轻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也是如此。饮食进入后,其清轻者即水谷精微通过脾胃、小肠的作用上升于肺,其重浊者被下输大肠与膀胱,成为大小二便。细分起来,大便为浊中之浊,小便为浊中之清。如果有某致病因素导致了机体的升清降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病因病机、病例分析浅谈从肝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辨证分析和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痤疮之皮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痤疮从肝论治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大部分肝切除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的促进作用.方法 健康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对照组50只、解毒化瘀颗粒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祛痰组50只.采用85%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模型,秤取肝脏重量,计算肝再生指数,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每份样品检测104个细胞,应用DNA细胞周期分布软件计算出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在术后48h之后解毒化瘀颗粒组存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在72h、168h时肝脏再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PI峰值出现在术后24h、48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术后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刘宾  郑明常 《中医临床研究》2012,4(3):74+76-74,76
太阳经主人身之表,统营卫而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在生理、病理、治法和方药方面与肝脏关系密切。通过探讨,可以加深对太阳病的理解,进一步扩大桂枝汤、麻黄汤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养肝、护肝非常必要。分析了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肝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徐云龙  苏靖  李宗洋  金美英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23-1427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之间可能是双向影响关系,抑郁焦虑可增加糖尿病风险,糖尿病也可继续加重抑郁焦虑状态,其根源与肝的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基于肝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入手,探讨消渴郁证从调畅气机、平衡升降、柔肝养血进行调控,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运化及气机的升降,以期对消渴郁证的诊治思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Leptin)表达水平。观察保肝宁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ALT、AST、AST/ALT,TC、TG及大鼠肝组织Leptin表达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血清ALT、AST、AST/ALT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药物组血清ALT、AST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保肝宁大剂量降低AST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大、中剂量药物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保肝宁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Leptin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保肝宁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及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Leptin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袪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脂保肝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采用饮用酒精水及酒精灌胃的方式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祛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AST、ALT显著升高(P<0.01),常规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并伴有细胞损伤及点状坏死;与模型组相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TG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损伤及肝脂肪变性均有所减轻.结论:祛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